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烈士——梁鸿云

2024-12-07 00:00张荣起
名人传记 2024年12期

1937年8月中旬的一天,正当日寇侵华的战火燃遍大江南北、中华民族惨遭涂炭之际,山东省栖霞山城里突然传出一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悲壮赞歌。原来,这里正在为一名抗日烈士举行庄严隆重的追悼大会。

会场肃穆,哀乐悲壮,挽幛蔽日。与会的群众及各界人士成千上万,县长朱景文亲致悼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河南省政府原主席商震、青岛特别市市长沈鸿烈以及其他国民政府要员于右任、傅作义、李宗仁等纷纷派人送来了挽联、挽词。与此同时,烟台和济南也在为这位烈士举行更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可以说,建县八百多年来,封闭在山区的栖霞人民从未见过或听说过本县举行如此隆重的悼念活动。逝者是何等的功臣或英雄,致使举国上下为之祭悼举哀呢?

他,就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空军烈士梁鸿云。

像岳飞那样,尽忠报国

在胶东屋脊栖霞境内的方山脚下,有一个小村落名叫辛庄(今属观里镇),村里住着史、梁、董、杨、李、邓等几姓人家。1913年9月20日早晨,农民梁得才家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农家添男丁,梁得才喜出望外,按照梁氏的“鸿”字辈序,给他起名“鸿云”,取“红运”的谐音,希望家道从此红火起来。

可时值乱世,国家尚且难保,个人命运更是难以转圜。梁得才夫妻没生孩子时,靠给人扛活、打短工,尚可凑合度日,有了孩子,又无一垄土地,生活每况愈下,苦难一天深似一天。待鸿云长到四岁那年,梁得才横下一条心,挈妇将雏,告别了世世辈辈赖以生存的家乡和父老乡亲,流浪到古老的栖霞县城。小城虽然不大,却街巷纵横,商号栉比,令他们眼花缭乱。一家三口来到一个饭店讨水喝,店主得知他们是从乡下进城找出路的,心里一动:好壮实的一对年轻夫妻啊,虽带着个孩子,可孩子已满地跑,能独立玩耍了,不如将他们留下来,临时做个帮手。梁得才巴不得有个落脚之处,就答应了下来。

不过给人家打工,终不是成家立业的长远之计。一年后,梁得才有了些许积蓄,决定自谋生计。他赁房开起一爿叫“梁家馆”的小饭庄,几年下来,相继有了次子鸿南、三子鸿志及女儿鸿兰。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家庭,在城里扎下根来。

梁鸿云到入学年龄之时,新式学堂已经建立,却一时不被人们所接受。新学堂不收学费,端午、中秋节时还会给学生发粽子,分月饼,却仍然迟迟招不到学生。梁鸿云则不同,他巴不得有这样免费的学校去读书,七岁时便背起母亲亲手做的书包上学去了。

开学第一天,老师没有发课本,而是向新来的几十个学生讲述了岳飞幼年时其母亲在他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的故事。从那时起,做岳飞一样的英雄的种子就暗暗地种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梁鸿云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小学,十二岁时考取了栖霞职业学校商科。在栖霞职业学校,梁鸿云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他不仅能把规定的课程学好,还利用课余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找课外书来阅读。因为自幼崇拜岳飞,他用攒下来的压岁钱买了一部《绘图宋岳武穆公全传》,读了一遍又一遍,对书中的故事情节滚瓜烂熟,不仅讲给同学听,也讲给弟妹听。弟弟问他:“你整天讲这些故事,到底有啥用?”每当这时,他总是郑重其事地说:“岳飞是爱国英雄,我讲他的故事,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学习他,争做他那样的英雄。我们以后长大了,也要像他那样尽忠报国啊!”

后来,梁鸿云又相继买了《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小五义》《七侠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书籍。读的书越来越多,他会讲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品行愈发得到陶冶和净化。他赞赏岳飞少负壮志、熟谙兵法、严明治军的军事家气概和同仇敌忾的英雄气节,认为做官就要像包拯那样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喜欢孙行者爱憎分明、无所畏惧的精神,崇拜《七侠五义》和《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飞檐走壁、除恶安良的英雄。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有这些传奇人物的本领,做一个为民除害、流芳后世的英雄。

