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3~6岁学龄前时期是幼儿健康情绪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有计划的情绪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健康情绪。而情绪主题绘本是幼儿园情绪教育的重要资源,对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情绪绘本;绘本教学;情绪管理
幼儿时期是情感和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孩子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基本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社会开始认识到情绪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幼儿教育中对情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的情绪问题常常被忽视,有效的调节情绪受到制约。情绪绘本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教学工具,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插图,易于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成为情绪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共同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情绪教育问题梳理与分析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情绪教育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能够使幼儿保持安定愉悦的情绪,并指导其学会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学会表达情绪,有效地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情绪素养逐步提升。
1.幼儿园方面
大部分幼儿园缺乏系统、专业的情绪教育课程支持,忽视情绪教育,缺乏对幼儿的情绪关注,缺乏对情绪主题绘本教育的研究,不重视教师情绪素养的成长培养,进而导致教师在情绪教育方面缺乏专业性的引领,未懂得巧妙利用情绪主题绘本有效连接情绪教育,导致幼儿园对情绪教育不够重视。
2.幼儿方面
3~6岁的幼儿缺乏对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普遍较弱,对不同的情绪教育理解不够透彻,缺乏相关情绪教育知识。例如:案例“李东伟小朋友,我想要‘被看见’”中,东伟小朋友是一个特别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情绪教育缺乏引导,他只能通过极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遇到问题时马上滚在地上哭闹不起来。由于长期的家庭成员关系原因,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性格敏感,容易引起生气。对以上问题幼儿园进行更多情绪教育问题分析,幼儿园通过情绪主题绘本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的研究,展开教学路径,提升幼儿情绪调节能力。
3.教师方面
教师对情绪教育理论、情绪教学方法、情绪主题绘本教学经验,教学策略等情况缺乏经验,制约情绪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幼儿合理表达情绪的途径和方法的引导,未能有效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及培养幼儿情绪自我管理能力。
4.家长方面
家长对情绪教育的了解及意识薄弱,大部分家长对情绪教育缺乏经验。平时家长工作忙,对于幼儿的情绪关注很少,导致有些幼儿出现负面情绪时没有得到正面的情绪教育、情绪调节,进而导致幼儿的情绪教育未做到积极并及时的指导。
二、常见的幼儿情绪调节方法
1.自我认知
幼儿能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情绪反应,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反应。
2.发现情绪
让幼儿学会识别和分辨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分析情绪的来源。
3.情绪调节
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使用深呼吸、放松身体等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并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
4.社交支持
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可以将注意力从不高兴的事情移开,鼓励幼儿与小伙伴多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参加游戏活动,建立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5.宣泄情绪
告知幼儿通过游戏、运动、画画或其他创造性活动来宣泄情绪,认识到情绪宣泄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情绪主题绘本培养幼儿良好情绪的策略
2024年2月28日早晨入园,李东伟小朋友愁眉苦脸不肯进园,爸爸走后他开始哭闹起来,笔者上前轻轻问:“你需要老师抱一下你吗?”他依然不理会笔者,在草地上打起滚来,无论我怎么安抚和哄他都无济于事,就这样一动不动躺在草地上,拒绝和笔者沟通。看到爸爸已经离开幼儿园门口才愿意回到班级,平时在幼儿园里,如果小朋友们与他意见不合或者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也会躺下耍赖,厕所、走廊、活动室等地方都会成为他的“床”。
3月22日班里新来的刘老师,人特别温柔,也特别爱孩子。李东伟小朋友又开始无理取闹,如老师请他帮忙搬椅子,他没有回应,老师见状就邀请别的小朋友帮忙,他当时就生气了,开始闹情绪,用自己的头撞墙,用手破坏墙体,然后默默在墙角坐着。类似不良的情绪行为时常都会出现在东伟小朋友身上,还有其他不良的情绪也频繁出现在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笔者通过系列的案例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寻找教学方法及策略。
1.聚焦情绪案例,助力幼儿成长
通过持续性的教学案例观察,东伟小朋友多次利用不良情绪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严重影响到班级的常规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幼儿园针对案例进行园本教研,抛出常见问题,多次组织教师团队利用幼儿情绪主题绘本展开交流学习,从一日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情绪问题、情绪调节的能力、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促进幼儿积极情绪发展的教育策略等方面展开研讨。充分利用情绪绘本开展教学活动,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活动案例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情绪的安定与愉快,并让教师在情绪主题绘本教育教学中有效开展,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2.聚焦情绪绘本,促进情绪调节
在实施幼儿园情绪主题绘本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情绪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情绪表达能力。并注重绘本教学前的充分准备,选择情绪绘本时,应了解绘本的结构、主题、故事背景等,挑选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启发性更强,更容易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认识并调节自己的行为,多角度守护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管理好情绪。如绘本《我不想生气》,讲述了人在生气时的心情和肢体动作的表现,也生动形象地描绘日常生活中让人产生坏情绪的一些情景,让幼儿发现生气原因、生气表达和如何调节生气情绪。同时也对情绪主题绘本教学进行全面分析,使幼儿对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管理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正确管理消极情绪,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情绪表达与管理的技能,提高幼儿的情绪表达及管理能力。教师应定期对情绪主题绘本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幼儿的现状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3.挖掘家长资源,形成家园共育
家长资源在情绪教育中是不可缺失的一环,父母是幼儿出生伊始便接触的对象,同时又是幼儿情绪需要的安慰者和支持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父母经常以情感为主题与幼儿展开交流,将有助于提升幼儿情绪理解的能力。幼儿园可创设情绪亲子音频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诵读,深入了解情绪绘本的重要性。例如幼儿园每周利用情绪绘本亲子音频的分享,让幼儿和家长对情绪教育进一步认识,让幼儿更直接感受情绪的价值,让幼儿懂得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提高情绪调节能力,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情绪教学活动。
4.优化社区资源,助力幼儿情绪管理
利用社区资源,提供优质资源设备,如图书馆、公园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区的情绪管理活动,了解更多的情绪管理知识和技能,分享情绪绘本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情绪和放松情绪,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并调节情绪问题。
总之,情绪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情绪主题绘本对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幼儿更清晰地感知不同情绪的表现,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从而注意到自身情绪与他人情绪的变化,继而逐步提高对情绪的判断和管理能力,助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卿.巧借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发展[J].福建教育,2022(16).
[2]林娟,陈晓红.幼儿情绪教育的绘本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21(9).
[3]张慧,李思敏.幼儿园情绪主题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
[4]刘阳,张红梅.绘本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