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神话研究的价值呈现

2024-12-08 00:00李跃腾王孝伟
海外文摘·学术 2024年11期

《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1903)是中国现代神话学开源之作,提到“神话之事,世界文明多以为荒诞而不足道,然近世欧洲文学之思潮,多受影响于北欧神话与歌谣之复活”。此为中国学界首次使用“神话”这一学术概念,亦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的缘起,其已提及北欧神话的影响和意义。人类与自然相遇最初的方式是神话,之后才是科学、技术。神话式地接近自然,便将自然万物与人视为有亲缘关系的整体,敬畏自然,亲近自然。时至今日,神话仍有丰富价值与独特魅力。北欧神话与北欧独特的自然与历史环境相关联,显示出北欧人敏锐的忧患意识。北欧神话中诸神黄昏的故事,尤具相关性和代表性。北欧众神同甘共苦、直面挑战、前赴后继、保留后裔,隐喻人类的未来和希望。阿萨和瓦纳诸神虽有恩怨,但面临世界危机齐心协力,以大局为重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启示人类团结起来,求同存异,不断改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复苏的世界中开启新的“神话”篇章。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仍对世界人民具有强烈的启示意义:全球各国团结合作,携手应对粮食、水资源、能源、气候问题,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研究,探讨深化合作的实践方案。总而言之,诸神黄昏蕴含着敏锐感知危机、居安思危的生态观,以及团结合作、直面困难的人文精神,在应对气候变化、宣传环保意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基于此,从神话学及神话隐喻视角出发,解读北欧神话中诸神黄昏的丰富价值,包括北欧神话的国家战略价值与区域国别研究价值、环保教育价值、发掘儿童想象力与科幻思维以及唤起人们的求知精神的价值,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守护人文家园提供一定的微观思考。

1 北欧神话研究背景与诸神黄昏核心概述

1.1 神话学与神话隐喻视角下北欧神话研究的价值呈现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文化的先进理论,包括神话学的理论相继涌入中国,激发知识分子探讨、研究神话的兴趣。鲁迅、茅盾等开始接触并译介当时西方风靡一时的各神话学派的理论,并运用其理论研究希腊、埃及、罗马、巴比伦、北欧等国的神话[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2]。诸神黄昏是北欧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敬畏自然、居安思危的生态智慧。透过诸神黄昏的神秘面纱,北欧人民数百年前已高瞻远瞩,充分考量自然的无穷威力与人类的巨大破坏力,深思自然与人文生态恶化而导致的连锁效应。北欧神话蕴含的生态观,对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仍具启示意义,对当今全球生态治理、人地矛盾缓解存在一定研究价值。

1.2 北欧神话的生态价值

北欧神话较希腊神话,对气候及其变化的敏感度尤为强烈,究其因,即北欧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随着全球加速变暖,北极变暖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愈加严峻,北极治理刻不容缓[3]。拜雅特说,神话表现并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它还探究我们的渴求、恐惧和期待[4]。理性发达后,大自然成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现代技术飞速发展致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快速提高,自然环境恶化,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让现代人不由自主以诸神黄昏为镜,反省自身,摒弃征服自然的二元对立。

随环境美学兴起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开始改变看待自然的观念与对待自然的态度。神话、民间传说帮助现代人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功利主义、理性主义等对待自然的偏狭态度[5]。鲁迅曾表示,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6]。语言学家赫尔德指出,诗作为人类最初的语言,天生带有隐喻性。诗体《埃达》对诸神黄昏的记载,从隐喻的角度研究,可见端倪。神话世界就是一个隐喻结构。“神话是诗,它是隐喻的。[7]”诸神,超越字面意义,探其隐喻义,对应现实中的人类,洛基所生巨狼对应人类兽性思维下在陆地的破坏,洛基另一私生巨蛇对应人类对天空和海洋造成的污染,“身躯的四周尽是毒液,连空中和海上都充满了毒液”可理解为数百年前北欧人在环境敏感地带——北极地区进行的破坏,传达出对人类的反思、对忧患的远虑。守护之神海姆达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感知风吹草动,高度警惕九界危机,当诸神黄昏来临便吹响加拉尔号角。《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诸神没有败给死神海拉的死亡军队、冰霜巨人,象征北欧人勇敢的民族性格,能在严寒的环境生存。但诸神与敌方两败俱伤后,火焰巨人火剑乱舞,导致生灵涂炭。这番场景引起人们对当今旱灾频发、温室效应的联想,有警示意义。在故事结尾,庄严而悲剧的北欧神话增添了几许希望元素和乐观色彩,经过漫长的时光,大地逐渐冷却,从海水中浮起,世界逐渐复苏,日光再度照临苏醒的大地[8],而万物生长如四季流转,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新的秩序又慢慢兴旺起来[9],否极泰来。《周易》否卦:倾否,先否后喜。程颐曰:“否终则必倾,岂有长否之理?”但要彻底“倾否”,没有刚健勇猛的势力是不可能的。诸神团结一致,沉着冷静,迎战强敌,敢于同导致神界毁灭的种种因素作斗争,虽历经重重考验,但前景光明,对如今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直面导致环境恶化的各种问题,有所启发。

