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名人堂

2024-12-03 00:00张德杰
南方文学 2024年5期

笔名湖畔之子,贵州省黔南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雨花》《牡丹》等,出版长篇小说《翻过十万大山去爱你》。

小乔,“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小乔。但小乔不姓乔而姓季,滨海人,上大学时他跟我同一个系但不同专业。记得系里辅导员第一次组织全系学生开会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这该不会是谁的家长吧,长得如此着急。”班上的女生在下面窃窃私语。

那时候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我们,都还是一副稚嫩的面孔,女生的脸更是嫩得能掐出水来,只有小乔看起来十分成熟,他坐在一群小年轻中间,颇有些中年男人的味道,幸好那个年代还不流行小萝莉与油腻大叔的爱情故事,不然小乔同学不知道要将多少青春美少女迷得晕头转向。

小乔超前的年龄和他那着急的长相迅速成为同学们热议的话题,据说他在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就提前赶到了学校。当男生们拎着行李背着背包,一脸迷茫地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找着自己的宿舍,女同学们刚告别了父母,这会正在宿舍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跟自己的高中同学诉说着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时,小乔已经在校园里要了个摊位卖起了报纸。

再后来,我们知道了更多关于小乔的事。

他比我们大四五岁,曾是散打冠军,武术特长生,上大课的时候,有那好事的同学起哄要小乔给大家表演一下散打擒拿的功夫,小乔总是讳莫如深地摆摆手说:“那家伙气场太大,需要用到内力,我怕一会动起来把你们给伤着。”

听完小乔的话,同学们全都不约而同“切”了一声,然后神补了一句“贱人就是矫情”。

所以从来就没有人亲眼看见他表演散打,于是小乔是不是散打冠军,到底有没有一身功夫便成了一个谜。有人说小乔的武术特长生是家里花钱给他买来的,甚至连他的散打冠军也是走后门靠关系混来的虚名而已,毕竟这么大岁数的新生除了他全校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但小乔注定不是一个寻常的人。有一天,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甚至学生宿舍楼的外墙上全都贴了一张海报。

海报的内容是这样的:

号外!号外!“金陵名人堂”正式开讲!欢迎广大同学前来听讲。

主讲人:六小龄童——86版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扮演者。

海报的下面还有落款,金陵名人堂堂主:季小乔。

要知道我们学校可是一所纯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小乔的这一举动把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干?有什么目的?他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创办“金陵名人堂”并且将这么多的知名人物邀请来学校讲学?著名经济学家、知名作家、主持人、跨国集团的董事长……随着名人堂邀请前来讲学的名人越来越多,头衔越来越大,大家对小乔的认识从开始的怀疑到有些崇拜最后转变成了羡慕嫉妒恨。同学中有说他爱出风头的,也有说他不知是仗着家里的什么背景创办这名人堂就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显摆的,更有甚者直言看完小乔与邀请前来讲学的名人在阶梯教室里就某个热点的问题吵得面红耳赤的情形后反胃想吐。

“极其能装且会装。”同学们在背后如此评价小乔。

也不知道大家的议论有没有被他听到,但名人堂仍一如既往地开办着,一个月一期,有时候半个月一期,名人堂在南京高校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小乔和他的“金陵名人堂”也被多家报纸报道。

同学们在聊到名人堂的时候,总不可避免地要酸上小乔一顿:“那家伙,弄这些个图啥呀?”

图名?图利?要知道那时的我们正在离学校几公里外的网吧里通宵达旦地熬夜打着游戏;或是跟一群显示为女生头像性别标注为女,但其实完全有可能在网线的另一端跷着二郞腿抠着鼻屎的男人你侬我侬卿卿我我地聊着天呢。谁想得明白,这看起来如此高大上的名人堂是如何运作起来,又是如何坚持下去的!毕竟那些来头不小的响当当的大人物每一次的闪亮登场都有可能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换成别人就算是花钱恐怕也请不来。

这小乔名不见经传,他何德何能敢自称名人堂堂主呢?