十四岁时,梁鸿云从职业学校毕业。是就此停学,帮父亲经营小饭馆,还是继续升学深造,梁鸿云做起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彼时正值社会动荡、思想变革之时,梁鸿云虽然僻居小山城,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北京学生“五四”爱国运动的春风还是不时吹进城中,震动着人们的心弦。在北京读大学的栖霞籍学生董文田甚至回到山城,发起了声援五四运动的游行示威、抵制洋货活动,全县竟有三百零三家商号奋起响应。这些事件都在梁鸿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透过小山城的沧桑之变,梁鸿云感到了世界的变化,一股莫名的热血在涌动,他想出去闯一闯。父母理解这个自幼胸怀大志的孩子,虽家里条件并不富裕,还是同意并支持了他的选择。在梁鸿云十五岁那年,父母托城郊北岩子口村的王廷璧先生带他到北平求学。梁鸿云也真为父母争气,在北平考取了弘达中学,而且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在县城读职校时,梁鸿云就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提倡的三民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来到北平,他接触了许多新事物,视野更加开阔,课外阅读的兴趣也由古代传奇故事转移到介绍新思想的进步书籍上。其间,他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购买了全套四本的《中山全书》,读后救国之心愈发坚定,决心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火热斗争中去。

1929年,梁鸿云毕业回家,城乡之间的差别令他震惊。他看到县衙的官员们经常到父亲的小饭馆里大吃大喝之后不给钱,一拖再拖地企图赖账。父亲找他们要账,要急了,他们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梁鸿云看不下去,想与他们理论。父亲急忙阻止说:“算了算了,不要惹他们了。”梁鸿云很不服气地说:“他们都是在替民国做事,为什么如此不讲理?”父亲说:“人家有权有势,咱们得罪不起,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梁鸿云气得眼珠子冒火,发誓说:“假若以后我做了官,一定要为百姓做主,惩罚这些贪官污吏。”

由于看不惯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梁鸿云在家里实在待不下去,1930年再次前往北平考学。临行前,母亲对他说:“儿啊,此次去北平,一定把书念好,万一能熬个一官半职,咱可要为老百姓办点好事。”

“是好是孬,这次战场上见分晓”

梁鸿云回到北平,正赶上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八期)招生。他立即报名参考,并被录取。在校学习一年半后,1932年,他被选送到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飞行科学习。梁鸿云自幼梦想学会侠客的飞檐走壁和孙悟空翻一个筋斗行十万八千里的本领,想不到此刻真的要驾银鹰翱翔长空,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在笕桥航校,梁鸿云如鱼得水,无论训练还是试飞,都顺利通过,而且独占鳌头。其间,他与离航校不远的蚕桑学校女生葛玉英邂逅。两人相互倾慕,后来结为夫妻。

1934年,梁鸿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校方留作教官,先后在笕桥、南昌、洛阳任教。两年后,赶上1936年空军扩编,他又被提升为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四驱逐中队中尉副队长。1937年春,中日战局紧张,空军在南昌成立司令部,大有大敌当前严阵以待之势。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形势急剧恶化,空军迅速集中在江西南昌青云浦机场集中训练,总共约有二百五十架战机。全部空军被分成三个驱逐大队,即三、四、五航空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有分队。

第五航空大队清一色是中央航空学校毕业的学生。大队长丁纪徐坐镇南昌机场,遥控指挥,各中队分头进入前沿训练。第二十四驱逐中队队长刘粹刚与副队长梁鸿云的搭档,珠联璧合,训练成绩突出,在全军都是闻名的。尤其是梁鸿云,平时寡于言笑,严肃得像一个铁人,训练时以身作则,对训练要求极为严格。如在空中拖靶(用飞机在空中拖带的一种无动力靶标)实弹射击时,他要求队员们必须百发百中。他说:“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命中,我们自己就可能被击中。”在练习俯冲垂直投弹时,他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近乎苛刻。有些队员有点怕这个“山东大汉”,但大家心里明白,梁副队长这样做,是为大家着想,平时多流汗,战时就会少流血,今天练就了硬功夫,将来才能在空战中保全自己,多消灭敌人,多打下几架敌机。

正由于有这样的官兵配合和相互理解,第二十四驱逐中队才取得了突出的训练成果。虽然从组建到参加对日空战,还不到一年时间,但全队上下,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英勇善战。与此同时,日军的嚣张肆虐,更激发了全体空军官兵的斗志。大家摩拳擦掌,焦急万分,只待一声军令。