1.3 北欧神话的国家战略价值与区域国别研究价值

林桦认为,深入研究北欧神话对于总体上了解北欧国家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中国和北欧国家的文化交流有所贡献,具有区域国别研究价值。神话让人们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国家意识,有利于世界稳定和区域发展。神话在民族的文化中是一种凝聚力量,对全人类而言同样弥足珍贵。每个民族都有神话。神话是民族在远古时代、原始时代生活和思想的产物。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一个民族的神话,对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有重要帮助。北欧神话是世界神话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神话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研读北欧神话及其英雄人物的传说,能更好地了解北欧民族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形,增进对北欧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进而有助于中国与北欧国家的合作,以及作为近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进行北极科考与环保工作。

1.4 北欧神话的环保教育价值

北欧神话在儿童文学方面具有环保教育价值。“漫威动漫+电影”的“神话人物+超级英雄”模式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效益兼顾,如奥丁、弗丽嘉、托尔、女武神、海姆达尔、洛基、海拉都走进了漫画、双语绘本等儿童文学中。通过神话人物的卡通形象传递环保意识,不仅成本较低,影响广泛持久,且会产生联动经济效益与良好社会效益,可行性较高。陪伴00后童年的《铠甲勇士》《爆丸小子》《圣石骑兵》《晶码战士》《蛋神奇综》《赛尔号》等,莫不以地球的环境危机或资源危机为宏大叙事背景。柏拉图认为,“教育即讲故事,叙事的功能在于塑造人的观念,教育就如同给小孩子讲故事,用好的故事来塑造他们的心灵。”通过卡通英雄形象贯彻正确的价值观与环保理念,以可爱可亲接地气的隐喻,为孩子们种下热爱家园、团结一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种子。

1.5 北欧神话的激发想象力、塑造科幻思维、培养求索精神的价值

北欧神话有助于发掘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塑造宝贵的科幻思维。随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时代降临,人类精神空间受到挤压。技术理性的统治,也导致人类想象的能力越发低下,较祖先充满好奇与想象的世界越来越远。在寒冷的北欧,雷是农民的恩人。雷来了冰冻销迹,冻地怀春,雷神是北欧农民和贫民的恩神,为丰饶之神,雷电交加时,人们相信托尔在乘坐山羊拉的战车巡视人间,是“雷雨发庄稼”的生动解释。 “随科学认知的成熟,人类感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孤独,因为他不再与自然有联系,并失去其与自然现象的感性上的‘潜意识统一’,打雷不再是神愤怒的声音,树林不再是人的生命本源,石头、树木、动物再不能与人说话,人与花草握手,与树木拥抱便显得可笑,人类不再相信非人类能听懂人的语言。人与自然的联系消失了,象征的联系所提供的感情力量也消失了。”

另外,神话可培养人们的求索精神。在先民眼中,自然界的景物充满神性,令人敬服。大自然是神秘的,有其不为我们认识的一面。宏观来说,神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即人并非世界和自然生活的主宰,人生活在其间的世界充满着不解之谜和神秘之域,人的生命也同样如此。哲学家加布里·马塞尔认为,存在即神秘。存在逸出我们的认识能力,独立于自身之中,神秘能唤醒人们投身其间,进行求索。正如卡西尔所言,神话作为人类最初的世界观表现,其意义远不只充作材料,而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方式”。诸神黄昏中,即使是诸神也无力改变客观而神秘的“宿命”(自然规律),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和理性的发达,神话的神圣性减弱。从大量民俗资料看,原始部落成员在讲述神话故事时,气氛肃穆庄严,接力传承神话的北欧先民以敬畏之心待之。相当一段时间里,人类用神话的方式观照世界,把握世界。人在一步步认识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自然演变的过程中,也需时不时回望古老智慧。

最后,在实践层面开展北欧神话相关研究具有可行性。基于文献研究并在国内或国际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可举办小型学术沙龙/工作坊,探讨、交流和传播其朴素、长远的生态智慧;亦可通过出版社制作青少年双语读物或儿童绘本,发挥其环保教育与跨文化学习作用;还可推出一系列衍生文化符号产品,比如环保标识(logo)、电子+文创吉祥物、视频号虚拟产品等,将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结合。

2 结语

本文从神话学与神话隐喻角度出发,解读诸神黄昏的生态价值、国家战略价值与区域国别研究价值、环保教育价值、激发想象力与塑造科幻思维以及培养求知精神的丰富价值。北欧神话的生态观,由古老的典籍与随后的译著承载,通过诸神黄昏等具体故事反映出来。研究北欧神话的意义,为展开气候学、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等跨学科研究提供一定交流土壤、新研究点及具体路径。

引用

[1] 谷德明.论少数民族神话的历史地位[J].民族文学研究, 1984(2):49-56

[2]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新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3] 李丹,吴彤.基于态度资源的生态话语分析——以白皮书《中国的北极政策》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1):146-149.

[4] A.S.拜雅特著.诸神的黄昏:北欧神话中的灾变末日[M].姚小菡,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

[5] 姜金元.神话美学与艺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6] 汪保忠.论鲁迅神话观念对当今神话研究的意义[J].鲁迅研究月刊,2017(7):20-26.

[7] 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著.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M].朱侃如,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 茅盾.北欧神话[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9] 林桦.北欧神话与英雄传说[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8.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23年度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新高地专项课题”;山东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课题:“山东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23CKFJ06)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孝伟

作者简介:李跃腾(2000—),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就读于聊城大学;王孝伟(1979—),男,山东日照人,硕士,副教授,就职于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