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解题思路,提升地理选择题解题水平

2024-12-04 00:00:00常梓晴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4年10期

1.认真分析题干

学生在解答地理选择题时只有明确材料主旨,才能准确调用有关的教材知识,进而为比较分析选项、确定正确选项做准备。地理选择题一般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先展现文字、地图等材料,然后提出与这些材料有关系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我们在解答地理选择题的时候,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明确材料的主旨,然后分别明确各题的设问要求。下面以2022年高考湖南地理卷第14~16题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该组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了中亚某内陆咸水湖入湖地表径流量等有关资料,考查水循环等地理知识。学生在阅读完材料后,应该调用教材中有关水循环的知识。该组题以影响某内陆湖泊水分收入和支出的各要素的变化为情境,考查了湖泊水量的变化、湖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湖泊水量变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三个试题形成一个紧密的问题链。

2.合理运用排除法

排除法从逆向的角度来确定正确答案,为我们解答选择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排除法是基于逻辑推理,通过排除其他选项最终确定正确选项的方法。将排除法应用到地理选择题解题中,可缩小范围,提高解题效率。2022年高考湖南地理卷

第14题,题干中提供的是中亚某内陆咸水湖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变化统计图,要求学生回答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各时期降水量、蒸发量变化不大,因此引起其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不是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故可以排除选项A、B、C。

3.进行正确推导

2022年高考湖南地理卷第15题要求学生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学生应该调用水量平衡原理等知识。由水量平衡原理可知,储水量=水分收入量-水分支出量。当水分收入量=水分支出量时,储水量稳定,湖泊水位稳定。当水分收入量>水分支出量时,储水量增多,湖泊水位升高。当水分收入量<水分支出量时,储水量减少,湖泊水位降低。该湖泊为中亚地区的内陆咸水湖,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应该是湖泊水位较低的时期,也就是湖泊储水量减少的时期。1970—1989年,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因此该时期湖泊水量减少,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泊较多。

2022年高考湖南地理卷第16题,由上题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泊水位降低(湖泊面积较小),2000年以来该湖泊整体上“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湖泊储水量增加,面积增大(较大)。因此该湖泊湖岸地区沙尘天气减少,湖岸线变长,绿洲面积增加。灌溉面积扩大,说明灌溉用水量增加,有可能造成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减小。具体思维过程见下图。

故正确答案为选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