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游戏化学习的实践

2024-12-03 00:00:00林琼
新教育·综合 2024年11期

【摘要】通过行动研究方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游戏化学习,发现其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数学概念理解与应用能力。游戏化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实践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小学高段数学因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易感枯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教学策略,通过游戏元素的融入,旨在提升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能力。本研究背景聚焦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探讨游戏化学习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数学思维发展中的应用与实践效果。

一、游戏化学习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游戏化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领域。它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1.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一系列核心原则,以确保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需求。其次,游戏化学习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通过有趣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活动设计应强调互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挑战性的调整至关重要,以保持学生的持续参与和兴趣。游戏不应过于简单或困难,而应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有效的反馈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还能指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原则,游戏化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2.游戏化学习活动的实施

案例一:以五年级(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为例

案例名称:乘法市场大挑战。

背景:五年级学生在掌握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设计了“乘法市场大挑战”游戏化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设计:

(1)市场情景:创建一个虚拟的市场环境,学生作为市场的小商人,需要通过解决乘法问题来购买和销售商品。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小商人,负责计算成本、定价和利润。

(3)任务设计:

第1课:小数乘整数—计算购买商品的成本。

例如给定成本价(如2.50元),利润率为20%,学生需计算出销售价格。

第2课:小数乘小数—计算销售商品的价格。

例如商品原价为5.20元,打8折销售,学生需计算折扣价。

第3课:倍数为小数的实际问题—解决商品打折后的价格问题。

例如小商人购买了多种商品,每种商品数量和单价不同,需计算总购买金额。

第4课:小数乘法应用—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市场交易问题。

例如小商人购买了多种商品,每种商品数量和单价不同,需计算总购买金额。

第5课:积的近似数—估算交易的总金额。

例如给定几笔交易的列表,学生需快速估算总金额,而不是精确计算。

第6课: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利用乘法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给定一些乘法问题,如25×12,学生需运用乘法分配律或结合律简化计算。

第7课: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估算商品的总成本和利润。

例如小商人计划购买一批商品,需要估算成本和利润,以便确定是否值得投资。

第8课: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解决不同价格区间的商品计费问题。

例如商品根据价格分为不同区间,每个区间有不同的税率或手续费,学生需计算总费用。

(4)互动机制:学生通过抽取任务卡来决定他们需要解决的乘法问题。

(5)计算工具:提供计算器和纸笔,帮助学生进行精确计算。

(6)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市场交易,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角色,如会计、销售员等。

(7)反思环节:交易结束后,学生分享他们的交易策略和计算过程。

活动实施:

(1)准备阶段:教师准备市场情景、任务卡、计算工具和记录表。

(2)规则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和每课的乘法知识点。

(3)分组进行:学生分组进行市场交易,教师在旁观察并提供指导。

(4)实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即时反馈和帮助。

(5)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交易成果,包括解决的问题和计算过程。

活动评估:

(1)通过观察学生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小数乘法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了解他们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3)收集学生的反馈,评估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4)通过“乘法市场大挑战”游戏化学习活动,学生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中学习小数乘法,同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二:以五年级(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

案例名称:几何图形大探险。

背景: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设计一个名为“几何图形大探险”的游戏化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不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思维。

活动设计:

(1)探险地图:创建一张探险地图,上面标有不同的几何图形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课的内容。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探险家,需要在地图上探险并解决遇到的几何图形面积问题。

(3)任务设计:

A.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险家们发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区域,宝藏就藏在其中。但是,他们必须先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能确定宝藏的确切位置。

例如给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例如,底为8厘米,高为5厘米),学生使用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高计算面积。

B.求三角形的面积。探险家们在一条河流前遇到了障碍,只有解开三角形区域的面积谜题,才能找到过河的桥梁。(等腰/等边/不规则三角形)

例如提供三角形的底高(底为10厘米,高为6厘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来计算面积。

C.求梯形的面积。探险家们需要修复一座损坏的桥梁才能继续前进。桥梁的设计图显示了一个梯形区域,他们必须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来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

例如给定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上底为4厘米,下底为10厘米,高为6厘米),学生使用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来计算面积。

D.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探险家们进入了一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迷宫,只有计算出迷宫总面积,才能找到出口。

例如提供一个由多个简单图形(如矩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复杂图形,学生需要分别计算各个图形的面积,并将它们相加得到总面积。

E.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探险家们来到了一个湖泊边,湖泊的形状不规则,他们需要估算湖泊的面积来计划建造船只的大小。

例如提供一个不规则图形的轮廓图,学生可以使用网格法或分割法来估算面积,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已知面积的简单图形,然后计算总面积。

(4)互动机制:学生通过掷骰子决定前进的步数和遇到的问题类型。

(5)计算工具:提供计算器、直尺和量角器等工具,帮助学生进行面积计算。

(6)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探险,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如计算、记录和绘图。

(7)反思环节:探险结束后,学生分享他们的探险经历和学习收获。

活动实施:

(1)准备阶段:教师准备探险地图、骰子、计算工具和记录表。

(2)规则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和单元面积计算公式。

(3)分组进行:学生分组进行探险,教师在旁观察并提供指导。

(4)实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即时反馈和帮助。

(5)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探险成果,包括解决的问题和计算过程。

活动评估:

(1)通过观察学生在探险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了解他们对几何图形面积概念的理解。

(3)收集学生的反馈,评估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

通过“几何图形大探险”游戏化学习活动,学生在有趣的探险过程中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预示着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预示着数学游戏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互动化。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将有机会与虚拟智能进行深入互动,获得量身定制的指导和反馈,这不仅能够提升学习效率,更能增强学习成果。

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数学游戏的普及和日常化铺平了道路。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大大提升了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综合分析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发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概念理解与掌握以及培养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尽管如此,当前数学游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开发,并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将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增长,将使数学游戏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数学游戏更加个性化,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将为数学游戏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动性和沉浸感,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感极强的学习环境。

总之,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未来是光明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数学游戏将不仅仅是学习工具,更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伙伴,引导他们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教育模式的演进,无疑将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肖观莲.数学游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J].文理导航(中旬),2024(07).

[2]王敏.浅谈数学游戏在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4(07).

[3]杜继霞.科学运用数学游戏,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1(30).

[4]张海霞.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04).

[5]方秀儒.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第二课堂(D),2023(10).

[6]刘兰芳.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