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方法创新研究

2024-11-28 00:00:00郑叶子
国际公关 2024年20期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渗透,新媒体直播逐渐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环节,其中,主播的语言能力直接决定了传播效果及影响。在商科类职业院校,具备直播能力已成为普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本文总结阐述了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探索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中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环境,提出了建设虚拟教研室升级教学团队、拓展教学资源、实现以生产性实训为基础环境的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等创新培养路径。

关键词:虚拟教研室;新媒体直播;能力培养;持续学习

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而产生的一系列媒体,包括数字和网络电视BLOG类网站 (如知乎、小红书)、直播APP (如抖音、快手)、短视频网站 (如B站)、电子杂志等。新媒体直播作为上述新媒体迅猛发展下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的新形态,具有独特优势,被商业用户广泛采用。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各地的乡村振兴工作也在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显然,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职业教育的热点内容。

一、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新媒体直播已成为商科类职业院校的普及性技能课程。在新媒体直播中,主播的语言能力无疑是关键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直播内容表达的准确性、直播互动中观众的积极性以及对观众需求反馈的有效性。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大部分院校都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新媒体直播语言培训的相关教学资源入手,通过收集优秀的直播案例、整理常用的直播语言表达内容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学习资源。

在此基础上,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法主要有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平台规则应用、互动语言训练等。让学生在模拟的直播环境中进行实践和反复练习,从而更好地熟悉直播过程,掌握直播语言的规律和技巧。主播需要掌握符合平台要求的直播语言,避免使用不当的词汇或语气。还应注重直播的互动性和节奏感,让直播内容更具吸引力。此外,主播还应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观众进行交流。

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的相关创新研究尚不丰富,基本停留在传统的语言能力培养方法上。随着新媒体直播人才的质量需求变化,职业教育在新媒体直播人才语言能力培养中需结合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通过科学组合教学内容,在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

(二)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大量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 (iTLYv0agqvhE0qvzfDdcyD4daheNyJYqpXBKjO9A9oL0=nternet slang)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其表达形式多变、另类、娱乐性强,且传播速度快。在新媒体直播中,主播如果不能熟练掌握网络语言,可能会被观众认为 “跟不上潮流”,因此,直播培训中也应该普遍使用大量网络语言作为与观众连接的 “桥梁”。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退化,甚至对自身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青少年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作为观众,他们不断接受网络语言的冲击,容易将网络中的不规范语言习惯带入现实生活,从而对语言学习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过度追新求异也会阻碍民族共同语言的传播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不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2.表达形式趋同,过分强调夸张氛围感

当前,职业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新媒体直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学生往往简单模仿其他博眼球的另类主播,借用互联网热门话题,对良莠不齐的互联网行为没有分辨能力。而教师一般也是和学生同时接触这类新生事物,难以突破传统语言能力培养模式的局限,实践经验有限,普遍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对标流量主播,无法更好地满足语言能力培养需求。在直播实践活动中,一味追求夸张的现场效果和紧迫热烈的营销氛围,使用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

3.不符合民族共同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

新媒体的传播范围是整个互联网,直播观众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在新媒体直播培训中,部分讲师可能由于方言习惯或个人发音问题,导致普通话发音不准确,极易误导学员及观众。

另外,在直播培训中,部分讲师可能会习惯性地使用非标准用语或方言词汇,也容易带给学生错误示范,甚至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为提高趣味性或吸引力,一些直播培训还可能存在滥用谐音、错别字或乱造字词等现象,导致信息传递的混乱和误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4.不注重价值观传递

一些直播培训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知识的讲解上,缺乏深入分析和讨论。比如,未强调或忽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尤为严重的是,有些直播培训可能会在无意中传递错误或扭曲的价值观。这可能源于讲师的个人观点、偏见或缺乏深入的理解,会对学生及观众的行为和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有些培训还缺乏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如果在直播培训中只强调一种文化或价值观,而忽视其他文化的存在和贡献,可能会诱导学员对其他文化缺乏理解和尊重,从而引发文化冲突和误解。

二、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语言规范表达策略

一般来说,可以从准确表达、生动表达和规范表达三个方面进行直播语言能力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虽然从产业实际的角度看,企业更需要直播人才具有自己的特色语言、熟悉更多的互联网词汇、能够应用更多的营销话术等。但仍需逐字逐句推敲,在保证语言规范表达和词语正确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练习。

(二)语言环境构建策略

在直播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语言环境的构建至关重要。需要创建一个沉浸式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生动、正确的语言场景中。可通过模拟直播场景、引入行业专家进行直播示范等方式,营造贴合实际的语言环境。此外,鼓励学生多参与直播实践,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语言能力。

