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仍存在对美育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全面推进“五到位”的美育模式,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党政领导班子运行、专业教师指导配备、硬件教育设施支持和课程体系创新融通等五个方面的实施,能有效实现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有机结合,达到“以美育德、以美辅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本文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为例,对“五到位”美育育人模式在民办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展开研究。
1“五到位”美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1 内涵
高等教育是一项“塑造鲜活生命,塑造担当灵魂,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美育工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指出:“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乐于感受美和精于创造美的综合素质能力,“五到位”的美育育人模式,要求全方位、全员在积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到位、党政领导班子运行到位、专业教师指导配备到位、硬件教育设施支持到位、课程体系融通创新到位的基础上,做到美育教育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岗课赛证、品牌构建相融合,探索开拓院校内美育教育的新方向,实现与德智体劳综合发展、相辅相成的美育育人目标。
1.2 目的
当前,“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的转变,形成了新时期中国教育变革发展的主要趋势[1]。
(1)以美育德。著名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对于美育的德育熏陶功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是美育潜移默化育人的生动写照。为避免处于繁杂社会环境中的当代青年过于沉迷于物质享受,忽略个人精神境界、个人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提升,高校要更加注意引导青年群体关注隐性的精神层面的享受。通过让青年在生动形象客观的艺术性活动中接触美、观看美、发现美,从而使学生在“观其舞,知其德”的过程中,得到个人的情操陶冶,让美净化他们日常浮躁的心灵。
(2)以美辅智。蔡元培先生在《蔡元培美育论集》中指出:“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该观点强调了美育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2]。美育,一方面可以实现让学生拥有一双识别“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慧眼,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使用自身拥有的专业文化知识,去领悟“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千秋”的美妙,从而学会平衡“追求智慧与探索美妙”之间的关系,让智慧迸发更耀眼的光芒。
(3)以美健体。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一边劳动,一边向身边的少先队员询问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情况,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祝他们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见于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大意是说,要让人们的精神变得文明,让他们的身体变得强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足见他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高度重视。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需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体育科学中也有一个分支学科为体育美学,是为打破美育与体育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发掘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参与以美健体的实践活动,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
(4)以美促劳。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劳动创造美”,强调美育与劳育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宏伟的古建筑还是校园中的盆景,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通过美育,增强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实现需要通过辛勤劳动。同时,美育也鼓励学生回归对中华民族传统劳动美的赞美,成为中华传统劳动精神的传承者,弘扬劳动精神。
1.3 实践路径
(1)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到位,坚定美育育人的政治站位。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为确保美育始终沿着以“美育托举中国梦”的方向前进,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课程思政与美育育人的形式相结合,由此入脑入心。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将美育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策略,通过“体验式教学+自主学习”“领学+自学”“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等名师大讲堂、开学第一课、师生座谈会等形式,筑牢艺术创作意识形态的“防火墙”,努力坚守政治意识引领、科学知识探究、实践能力建设、价值人格培育“四车齐驱”的美育育人培养理念[3]。
(2)党政领导班子运行到位,对标美育育人的院系联动。美育工作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强有力的党政领导班子的统筹指导,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各党政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美育教育政绩观,把抓美育育人成效作为日常育人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班子采取美育教育“全面创优、重点提升、成效过硬”的十二字方针,统揽全局,实行院系联动政策,在明确责任分工、教授协作、教育研讨等基础上,建章立制,制定美育融合教育方针、激励政策、实施办法、院系指标等规章制度,并定期开展美育教育成果验收监督教育机制,采取一系列举措为提升学校美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3)专业教师指导配备到位,打造美育育人的专业队伍。专业教师队伍是落实美育育人任务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为树立“大美育”的育人格局,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在全体专业教师中层层选拔,组建一支专业的“美育队伍”,作为美育“螺旋先锋”,围绕美育“教学交流、教育服务、专业凝聚、价值引领”,带动指导全体教师积极落实美育任务,为他们“解惑纾困答疑”,形成将美育教学建设执行到“边”,美育育人目标落实到“细”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构建了“内外联动”的美育教学育人机制,以专家教授、专业教师为内在推动力,以美育教学科研为抓手,率先开展美育课程建设,以行政人员、专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单位为外在推动力,建设日常校内美育环境,提升环境对学生美育的熏陶效果。
(4)硬件教育设施支持到位,完善美育育人的实施环境。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打造更好的美育育人实施环境,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通过依托院系联动、结对共建等载体,探索美育教学实训室、美育育人校园环境、美育化人社会实践基地等建设新思路,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美育的硬件设施建设,一方面调动教师参与美育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同时也让学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生发对追求美的热情。美是一种灵动、隐性的感受与体验,不仅不能脱离物质实体的引导,更需要创意实体的触动,因此,这样以硬件设施建设为基础的,为美育育人保驾护航的举措,是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对于美育育人工程建设给予有力支持的一个重大体现。
(5)课程体系创新融通到位,提升美育育人的成果质量。高校美育具有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以便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洞察真实世界、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创新性解答的能力[4]。课程体系创新融通是提升美育育人质量的关键。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对各专业美育融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修订,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对接,线上与线下融合。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还推动校内与校外融通,实现美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融通。发挥艺术专业的优势,开设专业教师和艺术类学生为非艺术类学生提供教育指导的“艺术课堂”,同时融合学生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延伸开展的需求,实行第二课堂优秀成果抵扣选修学分的政策。此外,倡导成果导向,学习成果全校大汇演,优秀者走出去,服务当地的文化建设,让全体师生都能不定期地欣赏美的汇演盛典,增强美育的感染力。
2“五到位”美育育人模式的实践成效
2.1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五到位”美育育人模式,实现了美育与专业技能的相互促进。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开设公共艺术通识课和书法课作为必修课,同时通过线上平台的艺术讲座和艺术慕课等选修课,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美育教育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再者,该模式充分利用艺术专业的特色,通过舞台、讲台、展台等,每月每周组织艺术作品展演,打造丰富多样的艺术校园文化环境。艺术论坛、艺术社团、艺术工坊、美育大师工作室、主题活动、艺术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2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
美育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美育教育,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除此之外,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还邀请企业家和专家来校授课和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到位”美育育人模式的实践,有效扩大了校园文化与美育活动的辐射范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美育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院的艺术作品展演、艺术论坛、艺术社团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社会人士的关注和参与,有效传播了美育理念和艺术文化。学院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工作,通过美育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项目、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将美育教育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的美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五到位”的深入实施,学院不仅提升了师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修养,还实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引用
[1] 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2] 蔡元培.蔡元培美育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凤,王博.新时代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赋能高校美育发展探析[J].学习与探索,2023(07):140-147.
[4] 饶娆.新文科教育理念下高校美育内涵的新拓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8):176-180,188.
本文系202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3JG164);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2023年度教育研究重点课题(ZQJYY2023054);2023年度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SXY202301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柯国凤(1979—),女,广东茂名人,博士,副教授,就职于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戚李明(1994—),女,广东湛江人,本科,助教,就职于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海外文摘·学术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