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梳理与试题分析

2024-12-04 00:00:00包正程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10期

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或者某几种要素有时会发生异常变化,形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危害。地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因此,自然灾害成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专门对自然灾害的内涵、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热点、防灾减灾等进行了介绍,学生要掌握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特点,说明几种常见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等等。

【知识梳理】

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中某一种要素或某几种要素发生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异常变化,二是对人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抓住这两个关键点。

2.自然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等。(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等。降水异常变化会发生洪涝灾害或者干旱灾害,气温异常变化会发生寒潮灾害,地壳状态异常变化会发生地震等灾害。这里面的降水、气温和地壳就属于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异常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例如,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干旱仅仅是一种气候现象,什么时候能称为干旱灾害了呢?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并严重影响人类活动的时候才能称为干旱灾害。

【例题分析】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不专门考查自然灾害,而是具体结合自然要素来分散考查自然灾害。如,把沙尘暴、寒潮等灾害融合在大气和气候专题里考查,把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融合在地质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专题里考查。下面以2022年高考湖南地理卷第6~8题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该组题围绕太行山南段东麓的山洪及其影响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设置了山洪的影响因素、聚落布局等探究任务,考查了影响山洪的主要因素、聚落的区位因素、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必备知识,考查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第6题,受山区地形影响,该区域水流汇集快,易发山洪,A项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不丰富,B项错误;该地河道较平直,C项错误;该地地质条件复杂,但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第7题,为了防洪和方便取水,民居需要选择在距离河流近的地势较高处。d处位于坡地,远离河流,取水不便;b、c两处靠近河流,便于取水,但位于支流交汇处的下游河谷,易受山洪的侵袭;a处位于山脊前缘(两河之间的分水岭附近)的地势较高处,且距离河流较近,既便于取水又利于防洪。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第8题,“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符合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基本原则。海拔高、坡度大区域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削峰补枯;较为平坦开阔的区域可开垦为农田;在较为平坦、地势较高且靠近河流的区域建设村落,取水便利且利于防洪。故正确答案为选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