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4-11-28 00:00申雨晨
国际公关 2024年20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教育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教育 “朋友圈”持续扩大,全球范围内中文热持续 “升温”,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长,来华留学生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本文简单介绍了来华留学生、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讲好中国故事,分析了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并围绕坚持跨文化传播基础理念、优化课程体系以及配套建设、合理选择和挖掘以及应用故事、重视故事讲述的语言和逻辑以及策略实践、深入挖掘高校优势资源和全面拓展外部资源等维度,探讨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对待来华留学生。2022年,全日制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7万人。尤其是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更是吸引了大量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实现交流的重要桥梁,引导他们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持。

一、来华留学生与讲好中国故事概述

(一)来华留学生

来华留学生指不具有中国国籍而在中国地区学校接受教育的外国学生。换言之,在我国高等学校注册接受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持护照的外国公民统称来华留学生。2023年2月 “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研讨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来华留学生中来自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占60%,共建国家来华留学博士生更是占到了全部来华留学博士生总数的75%。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能够为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能借助来华留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二)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范围内的高举,更标志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参考。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重点,其主要体现为推动国际传播上升为国家整体层面的战略任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各层面积极参与共建大外宣格局。

(三)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核心在于通过各种媒介与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历史与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既要向世界讲述中国优秀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又要客观呈现中国的历史发展及现代发展,更要传达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兼具真实性、多元性、互动性、创新性与情感性,基于事实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不同地区、民族、社会阶层的故事,强调与受众的有效互动,重视对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新颖叙事手法和传播渠道的应用,致力于强化中国故事讲述与传播中的情感共鸣。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塑造积极良好的中国形象,强化正能量与正面价值观的传递,同时,为吸引外资、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

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具有稳固的理论基础,这使得其具有高度的可行性。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世界交往是民族国家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交往,是整个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的综合化交往,能够为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助力,更能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其次是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强调意识形态是生活过程在大脑中的产物,其载体为语言,其本质是社会产物并且包含多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哲学、宗教等,其与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等有着密切关联。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支持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夯实、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展示以及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从意识形态层面强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最后是跨文化传播理论。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在交往与信息传播中存在各种隔阂、阻碍乃至矛盾与冲突。跨文化传播能够在尊重双方文化的前提下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人们的交流提供支持,进而缓解并消除摩擦、隔阂、冲突与矛盾,促进国际交流。

(二)重要意义

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多个维度的重要意义。首先,强化文化理解与交流。留学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来华留学生既能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带到中国,又能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传递到他们所在的国家与地区。[1]讲好中国故事,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机会,能够帮助他们更为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尊重,进而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实现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为留学生提供接触中国故事的机会与渠道,能帮助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价值观等形成更为全面的了解与深刻的认知,这对他们的学术与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再次,加强国际友谊建设。留学生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往往代表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关系。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友谊,能为国际友好关系建设及合作深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际上,依托 “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共建国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共建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形成;最后,强化国际影响力与积极形象塑造。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既能让留学生成为介绍中国的海外大使,又能通过他们在中国的见闻、经历、感受向全世界展示及塑造中国积极的国际形象。

三、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

(一)以跨文化传播为基础理念

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而言,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能让外国受众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与价值,这样才能确保中国故事在国际范围内的有效传播。来华留学生相较于普通外国受众虽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价值观等有一定了解,但他们在理解和讲述中国故事方面依旧面临着一定的文化隔阂。因此,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以跨文化传播为基础理念,科学辩证地对待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尊重文化交流为必要前提,全力探索中国故事跨文化讲述与传播的可行路径。首先,重视思维模式的差异。人的思维模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历史、文化、社会等正是其中极为关键的因素。这意味着中国人与来华留学生的思维模式必然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差异更为明显。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以尊重思维模式的差异性为前提,准确把握中国人与来华留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尽量以更符合留学生思维模式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其次,重视篇章结构的差异。受整体观思维模式的影响,中文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在宏观篇章结构层面有所差异。[2]在面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重视篇章结构的差异,积极转变面向留学生的文本模式,将传统的 “螺旋型”文章结构转为 “直线型”,从而确保留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报道时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故事的内涵和特点;最后,重视微观字词的差异。面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翻译。在跨文化传播的语言翻译中,不能仅简单地逐字翻译,而要充分考虑不同的上下文语境、文化背景等因素,以此保障中国故事的精准讲述与传播。例如,面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时需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和谐”进行翻译,如果直接机械式地将其译为 “harmony”,固然能表达 “和谐”的意思,却容易让外国受众被 “harmony”本身带有的 “统一性”“从众性”“千篇一律”等带有一定负面色彩的意义所影响,进而令来华留学生产生误解,导致信息偏差。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微观字词的差异,将 “和谐”翻译为 “harmony with diversity”,在体现和谐本身意义的同时,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和谐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

