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跨学科教学并不是新课标才提出的教育理念,其由来已久,旨在通过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跨学科教学,建立语文与艺术学科的联系,挖掘语文学科的美育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就跨学科视角下小学语文融合艺术学科的路径进行分析与研究。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将语文与艺术学科相融合,可以唤醒课堂活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审美素养。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挖掘课文文本中的美育内涵,组织创作实践活动,增强语文学科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了解艺术作品,提高情感感知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1 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现状
跨学科也被称为融合教学,在教育理念不断进步与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基础教育体系的热点话题[1]。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日益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趋势,教师也会积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呈现在语文课堂,形成综合性的学习单元。这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的内容,也让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和运用语言,从而促进了其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虽然跨学科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有些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将多学科的知识灵活地融入课堂,所以在跨学科教学时也无法做到游刃有余,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教师所设计的跨学科活动缺乏灵活性,只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简单堆砌,没有系统、连贯地呈现知识。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他们在学习时感到困惑和迷茫。此外,部分教师在实现跨学科教学时没有突出语文学科的整体性,过分追求跨学科的形式和效果,忽略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教学要求。这导致小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性和主体性,影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2 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艺术学科如同一股清新的风,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创意[2]。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显著的共通性。无论是文学作品的文字叙述,还是艺术形式的表达,都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语文与艺术都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生活、传达情感,这种共通性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表达途径,促进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
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在思维方式上能够相互融合。语文学科注重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艺术学科则强调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将两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既注重逻辑严谨性,又不失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在情感体验上具有共享性。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它们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3 小学语文融合艺术学科的价值
3.1 唤醒课堂活力
在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之路时,融合艺术学科无疑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推动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渗透美术元素,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围绕课文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中的场景和人物,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艺术鉴赏是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经典艺术作品与语文课堂的融合,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美感和魅力,增强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以艺术学科为媒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增强情感感知能力,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锻炼动手能力
艺术学科包含许多需要想象、创作的元素,是锻炼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艺术学科包含绘画、剪纸、歌舞表演、乐器演奏等多样化的活动,这些内容都可以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画笔,描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感知能力,提升其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剪纸活动,学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在表演歌舞时,学生的节奏感可以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许多表演需要团队合作,这也能让小学生认识到集体的意义,从而强化其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
3.3 提升审美素养
在如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的融合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为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了条件。审美素养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及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将艺术元素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欣赏艺术、感受艺术的同时,品味文章内涵,激发他们的审美感知与鉴赏能力。许多教师会围绕课文创建特定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这时,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氛围和乐趣,激发审美情感,提高审美想象力。除此之外,跨学科小学语文课堂还可以增加许多有趣的创造活动,在创造时需要学生从文章中寻找美的元素和创作灵感,既能实现其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思考和感知,还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审美表现力。
4 小学语文融合艺术学科的实施路径
4.1 合理利用教材插图
插图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最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连接文字与艺术,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强化美育教育与熏陶[4]。小学教材插图有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细节,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融合艺术学科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合理利用教材插图,构建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引导学生建立插图与文字的联系,强化其文学素养与审美素养。
例如:在教学《青蛙卖泥塘》这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目和教材插图,说一说文章可能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一个插图,青蛙扶着写有“卖泥塘”的牌子,旁边有一个光秃秃的泥塘。第二个插图,青蛙在泥塘边快乐地玩耍。从他的表情来看,他对泥塘非常喜欢,而且泥塘中有荷叶,泥塘边有花朵和蝴蝶。通过对比这两张插图中泥塘的不同,学生大概可以了解文章前后泥塘的巨大变化。当学生对插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要带领他们阅读文章,了解青蛙卖泥塘到底经历了什么?完成阅读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青蛙想要卖泥塘呢?为什么后来他又不想卖泥塘了呢?因为青蛙觉得烂泥塘不怎么样,想用泥塘换钱,换更好的居住环境。而经过青蛙的努力创造,泥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看到这么美好的泥塘,他又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通过分析青蛙两次对“卖泥塘”这一事件的思想变化,学生要说一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果想要改变环境,要付出什么努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劳动创造美好环境”这一思想,从而强化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增进他们对本篇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4.2 挖掘文本美育内涵
语文和美术是学校教育中两门重要的学科,它们分别代表了语言和艺术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然而,单一学科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因此,开展语文与美术的融合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5]。为了实现语文课程与艺术学科的深度融合,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蕴含的美育内涵,凸显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实现艺术美与现实美的结合。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为例,作者以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二字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句精确而具体。在具体教学时,要挖掘文本中的美育内涵,通过融合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素养。首先,利用视频展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选择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所看到的视频的感受。接着,通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文本所传递的美。最后,带领学生细读文章,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在文章中获得的信息,画出想象中的西沙群岛,要规避自己看到的视频中的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画笔展现作者利用文字所传递的西沙群岛的美,以此加强小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和认知。
4.3 组织创作实践活动
实现小学语文与艺术学科的融合,不能将目光完全聚焦于“融合”上,而要在融合的基础之上组织多样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利用创作实践活动,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其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艺术作品,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增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摔跤》这节课为例,课文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摔跤的第一回合,文章中包含许多动作描写的字眼。为了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创作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将课文分成若干个段落,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一人负责阅读文章,其他成员负责将文章中描写出的画面画出来。要深刻理解作者所用的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的字眼,保证画面的灵动性。接着,将所有的绘画作品收集起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这些作品转变成一段完整的动画。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观看动画,感悟作者动作描写的准确性。学生还要对每组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指出绘画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既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联系,还能增强课堂活力,使学生深层次感知不同文字与词汇的应用场景。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跨学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语文学科蕴含的教育功能,建立语文与艺术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要利用艺术学科唤醒课堂活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审美素养。需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挖掘文本蕴含的美育内涵,组织创作实践活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在语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发展。
引用
[1] 周红,周萍.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23(37):53-56.
[2] 赵建玲.跨界无限,协同发展——试论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2023(9):95-97.
[3] 李鑫.以古诗文为载体,探寻跨学科主题教学之路[J].四川教育,2023(12):24-25.
[4] 王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研究[J].语文建设,2022(24):46-49.
[5] 颜琳.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义解析与实施[J].课程教学研究,2022(12):102-105.
作者简介:张晓侠(1993—),女,安徽阜阳人,本科,二级教师,就职于喀什市第七小学。
海外文摘·学术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