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保持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文化自信不仅是个人文化认同的体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为高校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传承下来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成果。文化成果包括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历史典籍、科技成就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价值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文化体系。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道德伦理色彩,强调以德治国、修身齐家,注重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学艺术形式、生动具体的风俗习惯、独具匠心的工艺技艺表现出来。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与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价值追求,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融合的重要性
2.1 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与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具有关键作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文化自信的培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涵,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校园传承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和伦理道德对于大学生个人修养与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相结合,不仅能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还能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青年一代。
2.2 加强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共同价值观,具有增强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的独特功能。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其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与认同,增强对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具体来说,通过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多样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从而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等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包容心态与合作精神,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从而促进民族团结。通过建立文化认同,大学生不仅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保持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避免盲目崇洋与文化自卑。
2.3 促进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与创新发展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使命。在当代社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素质,还能为国家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传统文化全过程融入,可以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校园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经典诵读、文化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能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开展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如虚拟现实展示、线上文化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增强文化传承的效果[1]。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创新策略研究
3.1 重构高校校园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贯穿
重构高校校园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贯穿,要从课程设置、活动设计、环境营造、文化宣传等多方面入手。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比例,例如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艺术鉴赏等选修或必修课程,通过系统理论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其次,在校园活动设计上,丰富传统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传统文化讲座、经典诵读、文艺表演、手工艺制作等多样化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认同感。最后,可以注重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环境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2]。例如,在校园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风格,在校园绿化中设置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景观雕塑,在公共区域布置传统文化宣传展板与文化长廊,营造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校园景观。
3.2 打造多元化非遗工作坊;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打造多元化非遗工作坊,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要在工作坊的设置、内容设计、师资配备、学生参与以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首先,在工作坊的设置上,高校应根据自身资源与学生兴趣,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剪纸、刺绣、陶艺、戏曲、传统乐器等,建立不同类型的非遗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都配备必要的设备、材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创作环境。其次,在内容设计方面,工作坊结合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制订系统教学计划与活动方案。课程内容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两部分,既要让学生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又要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具体技艺。例如,在剪纸工作坊,学生不仅要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还要了解剪纸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最后,高校应聘请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传统文化专家担任工作坊的导师,确保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并培育专业性与权威性。可通过校内外合作,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到校授课和指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兴趣。通过打造多元化非遗工作坊,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3.3 强化传统文化校园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深度
强化传统文化校园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深度,要从宣传渠道、活动策划、内容创作、合作推广、评估反馈等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首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渠道,如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社交媒体平台等,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开设传统文化专栏、专题报道、文化资讯等方式,持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内涵。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在线讲座、文化短视频创作等,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增强互动性、趣味性。其次,在活动策划方面,结合重要传统节日、纪念日,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例如,在春节期间组织传统习俗展示、体验活动;在端午节举办龙舟赛与粽子制作比赛;在中秋节开展赏月会、传统诗词朗诵会等,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3]。最后,内容创作是宣传核心,高校应注重内容原创性与创新性。鼓励师生共同创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视频、海报等宣传材料,制作高质量的宣传片、纪录片,展示传统文化多样性、美感。例如,可以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深度文章或开设讲座,深入解读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现代价值,提高宣传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
3.4 设计特色传统文化团队,打造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新载体
设计特色传统文化团队,打造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新载体,要在团队构建、活动策划、资源整合、激励机制、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首先,在团队构建方面,高校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传统文化团队。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建不同类型的特色团队,如书法队、国画队、舞狮队、民乐队、戏曲队等。每个团队都有专业教师或传统文化传承人担任指导,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其次,在活动策划上,团队需定期组织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如书法展览、国画创作、舞狮表演、民乐演奏、戏曲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校内外文化交流,组织团队参加地方文化节、非遗传承活动与各类传统文化比赛,扩大影响力,从而提升团队成员的文化认同感[4]。最后,在资源整合方面,高校可以为传统文化团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活动场地、设备设施、经费资助等。可以利用校内图书馆、文化中心、艺术馆等场所,设立传统文化活动基地,方便团队开展日常训练与展示活动。也可以通过与地方文化机构、非遗传承基地、文化企业等合作,引入外部资源,共享文化教育资源,提升团队活动层次与文化传播效果[5]。通过设计特色传统文化团队,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还能培养其文化自信,打造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新载体。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在增强民族自信、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提出了多项创新策略,包括重构高校校园文化、打造多元化非遗工作坊、强化传统文化宣传力度、设计特色传统文化团队等,旨在通过系统化、立体化的措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文化基础。
引用
[1] 杨玲玲,侯莹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N].山西市场导报,2023-09-21(D04).
[2] 闫振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J].成才,2023(12):127-128.
[3] 周定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数据,2023(1):101-102.
[4] 周焱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探究[J].汉字文化,2022(23):55-58.
[5] 胥同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J].汉字文化,2022(15):174-176.
本文系鹤壁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校本重点青年专项课题:数字化背景融合文化自信的高职语文教学优化策略探究(2024-SKZD-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旭圆(1998—),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海外文摘·学术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