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4-12-01 00:00张燕娟赵静
旅游纵览 2024年5期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融合教育与实践的教学模式,也是我国落实红色思想文化教育的关键途径。然而,当前红色研学存在“只游不学”、情感体验性不足、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文章引入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模拟真实场景,将体验、反思、概念化和运用四个环节融合到具体研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深度体验并提升研学教育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红色研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本研究得到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企共建线上课程:知识共享机制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20-GX-345)”资助。

引言

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融合教育与实践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这是官方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指出,研学“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辟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红色旅游及红色研学旅行,打造红色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助力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印发了《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通过红色旅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红色研学旅游已成为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举措。

当前,研学旅行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对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探讨。例如,研学旅行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2]。同时,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3]。研究人员对研学旅行的方式、效果和趋势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陈虹彤等(2023)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探讨了研学旅行的策略与实践,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课程设计建议[4]。王伟和吕婷婷认为,研学旅行产品的创新性开发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5]。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探讨体验式学习理论与红色研学课程的设计融合,在了解研学发展政策和红色研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红色研学和体验式学习的概念,理顺融合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红色研学课程设计思路;其次阐述了融合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红色研学课程设计思路及呈现案例;最后提出了实施策略。

一、红色研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红色研学和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从课程思政角度上来说,红色研学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创造的红色资源直接作用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6]。这要求将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本质,提升综合素养。故而,红色研学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还迎合了思政教育的迫切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LS6eiSTbCQzC/j2BuISnwA==b)最早提出“体验式学习循环圈”理论模型,简称体验式学习理论[7]。此理论倡导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体验,通过应用知识思考知识适用性问题,进行概念化归纳与梳理,完成知识内化。此理论强调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实践和情感投入过程,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体验,才能形成对知识的抽象认知,并解决问题。图1显示了体验式学习循环圈,它突破传统讲授式教学无法实现学生亲身体验和深度理解的局限,以直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第一目标,超越了经验与理性对立的二元论,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8]。

(二)红色研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目前,教育各界积极开展红色研学旅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示范效果,但发展中也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首先,红色研学的“只游不学”问题突出,教育效果明显不佳。大部分红色研学活动仍以参观讲授模式为主,存在模式单一、缺乏新意等问题,无法立体式呈现文化,也无法进行与知识衔接的教育实践,而多以“参观铜像献花篮”“穿红军服模拟”“演练”的浅层活动为主[9]。其次,是缺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熟路径。研学旅行的教育性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体验式教育”上,而在实践中,二者往往是割裂执行。最后,红色研学的情感体验性不足,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全国性红色旅游调研中,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红色旅游景区应在深度挖掘革命故事与相关文物资源(75.95%)、增加互动体验项目(73.42%)等方面继续深入。40.51%的受访者希望红色文化体验项目能兼备视觉体验与情感体验[10]。

因此,如何设计红色研学,提升实际体验和教育的效果,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实践中,在红色研学课程中融入体验式学习理论,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亲身体验,获得深刻感悟,从而提升研学的教育价值。二、体验式红色研学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

融合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研学旅行,从设计思路上来讲,是在多元体验活动中融入红色精神内涵,实现参与者的思维在具体情境下的迭代与提升,主动建构与之匹配的精神品质,完成潜移默化教育的过程。此过程中,设计者须以研学教育目标为导向,把参与者的需求与研学目标贯穿其中,促使参与者主动运用不同知识或技能。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红色研学,将教育目标贯穿研学旅行的全阶段,是深度的体验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隐藏在指导上,而学生是建构主体,结合对体验的深入反思和运用,形成价值认同、实践内化、责任担当等意识和能力。

具体设计时,首先梳理研学对象成长目标,选择合适的研学点,确定实践主题,进行线路设计。课程线路内容要以学生的视角为切入口,生动有趣,能够激发思考。除了考虑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研学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参与者的思维水平与实践能力。教学手段上,要强调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例如讲解、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

在反思性环节中,研学导师的提问很重要,需设计能够引导参与者反思的问题,提供思考支架,以帮助参与者实现从表层体验到深层思考转变,把真实体验提炼成概念,完成抽象化思维过程。常用基本提问模型如下:“你注意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以前发生过吗?”“你能得出什么经验?”“怎么用这些经验?”“用了之后会有什么变化?”(见图2)。

