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学与人文素质建设的探讨

2024-12-08 00:00周涛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11期

中国传统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现代人文素质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建设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科学的育人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学与人文素质建设的策略,希望可以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呈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建设是目前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社会经验还处于发展阶段,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人文素质建设。中国传统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人文精神,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强化学生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学与人文素质建设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化学习、素养发展的学习环境。

1 中国传统文学概述

中国传统文学形式多样、体裁丰富,传达的思想内容深刻,其艺术手法的运用在现代仍有实用价值。在大学阶段,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例如,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赋、元明清的戏曲曲词,《庄子》、《史记》等散文,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等小说,这些文学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道德观念,对中国现代文学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艺术特色以及表现手法方面,中国传统文学注重语言美以及意境美。例如,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散文通过议论、叙述、描写等多种手法的结合,形成了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现阶段,中国传统文学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了解的内容,也是连接不同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

2 人文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高校履行教育职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涵盖了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价值观念、情感认知等多个维度。高校通过加强人文素质建设,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其思维能力,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冲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选择,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二是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借助中国传统文学等丰富资源,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观念。在人际交往中,学生能够学会相互理解和尊重,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从而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三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高校而言,人文素质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人文素质建设,传统文化得以在年轻一代中薪火相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建设,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深厚文化底蕴、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符合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

3 中国传统文学与人文素质建设的策略

高校在推进人文素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丰富文化内容,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体系,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这样做,旨在全面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3.1 优化高校课程设置

在人文素质建设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学融入课程体系,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发展观念,必须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俯瞰高校课程设置。一是在课程设置中应明确课程的目标,强化课程目标的人文导向,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课程目标的基础。课程目标的设定应紧紧围绕中国传统文学的核心价值观。例如,提炼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仁爱、礼义、诚信、责任”等,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和分析,挖掘其中的道德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优秀文化和道德内容融入课程,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此外,中国传统文学课程目标还需要包括思维发展、审美能力提升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强化等方面。二是在课程建设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首先,高校可以在必修课程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学相关内容,例如,“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解读”“诗词鉴赏”等公共必修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即可接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学内容,这对于深化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中国传统文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可以在通识通选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学的课程内容。采取线下选修课和线上网课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例如,“红楼梦语言鉴赏”“唐宋八大家文学解析”等都可以作为选修课程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学习需要选择课程内容,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高校还需要与慕课等教学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学线上学习资源,进而满足不同兴趣、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高校还需要融入跨学科的教育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等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哲学专业的教学中,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学的哲学思想”作为课程的主题设计课程,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实现人文素质的发展。三是高校需要构建中国传统文学和人文素质建设的线上课程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高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建立线上的课程资源库,由教研团队根据目前本校中国传统文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人文素质建设的实际需求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内容,并将其与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建立链接。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从课程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学教学资源,并将其有效融入中国传统文学教学实施中,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3.2 推动教学方法创新

在中国传统文学的教学实践中,为实现人文素质的建设,高校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点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构建人文素质发展的环境。个别高校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学的讲解还是文化的传授都存在侧重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上,希望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该种教学模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作用有限。人文素质包含学生发展的多个方面,并不是单一的文化知识。为此,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让中国传统文学的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强化教学成效。一是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营造文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时产生情感共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文学作品中。例如,教师在针对《红楼梦》进行讲解时,可以播放影视片段,并对学习空间进行适当的布置,配合符合作品意境的音乐,在情境中,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并分析作品的主题。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作品中的某一章节进行演绎。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基于原著内容,对语言文字的描写进行揣摩,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并对人物的行为逻辑进行探究。通过演绎情境的构建,学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对于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素质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将问题导向法应用在中国传统文学的教学中。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在发展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探究中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学习鉴赏。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学内涵的深度探究。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例如,学习《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孔子的仁爱与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关联性”问题进行探究。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分析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社会中人文素质建设之间的关系。三是采取跨学科教学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可以从历史、哲学等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这有助于人文素质的建设。

3.3 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学与人文素质建设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学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将人文素质建设作为活动的核心目标,在高校内部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例如,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学为核心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传承文化精髓,涵养人文情怀”作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阅读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学的语言魅力以及思想深度,从而实现提升其文学素养的目标。此外,高校可以组织开展文化讲座与研讨会,从学术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邀请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专家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理解,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到目前关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学术研究情况,激发学生学术兴趣和探索精神。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社团,给予传统文学等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一定的支持,帮助其积极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学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将中国传统文学中文化内容的传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作为为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目标。在发展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建设,将中国传统文学有机融入教学体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文化内容和价值观念,并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学与人文素质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需求,优化中国传统文学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实践活动,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学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进一步强化高校人文素质建设水平。

作者简介:周涛(1973—),女,湖南汨罗人,硕士,副教授,就职于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