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内蒙古主动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外贸综合竞争优势得以巩固、规模稳步提升、市场不断扩展、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贸易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内蒙古对外贸易体量不大、对外开放活力不足,与新疆、黑龙江、云南、广西等沿边省区仍存在一定差距,开放发展程度在全国仍处于较后位次。站在新的起点上,内蒙古要登高望远,培育外贸优势,积蓄外贸动能,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一带一路 对外贸易 开放
一、内蒙古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
(一)外贸规模增速稳步提升
10年来,内蒙古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多措并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全区外贸呈现出较强韧性和巨大潜力。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731.1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965.3亿元,增长了2.7倍,增量达1234.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39%。特别是2022年以来全区外贸增速连续两年超过20%,外贸规模增量超过近8年的外贸增量总额。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量同比增长30.4%,增速居全国第3位,高于全国30.2个百分点,年度增量达441亿元,相当于近5年的增量总额。
进口总额由2013年的481.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179.6亿元,增长2.4倍,年均增速达到9.37%;出口总额由2013年的249.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785.7亿元,增长3.1倍,年均增速达到12.15%。
(二)市场多元化布局逐步形成
内蒙古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化经贸交流合作,贸易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成效,与180个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合作潜力不断释放,外贸市场多元化布局逐步形成,已经与64个沿线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全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外贸进出口额由2015年的498.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522.1亿元,增长205%,年均增长14.96%,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由2015年的63.1%提升至2023年的77.4%,提高14.3个百分点。2013-2023年间,内蒙古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与交流亮点纷呈,与共建国家外贸年均增长率达11%。随着“一带一路”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经贸合作持续扩大,与两国外贸规模总量稳居前两位,向北开放水平日益提高。
(三)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新三样”产品领跑出口。2013年至2023年6月,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农产品、钢材合计占其出口值的55.5%。2023年,机电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长达118.9%,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高达48倍;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增长48.7%。二是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逐步扩大。2023年,内蒙古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1222亿元,占全部进出口总额比重达62.2%,比2013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11.8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较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三是民营企业在内蒙古外贸中占据主力地位。2023年,全区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3266家,其中民营企业3127 家,占比达95.7%;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492.3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值的75.9%,高于全国占比22.4个百分点。
(四)利用外资、对外投资有序发展
2023年,内蒙古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5.8亿元,同比增长61.5%,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七连增”,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增幅。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7家,比上年增长3.2倍。截至2023年底,全区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3289家,较2013年增加364家,年内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7家,是2013年的4.9倍。10年来,累计利用外资额达到281.9亿美元,平均每年利用外资额达25.6亿美元。内蒙古助力企业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全区对外投资的规模有效提升。2023年,全区新增对外投资项目72个,同比增加48个,增长了2倍。中方协议投资额65亿元,对外实际投资额65.5亿元,位列全国第17位。随着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内蒙古对外投资领域覆盖能源、交通、高科技等更多领域,地域已覆盖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二、内蒙古与主要沿边省区外贸对比分析
(一)外贸规模仍然较小,在全国占比偏低
内蒙古外贸规模在全国仍相对较低。从总量看,2023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3亿元,进出口规模在全国排名第24位,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573.30亿元、黑龙江为2978.30亿元、云南为2588.00亿元、广西为6936.49亿元,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是新疆的55%、黑龙江的66%、云南的76%、广西的28.3%。其中,内蒙古出口额785.7亿元,分别仅为新疆的26%、广西的21.6%;进口额1179.6亿元,分别是黑龙江的53.2%、云南的71%、广西的35.8%。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1522.1亿元,而同期广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4961.61亿元,是内蒙古的3.3倍。从对外贸易规模占全国比重来看,2023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仅为0.47%,不足全国的1%,同期新疆、黑龙江、云南、广西等沿边省区外贸规模占全国比重分别为0.86%、0.71%、0.62%、1.66%,内蒙古均低于以上省区。
(二)外贸依存度低,开放活力不足
从对外贸易依存度来看,2023年内蒙古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7.98%,而同期全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3.13%,新疆为18.68%,黑龙江为18.75%,云南为8.62%,广西为25.5%。内蒙古出口依存度为3.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低于新疆12.6个百分点,低于广西10.2个百分点。内蒙古进口依存度为4.7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分别较黑龙江、广西低9.2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发展整体滞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吸引优质生产要素的流入能力有限,影响和制约了开放发展。
(三)贸易结构不尽合理,贸易方式有待优化
从主要贸易方式看,2023年内蒙古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为355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1%,而同期新疆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为2224.8亿元,占比达到62.3%。内蒙古从事边境小额贸易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亟需培育壮大边境小额贸易主体,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占比较低,内蒙古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而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2%,广西占比为12.5%。从贸易新业态看,2023年内蒙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41.2亿元,同比增长66%,同期黑龙江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144.2%。