事实上,第二十四驱逐中队的训练成果及战士们的凝聚力,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1937年8月初,他们接到命令飞抵扬州后,当地几家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说空军飞行员都是纨绔子弟,只会跳舞,交女朋友,吃喝玩乐,不能打仗。有些队员不服气,认为这样宣传飞行员是不公平的,要找报社算账,一时吵得沸沸扬扬,无心训练。在队员们争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梁鸿云发话了:“大家不要争吵了,也不必生气,报上说的也不无道理,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就是一点战功也没立嘛!眼下,看样子快要打仗了,我们是好是孬,这次战场上见分晓。只要我们多打下几架日机,多打几个胜仗,岂不是比什么都好吗?”队员们都认为这话很有道理,是要用实际行动来向国人证明:“我们并不是熊货。”于是,大家止住争吵,继续投入紧张的训练。

身中五弹,血染蓝天壮国魂

战事一触即发。8月6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军事会议,研究和决定对日作战的国策和战略。为取得主动权,会议决定对日本实行“以快制快”和“制胜机先”的策略,即趁日军在长江流域发动进攻前,在长江下游最狭窄的江阴水域设置障碍,堵塞航道,封锁长江航道。这样一方面可以阻止日本军舰由上海沿江西上,另一方面可以截获停泊于长江里的日本军舰与商船,收先声夺人之效。这是当时最重要的国防军事机密,而就在蒋介石“立即封锁江阴要塞江面,并破坏这一带的江面航路标志,在江面通道自行沉没我方船只,并布设水雷等,以拦截住日方一切船只”的命令刚下达到有关部队之时,却发生了日本军舰、商船、侨民抢先突然撤离的意外情况。

8月9日,日本侨民全部撤离完毕。撤侨,意味着战争序幕已经拉开。撤侨完毕的当天下午,驻上海丰田纱厂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一等水兵斋藤要藏开军车强行进入虹桥机场,遭阻止后开枪打死中国守卫机场的二等兵时景哲。总站长李疆雄下令还击,大山勇夫和斋腾要藏被击毙于路边和车内,局势更加紧张。8月13日,日军全面进攻上海。

是夜,天气阴沉,小雨淅沥,二十四驱逐中队中尉分队长王倬值夜班。至14日凌晨2时许,王倬接到蒋介石的亲自致电,命令战斗机于拂晓前炸毁撤往长江口的五十艘日本兵舰和轮船。随着一阵警哨响过,全大队的队员匆匆集合。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今,足足六年,今天第一次接到抗战的命令,战士们群情激昂,无比兴奋。全队迅速进入战斗准备,有的搬炸弹,有的挂炸弹,有的装子弹,还有的开机提温。大队长丁纪徐挑选了九架霍克-3型战斗机,由中队长刘粹刚率领,各载一枚五百磅炸弹执行任务。参加这次战斗的有刘粹刚、梁鸿云、王倬、雍沛、袁葆康、董庆祥、姚杰、余腾甲、胡庄如等。

雨越下越大,夜色极暗,能见度很差。3时45分,第五航空大队的九架飞机腾空而起,第一架是中队长刘粹刚,第二架是副中队长梁鸿云,紧接着是分队长王倬……

当时天气恶劣,为了寻找江面上的日本兵舰,九架飞机只好贴着长江水面做低空飞行。而长江水面与天空浑然相接,宛若一体,在这种天气情况下飞行极其危险,稍不注意,就有钻进水里的可能。机群沿江面飞行搜索,结果未发现轰炸目标,江阴要塞外,只有我们自己的五艘军舰在封锁着长江。

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刻,忽见长机摇着翅膀提醒各机注意,把队形变为梯队,准备作战。这时,队员们突然发现在远处的白龙港港口,有一艘敌舰正向东逃跑,机队紧急追了上去。

这艘军舰是一艘驱逐旗舰,吨位很大,悬挂着日本国旗,拖着庞大笨重的躯体,正在河面上游弋。我军机群追到敌舰上空,刘粹刚调整了一下方向,第一个从高空俯冲下去,向敌舰投下了第一枚炸弹,可惜没有炸中目标。第二个投弹的是梁鸿云,他全神贯注,紧紧盯住日本国旗,复仇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烧。梁鸿云根据第一枚炸弹的弹着点,做了修正之后俯冲下去,继而倒飞投弹,一枚五百磅的大炸弹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轰隆”一声,不偏不斜地落在日舰的尾部。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继梁鸿云之后,第三架、第四架、第五架……共四千磅炸弹像一阵冰雹似的倾落下去,敌舰受到重创。