这些问题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大学毕业也没弄明白。由于我在上大学时经常在学校的报刊或是南京本地的一些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或小小说而成为校园通讯社的成员,有幸与小乔在私下里打过几次照面,算是相互之间有些熟识了。大学毕业后我们偶尔会在QQ上互相问候彼此,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从来没有深入沟通过。后来听说他毕业后留在学校做了辅导员,几年后考上了南大的研究生和博士,再后来又辗转回到学校到团委工作,还成了一名讲师。从此,小乔和他的“金陵名人堂”便成为一种记忆,偶尔在我闲暇的时候与同在一个省工作的校友们聊天时提到,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供大家消遣,以此追忆母校追忆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

一个高校老师,一个国企打工人,我以为我的人生再也不会跟小乔有什么交集了。

可谁能想到在毕业二十年后我竟然再一次与小乔面对面地坐在一块。在南京鼓楼的一家私房菜馆里,一起的还有我大学时候的室友阿文和班上的几个女同学。这次来南京我是代表贵州校友会回母校参加学校校友会换届的。飞机落地后我就突然想起了小乔,于是便给他去了个电话。

他很爽快:“你难得来南京,我一定要过来陪你喝两杯。”

追忆大学时光,再谈起毕业后这些年各自的变化,大家唏嘘不已,于是觥筹交错。几杯酒下肚,桌上一个在媒体工作的韩姓女同学的职业病就犯了。

“小乔老师,我是小韩TV的记者小韩,能否采访你一下?你当初为什么要办金陵名人堂?你能否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是如何把金陵名人堂开办起来的呢?背后是否有什么高人指点或者你本身就有十分强大的背景和人脉资源?”

韩姓女同学不愧是在官媒工作,三两句话便直捣黄龙,直击小乔的灵魂深处。

韩姓女同学的话让小乔有些触动,他端起酒杯轻抿了一口,思忖再三,仿佛是在诉说一件年代十分久远的事情。

“金陵名人堂已经停办了,至于停办的原因很复杂,涉及的人和事很多也很曲折,我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毕竟金陵名人堂让他一举成为当年校园里风云人物,如今同学重逢早已物是人非,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万千。

“但韩主任提到的其他的几个问题,我倒是可以畅所欲言,跟各位郑重报告一下。”桌上的小乔少了当年的意气风发,多出了不少的沧桑和老气。

见小乔要“维基解密”,我们全都坐直了身体,准备洗耳恭听。

哪知开讲之前,小乔又问了众同学一个问题:“你们那时候是不是都在背后议论过我?说我爱出风头哗众取宠?”

“废话,你觉得还有人没有议论过你吗?开学第一天我们就把你当成了某个同学的家长呢!”韩姓女同学说话像放机关枪。

她的话音刚落,众人便大笑起来,小乔听了也不生气,他给自己倒满了酒,站起来先敬了大家一杯,然后哈哈大笑道:“我就知道,当初你们一定是把我小乔当成是个怪物或是另类。放心,我才不会跟你们一般见识,毕竟我比你们要年长好几岁嘛。”

“能不能说点关键的,你家里是不是有什么背景,或者你父母是不是政府的领导?”韩姓女同学穷追不舍,她所问的也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我有背景?我父母是领导?哈,真是天方夜谭。”

小乔突然有些激动,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反问道:“你们看我这个样子像是有背景的官二代吗?不瞒大家说,我家到爷爷那一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知道这样说你们一定不会相信,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农村人怎么能够认识并邀请到那么多的大人物来参加金陵名人堂?”

“好吧,你们如果不嫌烦的话,我就跟大家细细道来。”

“我们倒不嫌麻烦,早就很好奇了呢,快讲吧,别绕弯子了。”小乔还要再敬大家一杯酒,被我及时拦住了,我让他直接切入正题,不要老吊大家的胃口。

“我之所以这么大年龄才入学,就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小时候的成绩也不理想,小学时连年留级,好不容易上了高中,我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所以才选择去练了散打。那时候我们镇上有一个老乡在首都一体校里当教授,我就从老家独自买了一张车票跑到了北京敲开了那老乡办公室的门,当我告诉他自己想学散打时,他竟然没有拒绝,直接把我留了下来。哈,我猜想你们是不是以为我给他送了什么东西或是给了多少好处,我明确告诉大家,什么也没有,连只鸡也没有,然后我就住在这老乡家,他不仅没有收我一分钱房租,还补贴了我不少的生活费呢。”

