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孕育的先进文化,它承载着丰富革命精神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而红色舞蹈(以下简称红舞),作为这一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凭借其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成了传承红色文化的关键载体。本文以高校红舞实践为例,探讨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
1 红色文化与红舞的概述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积淀的独特精神财富,肩负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深藏着丰富而深刻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文化底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主要包括革命歌曲、舞蹈、戏剧、电影等形式。
红舞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深深植根于党的文艺政策之中,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艺术载体。它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英勇奋斗与无私奉献精神,深深镌刻在大众心中,彰显着民族的不屈与伟大情怀。红舞具有革命性、人民性艺术特征,通过肢体语言再现红色历史人物、场景和故事,拓展文化时空维度,激发爱国情怀,弘扬红色精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红舞成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融合性的艺术形式,借助其独特的人体媒介进行创作与表达,从而形成了其“擅长抒情,相对不擅长叙事”的艺术特色。正是由于情感性成为舞蹈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质,所以舞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情感与理性,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的关键在于找准舞蹈技艺传授与思想政治引领的结合点,以舞蹈的外部肢体动作为切入点,通过情感驱动的方式,使价值观的引导在无形中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对于真实、善良、美好的追求,进而将舞蹈所赋予的审美标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境界。
(1)必要性: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将其融入舞蹈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文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红色文化为舞蹈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丰富了舞蹈教学内容,推动了舞蹈教学的创新与发展。(2)重要性:红色文化融入舞蹈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此外,这种融合还有助于推动舞蹈艺术的时代化和社会化,提升舞蹈艺术的社会价值。
3 红色文化在高校红舞实践中的表现
高校红舞实践是将红色文化融入舞蹈教学与创作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旨在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思政素养。主要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红舞育人实践、社会实践与美育普及等方面。
3.1 现状与挑战
现状:(1)融入教学:红色文化元素已逐渐融入高校舞蹈教学,成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2)创作实践:学生结合红色文化进行舞蹈创作,通过舞蹈表达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3)活动推广:高校组织红色主题舞蹈比赛、作品展演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
挑战:(1)认知不足: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入,难以在舞蹈创作中充分表达其内涵。(2)资源有限: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整合不够充分,影响舞蹈创作的广度和深度。(3)创新不足:在红舞的创作和表演形式上,仍需进一步创新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3.2 红色文化在高校红舞实践中的传承
红舞是在长期革命建设中发展的红色文化所演变而来的一种舞蹈形式,深刻地反映着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1]。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思政一起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2]。通过将红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拓展教育方式和丰富教学资源,还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课程脱节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了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美育人”的作用,进一步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教育引导:高校通过红舞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红舞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因此,舞蹈鉴赏课程成了很好的教育推广形式。通过增设校级公选课程,让更多的同学进入舞蹈课堂,将红舞作品作为主要赏析内容,在普及舞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宣扬红色文化。比如,可以在芭蕾舞章节中,以我国芭蕾舞剧《白毛女》为赏析内容。这部作品融合了芭蕾舞与民族舞元素,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生动的舞蹈形象。这部作品的舞蹈语言生动形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背后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目的。(2)艺术实践:高校红舞团队通过定期的演出和比赛,将红色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在艺术实践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更能够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找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比如可以在学校举办校园舞蹈大赛,鼓励学生选择红色体裁的作品。学生们能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代入人物和情感,切身体会革命年代的精神文化。
3.3 红色文化在高校红舞实践中的创新
(1)艺术形式的创新:高校红舞在保持传统红舞的精神内涵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例如,结合现代舞、街舞等流行元素,可以使红舞更加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关注和参与红舞的实践。早在20世纪30年代,吴晓邦就主张“将国外现代舞蹈的表现技法与中国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现代舞在宣传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发挥作用,在中国的土地上栽下根苗……”[3]。相比其他舞种类型,现代舞因其更具自由性和多样性而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它对于情感的抒发更为直接和深入。(2)教育方式的创新:高校红舞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例如,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将红舞教育延伸到网络空间,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方便地学习和了解红舞。
4 以红舞作品《秋瑾》践行弘扬红色文化目标
将红色主题的原创作品作为学生剧目排练的内容,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术和综合表现力,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亲身体验思想政治教育,让“红色精神”深入学生内心,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承革命精神,强化他们对党的情感依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1 作品创作背景
秋瑾作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先驱者,也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位杰出志士。《秋瑾》这部原创作品主要塑造了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巾帼英雄形象。学生在了解秋瑾的革命历史事迹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和感受革命烈士伟大的牺牲精神,从而明白“饮水思源”的道理,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并培养出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4.2 作品创作构思
作品创作构思见表1。
4.3 作品创作意义
(1)通过运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旨在以美的力量培育人、以美塑造人,积极传播并弘扬中华美育的核心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这样的举措,不仅激发了我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更彰显出我们在推动文化繁荣与发展中的使命担当,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以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通过以秋瑾为人物主线的红色主题作品的排练,推动学生对于历史革命的认识与了解,弘扬中国红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2)秋瑾作为绍兴地区的伟大历史代表人物,这一舞蹈作品的创编与排练,加深了学生对于地区文化的认识,加强了学生主动探寻、了解地区历史文化的自主性。(3)在舞蹈创作中,学生要深刻理解和刻画人物形象,就必须从内到外地深入理解历史和人物本身。这不仅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还能激发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此时,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伴奏,带领学生穿越到充满热血与激情的革命岁月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革命者的热忱与坚韧。(4)在《秋瑾》这部原创作品中,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情感,对于学生的身体表现能力也有很高要求。因此,这就需要高强度且日复一日的舞蹈训练,除了软开度练习,还需要对肌肉的控制力、肌肉的爆发力有很高的标准。在长期积累下,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5)在群舞作品排练中,不能仅仅关注个人,而是需要关注整体。每一个舞段都需要高默契的配合,尤其在一些高难度托举动作中,一旦其中任何一个人没有配合好,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推动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6)学生在面对他人的求教时,积极响应,热情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发展他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还促进了团队内部的和谐与互助氛围。
5 结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红舞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以此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激发全社会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更好地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引用
[1] 边巍巍,王芳芳.红舞精神在高校传播的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1):19-21.
[2] 程慧雯.电视视野中红舞美学精神的承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3] 卿青.舞蹈艺术:生命的自由行走[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本文系浙江树人学院学校科研计划项目“红色文化于高校红舞实践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2023ZX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舒怡(1995—),女,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浙江树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