战斗结束后,九架飞机胜利返航。

轰炸告捷,空军南昌第三军区司令毛邦初驾驶一架“新可塞”侦察机赶到扬州机场,慰问嘉勉凯旋的空军勇士。他一下飞机,先和立下首功的梁鸿云亲切握手,向他祝贺。毛邦初站在队员们中间,高兴地说:“你们今天立了第一功,这是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第一个胜仗,你们把日本的兵舰炸沉了,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很了不起,我祝贺你们!”队员们欢呼雀跃,整个机场一片欢腾。

上午9时许,大队长丁纪徐率领梁鸿云等人,驾驶八架战机再度飞赴上海,轰炸日军司令部及战舰。在南通附近,他们发现了敌人的驱逐舰,遂俯冲投弹。敌舰高射炮猛烈射击,梁鸿云所投炸弹未能命中敌舰。下午,梁鸿云和刘粹刚商量,趁敌人混乱,再派几架飞机侦察一下敌情。2时许,刘粹刚、梁鸿云等驾战机三架,在上海上空巡逻。那天下午天气很恶劣,虽然雨停了,云层却很低,梁鸿云只顾搜寻云层下面的空间,不料遭到躲在云层里的日机偷袭。梁鸿云的战机受损,他本人身中五弹,鲜血直流。

在这种情况下,梁鸿云想的是如何保证飞机安全着陆,因为保全一架飞机,就能击落更多的敌机。他忍着剧痛,把飞机安全降落在虹桥机场。总站长李疆雄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但因失血过多,伤势过重,抢救数小时后,梁鸿云于下午5时20分停止了呼吸,时年二十四岁。

他带着没能目睹抗战胜利的遗憾走了,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的赞歌。

烈士千古,“气凌霄汉”“精神不死”

梁鸿云的为国捐躯,英勇而壮烈。他还没来得及向父母报捷,便牺牲了,临终前留下的唯一一句话是:“我不能死,我还要飞空杀敌。”梁鸿云牺牲后,《申报》《中央日报》等媒体都以醒目的标题做了报道。当时,梁鸿云的妻子葛玉英正怀有身孕,带着不足周岁的女儿梁孟霞在南京生活。然而,因淞沪战事吃紧,她们未能去上海与他的遗体告别。梁鸿云被安葬在上海虹桥机场旁的公墓,后来机场数次扩建,墓被铲掉,现已不复存在。作为中国空军为反击侵略者牺牲的第一位烈士,梁鸿云后被追授为空军少校。

梁鸿云牺牲的消息传出,国人莫不哀痛异常。济南、烟台、栖霞等市县在同一天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全国各党政机关、学校、团体及亿万群众参加悼念,敬献花圈、挽联。梁鸿云的父亲梁得才被邀请到济南参加追悼会,并接受抚恤、馈赠。栖霞追悼会场主席台两侧悬挂着“奋攀天,揽九天日月;誓师死,保祖国河山”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挽联、挽词,其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挽词是“气凌霄汉”,河南省政府原主席商震的挽词是“精神不死”。

烈士家乡学校的师生,将梁鸿云的事迹编写成歌曲,到周围的村庄演出,宣传英雄事迹。后来,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也增添了学习梁鸿云烈士事迹的课文,烈士家乡的不少学子受到鼓舞,纷纷投笔从戎。

1987年秋,为纪念抗日空军首战告捷五十周年,江苏省、南京市各界人士在位于紫金山北麓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举行隆重的祭扫仪式,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空军烈士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缅怀之情。1995年,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增建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三十七块纪念碑上镌刻了三千二百九十四位烈士的名字,梁鸿云名列其中。清晰的碑文,熠熠生辉,每年清明节,前去敬献花圈者络绎不绝。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梁鸿云烈士的生平事迹,栖霞政协文史征集委员会则组织人力远赴上海、南京、济南等地调查、考证烈士事迹,编写了《抗日空军英雄梁鸿云》一书,现已出版发行。20世纪90年代,栖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栖霞县志·人物卷》中,将梁鸿云作为历史名人收载其中。正如梁鸿云的女儿梁孟霞所说,党和政府给予烈士的崇高荣誉和深切慰藉,烈士在天之灵如若有知,也会涕泪滂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