(三)语言互动与反馈策略

互动与反馈是直播语言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直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可以设立定期交流与分享的环节,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多元文化碰撞策略

全球化背景下,直播受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大到不同国家种族,小到不同城市民族。直播培训应注重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帮助学员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贡献,学会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

三、通过建设虚拟教研室开展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实践

在不断的探索中,笔者发现,创新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方式,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而虚拟教研室是其中最为合理的一个选择。

虚拟教研室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催生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研组织。2022年2月和6月,教育部先后公布了2批共657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拉开了全国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大幕。虚拟教研室作为信息化时代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场域,[3]在高职教育中发展迅速。学者们主要围绕理论构建、实践应用、教师发展等主题开展研究,其中,不少学者从教学课程入手,积极探索虚拟教研室在课程中的应用可行性、[4]模式构建、[5]路径探索、[6]经验总结等,尤其对虚拟教研室的智慧属性作出了很多思考。[7]

建设虚拟教研室可以更好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方法:

(一)建立结构化教育教学团队

虚拟教研室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汇聚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或专业的优秀教师资源。

虚拟教研室的核心力量是结构化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相关的直播电商、新媒体运营等专业任课教师外,还要结合专业的语言表达教师。此外,虚拟教研室还引入了商务企业专家、网红博主、市场营销专家以及新媒体制作技术专家等,共同开展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构建虚拟教研室,实现了多地域、多领域的交流,可以很好地解决南北方学生在语言特点、用词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交流问题。尤其可以通过交互,使师生迅速了解不同地区用户的语言习惯,提高直播语言能力的适应性。比如,“二”的发音,南方和北方在表达上有明显差异,观众听起来也会不适应。训练中可以由有语言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合理指导,组织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发音训练。这种跨地区、跨学科的协同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引入跨学科合作学习理念

依托虚拟教研室的优势,可以引入跨学科合作学习理念,打破常规专业统一的学习模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某一相关学科或技能,组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文秘、托育等文科类专业与电商、市场营销等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共同学习新媒体直播语言表达,文科学生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实际直播的应用场景,对语言的使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商科学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注重语言的规范使用,扩大词汇量,增加文化素养。

针对新媒体直播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跨地域交流,锻炼对带有口音的普通话的听力理解,加强口语交流、写作技巧和文化背景理解等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教研室的便利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建设直播语言能力训练实践平台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直播语言能力,学校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提供一个真实的、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提升。

1.建立虚拟教研室教师团队公用的企业级新媒体账号

一般的教学过程,使用的实训平台多为模拟平台,使用真实新媒体平台进行实训的账号也多为普通个人账号,多项功能受限。虚拟教研室可以借助企业专家的力量,由教师团队共同创建并维护一个公用的企业级新媒体账号,该账号将作为学术训练的线上直播平台使用。这一平台的搭建,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直播实践和展示训练成果的机会。

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锻炼直播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适应平台语言要求、直面真实观众需求。此外,通过直播后的三方 (同学、老师、真实观众)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2.与企业合作开展生产性实训

除了自建平台外,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贴近市场的直播环境和实践机会。

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使用企业真实的业务平台,如抖音直播账号等,进行生产性实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直接参与企业的直播活动,面对真实的消费者和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人员的紧密合作,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直播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真实的直播环境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如网络卡顿、观众提问等。通过不断应对这些挑战,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与反馈体系

结构化的师资团队建设,使不同领域专家和教师可以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交互作业、直播实践、线上指导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评估体系还可以引入外部评价,如跨地域、跨院校的同学、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的评价,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市场需求。

在直播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评价与反馈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学生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与反馈体系,对于提升学生的直播语言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四、结束语

直播语言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尤其涉及跨地域的语言交流,对直播者的语言适应性、通用性和地方特性等都有要求。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始终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优秀直播案例、参加相关培训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直播语言能力。教师则需要不断跟进行业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方法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构建完善的评估体系以及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可以为新媒体直播语言能力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白泽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评 《大学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4,44(05):2.

[2] 周莲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3(24):34-36.

[3] 曾建潮,吴淑琴,张春秀.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 创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64-69.

[4] 谢劲,何吉.“智能+”时代教研室的变革图景:虚拟教研室—以清华大学 “电路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22,32(05):102-109.

[5] 王海啸,王文宇.创新创优 共建共享:“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探索[J].外语界,2022(04):8-15.

[6] 梁君英,向明友,闵尚超,等.科教融合东西联动: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理念与路径[J].外语界,2022(04):2-7.

[7] 董春桥,王秀萍,王琳玲.智慧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以 “环境监测”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5):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