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地理情境教学

2024-12-04 00:00:00朱颖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10期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地进行地理学习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情境”被应用到学科教学和高考命题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面具体分析在“三新”背景下如何借助情境进行地理教学。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地理情境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更新了教学内容,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因此,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时,首先应该遵循课程标准,结合相关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

二、新教材背景下的地理情境教学

新教材背景下应以地理核心概念为基础,以核心概念串联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逻辑性及趣味性,是一门让人终身受用的学科。掌握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地理概念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本质与基本特征的抽象概括。与此同时,地理概念也反映地理思维和地理逻辑,是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基石,是学习地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学习地理的难点。因此,在新教材背景下,应该引导学生对地理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大的层面上看,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有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空间分布、区域等。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创设这样的情境:古时候,人们观察到日月星辰每天都会东升西落,因此,人们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后来,经过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研究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球等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在欧洲,教会将地心说作为上帝创造世界的理论支柱,在教会的严密统治下,人们在一千多年中未能挣脱地心说的束缚。直到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这一学说被后来越来越多的观测事实所证实,地心说体系才逐渐被抛弃。利用地心说导入时,不要求学生掌握地心说本身,只要让学生知道,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观测技术的革新,我们终会揭开天体运动的奥秘。接着,可以创设问题情境:(1)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做圆周运动说明了什么?(2)如果地球不自转,相机曝光6小时后得到的星轨照片会是什么样子?

三、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情境教学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是借助情境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地理能力水平和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经过观察可知,情境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平台和载体。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202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3~4题,借助“四星伴月”这一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创设生活实践情境,考查经纬网和天文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必备知识,体现了高考试题考查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渗透相关地理内容的高考考查情况,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备考。例如,高考对“水循环”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水循环各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关情境,来引导学生对水循环知识进行深入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