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系统性建构与实施的策略

2024-12-03 00:00赵娜
新教育·综合 2024年11期

【摘要】分析当前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系统性建构的策略,包括分阶段、有侧重的系统性写作训练和构建一个宏观的、科学的写作体系,最后提出了实施策略。还介绍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三重转化”规律和系统论为理论依据,将七至九年级作文教学内容按序列、分模块训练,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写作训练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系统化探索;实践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环节。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初中作文教学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学生写作兴趣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何为初中作文教学系统性建构

初中作文教学系统性建构是指在新课标背景下,通过分阶段、有侧重的系统性写作训练,构建一个宏观的、科学的写作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针对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无序现象,经过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剖析与实际应用,提出一系列严谨的策略和实施准则,旨在确保每一次作文教学课程都能逻辑清晰、衔接紧密、层层递进。

二、为何要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系统性建构

1.写作现状不尽如人意

学生普遍对作文感到困扰,真正热爱并擅长写作的学生比例较低。即便在这部分热爱写作的学生中,能够创作出高质量文章的人也属于少数。有些学生在写作时缺乏深度,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有些学生的作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还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实情感,文章显得生硬、呆板,过于依赖模板和套路,缺乏个性化的表达。

2.作文内容安排和能力训练缺乏整体建构

作文教学内容在七年级至九年级的跨度中缺乏必要的渐进性和序列性。教学内容的重复性较高,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师普遍侧重于作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过分强调如何在文章中融入人物和景物描写等宏观技巧,而对于其他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关注显得不足。一些教师存在显著的功利心态,过度强调应试作文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呵护。作文虽以单一命题的形式呈现,但其背后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查,并非一蹴而就。

3.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衔接明显不足

这两大教学模块—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在促进Hiz5bdWe5yCI7hdhQuQtQg==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提升方面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实践教学中,这两大模块往往相互分离。同时,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仅作为阅读和欣赏的素材,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作文教学范例的潜在价值,造成对经典美文的严重浪费。

三、如何系统性实施初中作文教学

1.依托教材,强化读写结合

(1)延伸课文内容,分析应用结构。如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除了常规的课文内容讲解,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色的视角重新写故事情节,增加写作练习的同时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如起承转合,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框架进行仿写练习,将读到的结构技巧转化为写作实践。

(2)开展主题式学习。学完《皇帝的新装》后,选取《安徒生童话》中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后,对比不同故事中的同一主题(如梦想、勇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撰写自己关于该主题的短篇故事;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可引导学生探讨古代的友情观与现代的差异,并结合个人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

(3)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如在教授《陋室铭》的过程中,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音韵美,再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针对《社戏》中细腻的场景描写,要求运用所学的描写细节的方法,让学生挑选一个熟悉的场景进行描写练习。

(4)对诗文经典的鉴赏和改编。在教授《乡愁》等经典诗歌时,不仅分析其意境与方法,还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选择《水浒传》中的一段情节,让学生进行现代语境下的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感。

(5)设计生活化体验和写作。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市场买卖、家庭关系等,并将观察到的情景与《故乡》中的生活描写进行比较,然后创作自己的短篇故事;要求学生体验一次与《背影》主人公类似的离别情景,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以“离别”为主题的散文。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积累素材,搜集写作材料,将材料序列化

(1)依据单元主题整合积累素材。在整合素材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筛选和整理,确保所选素材与主题密切相关;二是要注重素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三是要注重素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使用虚假或夸大其词的素材。

(2)在“综合性学习”中积累素材。在教材编排中,人教版教材特别注重“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整合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每一单元均精心设置了该环节,内容包含导语引导、具体活动安排、明确的写作指导以及丰富的参考资料。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为“黄河,母亲河”。该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并整理关于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诗歌谚语、民间故事及历史人物等相关资料,以增进学生对黄河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摘抄、归类和整理,有效解决了写作时素材匮乏的问题,为作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持。

(3)分年级进行序列化积累的训练。对初一学生,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每天记录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与家人共度的时光,也可以是学校生活中的趣事。针对初二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书籍阅读和笔记整理,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做笔记,记录书中的精彩片段、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针对初三学生,可以加强跨学科融合的训练和写作指导,在写作时,学生可以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3.作文教学内容的体系建构及实践

在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和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笔者以“三重转化”规律和系统论为坚实的理论依据,精心构建了一个涵盖七至九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体系。同时设计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七年级作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建构及实施:引导学生撰写随笔、日记、记叙文等,旨在培养观察生活和激发写作热忱。教师结合课文,提供写作技法指导,包括书写规范、使用标点、文体特点、中心立意选材、人物描写方法、现实中的文明交往等。期望通过这些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我、感悟生活。

八年级作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建构及实施:在八年级学生的写作指导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撰写规范且富有表现力的记叙文能力,同时辅以哲理散文、叙事散文以及说明文的训练。系统地传授一系列写作技法,包括但不限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手法,以及动词、形容词的精准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巧妙驾驭。

九年级作文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建构及实施:九年级着重训练学生撰写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记叙文、散文以及基础性的议论文。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表达,以期在作品中展现出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同时强调考场作文的训练,旨在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具体实施详见表3。

4.作文评、改深度融合,批改实施序列化

笔者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作文批改中存在教师投入大量精力但学生收益甚微的问题。鉴于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各有特点,评价体系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调整。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作文批改的序列化方法,以供参考。

七年级:以老师面批面改为主,辅以学生自改,确保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提升。八年级:倡导小组批阅,促进学习交流。教师专题讲评,提升学习效果。九年级:以专题讲评为重点,对具体个案深度分析。加强学生互动参与,实施学生互评,增进交流学习。辅以教师面评,保障教学质量提升。

写作是一项具备高度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评估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指标,而且也是衡量学生知识储备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系统性建构与实施初中作文教学可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写作内容更丰富多样。

【参考文献】

[1]刘璐璐,杨红英,吴宏.“双减”政策下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Z市三所中学的调查分析[J].学园,2023(21).

[2]张瑜.“互联网+”时代下的初中作文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08).

[3]王丹丹.“双减”政策下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23(13).

[4]万玲.初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有效建构[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唐华凤.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6]丁紫钺.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