(四)外商投资规模偏小,外商投资企业存量有待提升
实际利用外资体量较小。2023年内蒙古实际利用外资55.8亿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0.5%,利用外资总量是同期广西的64%,云南的93.6%。2023年,内蒙古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7家,占全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的0.3%,而同期云南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45家,广西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57家。从2022年数据来看,内蒙古外商投资企业年末企业数为3186户,远低于黑龙江、云南及广西等省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为506.41亿美元,远低于新疆、黑龙江、云南及广西等省区,其中与广西有464.24亿美元的差距。
(五)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足,过境中欧班列数量有待提高
2023年,内蒙古到发中欧班列429列、增长73.7%。过境中欧班列8295列,其中途经二连浩特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数量为3294列,同比增长30.8%;途径满洲里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数量为5001列,较上年增长3%。当前,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有57条,通达13个国家及地区,覆盖国内60个城市;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增加运行线路至71条,延伸140多个国内外的城市以及站点。同期,新疆中欧班列枢纽体系高效运行,自行组织发运班列1517列,同比增长5.3%;过境中欧(中亚)班列14397列,同比增长8.5%,占全国一半以上,并成功首发新疆中欧(中亚)班列品牌“天山号”,开行班列、过境班列数量都明显高于内蒙古。
三、推动内蒙古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增强贸易发展新动能
切实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载体作用,采用高新技术,发展保税维修、离岸贸易、海外仓等贸易新业态,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方式发展壮大。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立足产业特色、口岸优势、资源禀赋,通过模式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渠道创新,推动外向型经济的探索创新和转型升级,打造本土跨境特色产业,优化便捷、高效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全面发展。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培育创新环境,健全创新机制,推进创新合作发展。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批次、分区域、分梯度建立包括销售、物流运输以及售后等为一体的海外仓。借力跨境电商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生产性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融合,推动产业链升级,实现合作研发、定制生产、产品出口、售后维修等方式的整合,把“品质生产”转化为“品牌塑造”。
(二)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
拓宽国际市场,在统筹考虑贸易潜力、市场规模、产业结构、消费倾向以及国别风险等因素的基础上,着力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在稳住蒙国、俄罗斯两国传统市场的基本盘上,鼓励企业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全面深化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区域间融通联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比重,提升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水平。引导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国际化的经营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聚焦主要业务,走“专精特新”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组织企业到境外开展贸易合作,深入开展“蒙商丝路行”等活动,加强国际细分市场研究,及时共享各国市场的供求信息,大力推动品牌出境,助力企业抢抓订单。推动发展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优化贸易方式,提高一般贸易的规模和效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其他贸易,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加快发展、扩大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规模。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探索发展新型贸易方式。
(三)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贸易与双向投资有效互动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大力发展三方合作、多边合作,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精准对接投资及贸易领域规则规制及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清退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及政策措施,做优做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完善招投标制度,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门槛,逐步缩减外商投资企业准入的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充分发挥外资在产业升级和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拓宽双向投资的领域,创新投资合作的体制机制,鼓励引导建设一批产业定位清晰、发展前景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带动装备、服务、技术、标准走出去。
(四)畅通供应链,促进“运贸产”一体化发展
推进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集散中心,提升集拼集运能力,按照“边境口岸型国家枢纽”要求优化整体规划布局,打造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提升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能力,深化乌兰察布-二连浩特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强两地协同,提升二连浩特口岸服务。推进满洲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依托满洲里国际物流园区,打造欧亚陆路大通道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沿枢纽、东北地区枢纽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物流组织中心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实现口岸与内陆枢纽联动发展。发展“班列+”的创新模式,促进物流企业、贸易企业和加工企业落地,推进“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结合区位、资源、产业特点,合理布局线路和运能运力,调整优化发展路径,做大做强自身优势,在区域间实现互补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呼和浩特海关.2023年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和呼和浩特海关推动外贸促稳提质新闻发布会,2024-04-30.
[2]阿妮尔.开放带动,打造外贸新实力——从构建开放新格局看今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新成效[N].内蒙古日报,2024-04-30.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王珊, 韩佳莹, 牛迪. “一带一路”倡议下满洲里口岸经济文化变革及影响研究[J]. 财经理论研究, 2022(3): 1-13.
[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OB/OL].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6-20.
[6]王志娟, 林海英, 王飞, 王天凡, 侯淑霞.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研究——基于4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J]. 财经理论研究, 2022(4): 1-11.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