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子王旗是国家民委和财政部2000年起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后,第一个被定为自治区级“兴边富民”试点旗。本文选择内蒙古典型的边境地区——四子王旗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了解边境牧区经济发展、边民生产生活情况,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兴边富民政策实施成效及经验,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边境牧区 兴边富民 内蒙古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边境牧区是内蒙古农业农村中较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的地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所在。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加强边疆地区建设,高质量推进兴边富民。
一、四子王旗概况①
四子王旗是内蒙古全区20个边境旗市区之一,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4公里;也是全区33个纯牧业旗县之一,自古就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誉。全旗土地总面积为2.55万平方公里,其中牧区2.08为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2%。行政区划为5个苏木、5个镇、3个乡和1个牧场,其中边境苏木3个、牧区苏木5个、1个镇和1个牧场。全旗总人口为20.5万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等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22751人,占总人口的10%。四子王旗现有边境苏木3个,分别是江岸苏木、脑木更苏木、巴音敖包苏木。3个边境苏木属牧区,经济发展以传统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牲畜有牛、羊、马、骆驼。
二、四子王旗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成效及经验
(一)四子王旗兴边富民总体发展成效②
“兴边富民行动”项目实施情况。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结合四子王旗地域、民族、资源优势,以脱贫攻坚为中心目标共实施了畜牧业基础设施、通村公路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建设、水窖项目、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特色村寨建设、饲草料基地、防洪水渠堤坝、漫水桥等40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为8181万元,使少数民族聚居边境区基础设施和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固边兴边富民和边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2023年,四子王旗地区生产总值76.7亿元,同比增长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7014元,同比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3.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4%和8.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7.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57∶19∶24调整为32∶31∶3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畜牧业提质增效。四子王旗加强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牧区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发展肉羊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2023年,全旗牲畜存出栏实现双提高,牲畜出栏头数为169万头只,同比增长15.7%。其中,肉羊出栏为160万只、肉牛出栏为4.9万头,分别增长17.6%和6.3%;肉类产量为4.6万吨,同比增长21.0%。“杜蒙羊”地方标准通过自治区评审以来,重点推广“杜蒙”肉羊产业,加强“杜蒙”肉羊舍饲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2023年推广杜蒙基础母羊2.5万只、杜蒙种公羊1万只,出栏杜蒙肉羊达100万只①。
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经济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初步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化工及矿产品采选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四子王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26家,同比新增2家,产值为36.2亿元;清洁能源发展迅速,新增新能源装机为37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为529万千瓦;国电投风电项目、内蒙古能源风储项目、三峡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二、三期项目工程实现并网发电,为能源输出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园三区”空间布局基本形成②。
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后,四子王旗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逐步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2023年,旅游业发展恢复向好,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旅游景区、农牧家乐、民宿等一系列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并已开工建设四子王旗乌兰花体育公园建设项目,投资为1000万元;此外,四子王旗成功承办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赛事、那达慕、草原音乐节、美食节、亚太地区商学院草原挑战赛等文旅赛事活动,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82.7万人和15.5亿元。物流业方面发展快速,引进内蒙古北方宏利达公司,打造冷链、运输、仓储物流基地项目等,逐步带动园区发展持续稳定向好。
(二)四子王旗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经验做法
在兴边富民行动实施过程中,四子王旗始终立足边境实际,坚持以民为本,大力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边境地区固边守边,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畜牧业优势产业,加强边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境稳固,通过多年来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资金的持续投入,使四子王旗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边境嘎查苏木牧民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喝上了干净安全的水,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边境地区的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发展。
1.始终把“兴边富民”工作作为全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宣传,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实施兴边固边富民的积极性,形成了上下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更好地落实兴边、守边、固边的各项政策。
2.在兴边富民行动作中,积极争取安排各方面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的调研、规划、编制、申报的步骤,形成了科学管理机制,集中投入办大事,整合资金促发展,以项目来统筹各类资金,统筹整合资金投放,把整合的资金集中捆绑,大力投向边境地区各项设施建设。
3.认真分析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改善环境,破除发展瓶颈。边境管理区3个苏木原来主导产业是传统畜牧业,且均为禁牧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偏远,其他产业没有优势,畜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发展存在瓶颈。强化畜产品奶产品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突出肉羊的推广力度、畜种改良和畜牧业结构调整。
4.重点开展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支持民族传统手工业、农牧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少数民族特色产业、民族医药业等,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三、兴边富民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内蒙古边境牧区处于偏远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础建设投入收益偏低,抵边牧区嘎查电网线路覆盖面有限。由于自然地形地貌复杂,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维护成本高。边境牧区现有牲畜不适合发展高效畜牧业,养殖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内蒙古边境牧区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科技等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但“从有到好”的转变仍未实现;配套的人才储备、政策待遇、保障条件等软条件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畜产品深加工不足。畜产品以原料出售、活畜交易模式为主,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健全。肉食加工以粗加工方式为主,延伸产业链不长,深加工方式单一,边民增收与就业渠道不宽。
四是新兴产业发展不够有力。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大部分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发展动能不强。民族传统手工业发展、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优势不明显,旅游业的品牌效益尚未形成规模。
五是水位整体下降明显。四子王旗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十年九旱,年均降水量在110-350毫米,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近年来,边境牧区抵边嘎查村部分边民生产生活用水靠远距离拉水解决,增加了边民生产生活成本。
四、内蒙古边境牧区兴边富民的思考与建议
(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边境牧区作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的重要区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边境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发放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强化各级干部群众在兴边富民行动中的责任意识,增强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思想意识,增强兴边富民行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加强边境苏木农牧民群众的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宣传兴边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兴边富民行动带来的变化,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为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做出更大贡献。
(二)加大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
DgC4J/GSK4gURgEOcRVzsPS58xlwCyYZsGX9Fsp4ENs=加大对边境牧区电网、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边民出行条件。协调推进边防连队执勤哨点网电建设项目,争取将该线路沿线未通网电牧户列入建设规划,解决沿线牧民群众用电需求;加强边境牧区教育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为边民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边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完善边境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高边境牧区医疗服务能力,确保边民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得到保障,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拓宽畜产品深加工产业
一是延伸产业链、深加工方式,加快产业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兴边富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边境牧区发展新格局,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乡村。二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以高效肉牛、肉羊养殖为重点,加快养殖设施配套建设进程,积极为禁牧区有发展高效舍饲养殖意愿的牧户和草畜平衡区积极响应草畜平衡政策并达到草畜平衡养殖标准的牧户,争取舍饲圈养标准化棚圈和储草棚,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出特色产业发展、村组道路、人畜饮水、环境美化、集体经济、饲草料基地、防洪工程等一系列设施建设,为边民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四)加强边境牧区旅游开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以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旗为契机,深挖景点特色,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公司作用,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开发运营旅游资源,做好创意营销,推动优质资源变成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格根塔拉5A景区创建,有序推进王爷府基础设施建设、红崖台地和胡杨林开发保护等项目建设,逐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核心景区,着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风景”。二是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支高素质导游队伍,讲好四子王旗文化旅游故事。持续办好旅游那达慕、草原音乐节、亚草赛、美食节等文旅节庆活动。积极发展民宿产业。三是以“生态旅游”建设为主线,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缩短旅游淡季,延长旅游旺季,打响“吉祥草原、神舟家园”品牌。
(五)加强边境牧区饮水安全
推进边境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边境牧区边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偏远山区、边境牧区、高寒地区“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