小乔咽了一下口水,继续说道:“我在北京练了几年散打,后来我又参加了体校的入学考试,但却因为交不起三万元的赞助费用而被挡在了校门之外,现在大家看来也许觉得三万块钱并不多,但对于当时我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是天文数字。我交不起赞助费,那老乡虽然觉得可惜却是爱莫能助。当我心有不甘地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给我写了一封介绍信,我便揣着信来到了南京参加了当年南大的入学考试。你猜怎么着?南大的门槛太高,我落榜了,最后阴差阳错地便来到了我们的母校,以武术特长生身份被特招入学。”

“这下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成熟了吧?高中时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千辛万苦考上了却没钱交赞助费,本身年龄就比你们要大,再加上经历坎坷曲折,所以看起来就更苍老了。”

小乔一口气讲完,额头上的皱纹渐渐地舒展开来。

“你那时候胆子那么大,敢人生地不熟地一个人跑到北京!重点你还敢去敲老乡办公室的门,然后就这样顺理成章地留在北京练武术,还说服那老乡给你写介绍信到处找学校,换成我们,那时候连跟陌生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小韩记者一语道出了我们所有人心中的疑虑。

“为什么?一句话,没办法呗,但凡有一丁点办法,谁愿意背井离乡到处去求人?我祖上三代务农,我很清楚当农民的艰辛,所以我渴望上大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农门,因此你们才会看刚进校时我在学校里找摊位卖报纸的情形。那是真没有办法啊,我得靠自己去挣生活费。”

说话的时候小乔有些动情,昏暗的灯光下,他的眼角不知何时竟多出了一丝泪痕。

“接下来,我回答一下韩主任所提的为什么办金陵名人堂,为什么能够请到那么多的大咖来讲学,到底有没有什么别的目的。”

“我在北京学武术的时候,北京大学就在附近,于是我经常跑到北大去旁听。你们要知道,来北大讲学的可都是些牛人啊,每次旁听完,我都会去找这些名人请教并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所以我上了大学后就一直在思考,如果我也能把这些牛人请到学校来讲学,那该有多好!于是经过再三思考并经得校团委的同意后,我便开办了金陵名人堂。说句实话,第一次邀请这些名人的时候我也很忐忑,担心他们不会来,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他们无一例外在听到能够来学校给学生们讲学而答应得都很爽快。不仅不要一分钱的出场费,有的甚至连我们到机场去迎接也不要,他们下飞机后打个出租就来了。名人之所以是名人,绝不仅是学术上的造诣深厚,更是因为德艺双馨。”

“起初,我确实有一些出风头的想法,想要干出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但通过与这些名人大咖慢慢地交流和接触,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无论别人如何非议,我都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初衷,就想着为大家做点事情,能够让同学们开开眼界,像北大清华的学生一样,接触到课堂之外的更多的知识,有更宽更广的视野,有家国情怀,心系天下。”

如果时间倒流回到二十年前,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些话能从一个大一新生的口中说出来的,可此时我们全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是在听另外一个人的传奇故事。

“那你毕业的时候为什么不利用名人堂的人脉资源给自己谋一个更好的出路呢?”这一回终于轮到我发问了。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按理说小乔认识那么多的牛人,随便攀上一个都能前途无量。

“兄弟,又俗了不是?要知道,请人家来讲学是一回事,找工作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是母校收留,以我一个农家子弟的身份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呢。”

如果说小乔在追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名人堂的时候还飘在天上的话,此刻已经跌落到了人间变得清醒起来。

“我是我们那一届唯一一个留校的本科生,算是破格录取了,毕业后,我从辅导员做起,后来又考上了南大的研究生、博士,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从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重新爬起来。几年后博士毕业,我前面提到的北京那体校的老乡已经当上了学校的领导,他邀请我去北京工作被我拒绝了,虽然他早年有恩于我,但我的心早已经留在了现在的母校。”

大家静静地听完小乔的故事后全都变得沉默了。过了许久,我抬起头来,看到墙上的挂钟已经来到了凌晨一点。

“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干完这最后的一杯酒就各自回去休息吧,毕竟天下没有永远不散的宴席!”我提议道。

结账的时候,韩姓女同学抢着买单,谁也争不过她。

我这才突然想起当年就数她对小乔的议论最多。

等她结完账,我们一起走出了饭店,走到了鼓楼外的大街上,此时的南京城里依旧灯火通明、人潮汹涌,南来北往的人们迈着匆忙的脚步,奔向各自不同的人生。

(编辑 何谓清)

南方文学2024年5期

南方文学的其它文章
快到播种季节
雨夜
救赎
奔向尽头
守望
暗室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