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校园文化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强化美育功能、融入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等。音乐教育在新时代校园文化中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跨学科融合等价值。为实现这些价值,需要构建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课外音乐活动形式,并加强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具体措施包括系统化教学基础乐理知识、多元化引导音乐鉴赏、个性化发展声乐与器乐表演、融入时代性与创新性元素,引进优秀人才、定期培训与交流、鼓励创新与实践,成立艺术团体、举办音乐会与音乐节、开展音乐竞赛、邀请名家讲座与演出,以及创作校园歌曲、融入校园文化元素的音乐创作与表演、举办校园文化主题音乐会与展览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新时代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促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1 新时代校园文化对音乐教育的新要求
1.1 强化美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在新时代,美育显得格外重要,而音乐教育则是美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被赋予着更高的期望。在音乐教育中,既要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要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增强人的文化自信。
1.2 创新教育模式,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现代技术手段,需要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并实行个性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使音乐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音乐教育在信息化时代已经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2 音乐教育在新时代校园文化中的价值体现
2.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凭借其独特的疗愈功能,在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园中,广泛开展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获得身心上的放松与愉悦,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中去。此外,音乐活动如大合唱与乐队演奏等,不仅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还对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音乐的引导,学生们还能更深入地认识自我。
2.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音乐素养,进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举办各类以音乐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音乐领域取得成就,还能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与格调,使校园文化展现出更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因此,音乐教育是丰富和推动以学生为主体内容的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2.3 促进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视野
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如将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相结合,能使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认识;将音乐和理科的数学、物理综合在一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学生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音乐教育有助于推动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模式更加开阔。
3 音乐教育在新时代校园文化中的实现方式
3.1 构建完善的音乐课程体系: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拓展
(1)基础乐理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基础乐理是对音乐基本元素的理解与认知,如音符时值计算法等基础乐理知识,是音乐的理论基础;学校设计由浅到深的课程,进行生动的讲解与互动练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乐理;引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例如音乐软件辅助练习与在线乐理测试等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基础乐理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音乐鉴赏的多元化引导。
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欣赏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学校应当从多个维度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不仅关注音乐本身,还要探究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为此,学校应提供一个涵盖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风格的广泛音乐作品库,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音乐鉴赏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同时,组织音乐会观后感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此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声乐与器乐表演的个性化发展。
声乐和器乐演奏是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一个重要平台,是音乐教育的实践环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声乐、器乐课程。同时,针对学生的特长、潜能,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学生在校内、校外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为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积累舞台经验。
(4)时代性与创新性的融入。
时代在发展,音乐元素与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学校应以紧跟时代步伐为宗旨,在课程体系之中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与流行文化元素。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引入现代音乐类型,如电子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结合时下热门的音乐话题与趋势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与改编,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创新的双重提升
(1)引进优秀人才。
学校要加大力度引进音乐教师,吸纳音乐素养丰富、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加盟。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2)定期培训与交流。
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参与国内外音乐教育研讨会等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视野。同时,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应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此外,通过师徒结对、相教相长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形成教师队伍中的合力,共同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3)鼓励创新与实践。
学校要鼓励音乐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探索,支持他们进行教学实验和课题研究,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与实践活动,学校应给予充分支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学校还应将教学创新工作纳入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体系,以激励教师持续创新,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3.3 丰富课外音乐活动形式:广度与深度的双重拓展
(1)成立艺术团体。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和展示机会,积极组建学生乐团、合唱团等艺术团体。通过经常性的排练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比赛和演出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知名度。
(2)举办音乐会与音乐节。
学校要定期举办音乐会、音乐节等音乐活动,并邀请音乐家和校内外演出团体来校进行演出和交流。通过精心策划的音乐节目和互动环节,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这些活动的举办和宣传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开展音乐竞赛与比赛。
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音乐竞赛活动,如音乐创作大赛、音乐知识竞赛、歌手大赛等。这些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通过对优秀作品、优秀选手的评选与奖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表现欲。同时,竞赛结果的反馈和点评,还能帮助学生查找自身的不足,明确进步的方向。
(4)邀请名家讲座与演出。
学校举办讲座和演出活动,邀请知名音乐家来校授课。学生们通过与音乐家面对面的沟通和互动,了解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经验。同时,同学们通过观赏高水平的演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
3.4 加强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精神与形式的双重统一
(1)创作校园歌曲。
对于反映校园生活、体现校园精神的校园歌曲,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通过参与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过程,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而当这些歌曲被更多的人传唱和宣传时,它们不仅成了展示学校形象和办学特色的窗口,更在无形中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融入校园文化元素的音乐创作与表演。
在学校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合作创作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如校史音乐剧或校园民谣等。这些作品既有对学校历史沿革精神风貌的展示,又能以音乐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另外,在音乐表演中还可以加入校徽、校训、校歌等各种校园文化元素,以促进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使音乐活动成为传播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3)校园文化主题音乐会与展览。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会或展览,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这些活动能够通过音乐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校园文化的魅力,并重点展示学校的特色文化、历史传统、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演奏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带领师生穿越时空,感受学校的发展历程,可以举办“校史音乐巡礼”音乐会;或举办与校园文化有关的音乐作品、绘画、雕塑等师生创作的艺术作品的“校园文化创意展”。
(4)校园文化与音乐教育的互动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互动活动,以使学生对校园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校园音乐寻宝”活动,让学生从校园内寻找与音乐有关的各种文化线索,如音乐教室的历史沿革或著名校友的音乐成就等,并完成任务以获取奖励。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对校园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从而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以新时代校园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价值。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尤其要注意的。其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音乐课程体系;其二,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其三,要把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其四,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育的空间;其五,要促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上全面发展,促进校园文化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自信,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共同携手努力推动新时代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杨霞(1982—),女,瑶族,湖南邵阳人,本科,讲师,就职于保险职业学院。
海外文摘·学术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