(二)融合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红色研学课程案例

运用体验式学习理论进行红色研学设计时,教育元素的实施有一个过程(见图3)。首先是情景化设置,通过体验环节来呈现,参与者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完成体验。其次,体验中及体验后,结合同伴及研学导师及时反馈,引导参与者观察性反思,启动自主学习。再次,配合沉浸式环境和事件推动学习者自然而然完成概念抽象化,从而达到知识内收。最后,以多模态交互形式,将吸收的知识加上技能又回到积极实践中。

以重庆缙云山为例。借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以“解放西南”为主题,梳理西南地区发展关键事件,引入游戏化机制,设置相应情境,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创设知识运用环节。结合历史发展脉络,融合反思性观察锻炼,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实施目标是激发学生对革命家的敬仰,对其精神品质形成认同,并结合体验形成抽象化概念,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具体设计(见表1)。

(三)体验式红色研学课程实施策略

体验式学习的重心在于“体验”,不是由教师一味地“主导”,而是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自觉地找到、分析并处理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几个具体策略。

1.分龄策略设定研学目标

结合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体验式红色研学活动可设定符合年龄特征的分级目标和研学主题表(见表2)。通过分级,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构建真实情境,激发深度学习

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整合抽象知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抓住学生喜欢提问的特点,引导他们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

研学要深入,可通过“四真”来实现深度学习:第一,真实情境创建,如穿戴红军服、唱红歌,徒步行军,营造红色氛围;第二,下达真实任务,模拟军事行动,以角色代入法,布置具体研学任务;第三,开展真实学习,传授实地调研法,进行访谈、考察、实验等活动;第四,解决真实问题,让学生通过徒步行军、真人丛林“实战”等活动体验红色历史,直面解决各种问题[11]。

3.运用多元效果评价

红色研学要符合时代趋势,获得学生的喜欢,关键是要参考多元评价来设计和实践。评价包括学生活动评价、小组互评、活动综合运行评价。

(1)学生活动的评价

学生是主角,评价应以其积极参与为首要考量,评价内容涵盖显性和隐性成果,尤其需重视成长中所获得的隐性收获。以重庆北碚缙云山红色研学为例,具体评价内容(见表3)。

(2)小组之间的互评

通过评价他人,学生能汲取同伴的优点,审视自身不足,还能在互动中收获肯定和自信。小组互评是一场对责任与担当的考验,学生需用客观公正的眼光评价成员表现,从而激发出更强的团队责任感。

(3)活动综合运行的评价

为了对研学活动开展综合评价研究,本文设计了评价量表(见表4)。从思维逻辑、合作实践、成果展现三方面设置评价内容。以多主体评价为对象,主体包括教师、小组成员和学生本人。

三、结语

本文结合体验式学习理论,为红色研学提供全新视角和底层理论框架。结合已有红色资源,融合体验式学习的红色研学,用多元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完成课程设计和方案实施,真正“游”有所学,融合教育功能,在体验中促进学生品格建构和思维提升。

体验式学习理论,为红色研学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底层理论框架。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将体验、反思、概念化和运用四个环节融合到具体研学活动中,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容,变参与者被动学习为主动体验式建构。在研学具体活动中,这种设计思路的贯穿实施,有机会令全国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变为旅游属性和教育属性兼具的研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通知[EB/OL].(2021-11-0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1/08/ content_5649764.htm.

[2] 侯卓佳.中学生研学旅行服务质量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1.

[3] 白莎.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应用[J].当代旅游,2022(8):75-77.

[4] 陈虹彤,孙永娟,鄂崇毅,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青海湖国家公园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31): 91-94.

[5] 王伟,吕婷婷.我国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展望[J]. 旅游纵览, 2023(5): 21-23.

[6] 汤杨旸,林佳,乔婷婷,等.基于体验式教学视角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推广性研究——以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J].江苏商论,2021(4):62-66.

[7] KOLB D.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 FT press,2014.

[8] 李文君.体验式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2(4):83-89.

[9] 黄娜,谭羽,郭云贵.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湘潭市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 26(1):124-128.

[10] 陕西党建网.深耕红色沃土.绽放文旅之花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调查与思考[EB/OL].(2024-03-28).http://www. sx-dj.gov.cn/dylt/dcyj/1773161858714619905.html.

[11] 杨崇君,张明月,刘新.武汉红色旅游资源融入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思考[J].旅游纵览,2022(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