(二)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从最基本的课程教学出发,依托课程学科促使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有充分了解,让留学生日后成为中国故事在国外的讲述者与传播者。全面优化课程体系,重视课程学科群的建设,通过多学科的有效协同和配合全方位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带头学科,着重凸显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成果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故事的价值底色与意识形态主导。这样不仅能向来华留学生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也能为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指导。至于其他和中国故事讲述息息相关的学科,如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则要作为支撑学科,从而确保来华留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有一定了解,更好地支持中国故事的讲述。合理建设课程学科群,能够帮助留学生理解中国故事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解中国故事背后的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留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高校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优势学科、重点建设学科、新兴学科等的优势,同时注重学科配套的持续优化,即围绕教师队伍、课程形式、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撑,确保中国故事能通过课程教学得到有效讲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团队,以此确保来华留学生能从教师处有效了解中国故事。尤其要重视对精力充沛、教学生动、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基于课程教学活动讲述中国故事的骨干。优化课程形式,充分考虑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兴趣喜好等因素,尽量以适合留学生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更为直观、生动、有趣地讲述中国故事。[3]尤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维度对中国故事加以讲述,而是要为来华留学生创造更多参观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故事产生深刻体会与感悟。合理调整来华留学生课程教学与考核内容,将独立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中,确保留学生能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对中国故事进行有效讲述。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课程内容之外拓展更多优质资源,依托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在课程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

(三)合理选择、挖掘与应用故事

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以合理选择、挖掘与应用故事为关键,从而确保留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充分发挥中国故事在加强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影响方面的价值。高校面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时,需要在相应的课程专题中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事。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是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核心指导。讲述中国故事,不可避免地要对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进行讲述。高校可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理论融入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内容,让留学生对共产党形成基本、科学、客观的认知,以免受到一些国外媒体发布的歪曲、抹黑内容的影响,促使留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海外的故事讲述者。对中国故事的课程案例进行挖掘,应当充分考虑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与兴趣喜好,根据留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专题,通过专题的方式让留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了解对应的中国故事,以免降低中国故事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尤其要着重挖掘留学生感兴趣的中国历史与科技的相关内容,依托留学生感兴趣的优质内容支持中国故事的有效讲述。

(四)重视故事讲述的语言、逻辑与策略

中国故事的讲述需要重视相应的语言、逻辑与策略。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化全球意识与创新意识,主动突破本土学生的固有文化习俗与价值观。面向留学生进行授课时,需要对学生的身份背景、对应国家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加以了解与研究,深入剖析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在求同存异理念的指导下讲述中国故事,从而确保中国故事能在跨文化传播中得到有效讲述与良好传播。[4]讲好中国故事还要重视故事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面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既要充分挖掘和体现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又要通过恰当的翻译帮助留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内涵与价值。

(五)深入挖掘高校优势资源和全面拓展外部资源

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深入挖掘高校优势资源,又要全面拓展外部资源。对高校思政资源加以挖掘和利用,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专业、课程中,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化对留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培养留学生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的正确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辨识能力,重视对留学生思想观念的纠偏,让留学生能够科学、客观地看待、理解与传播中国故事。挖掘校内朋辈资源与管理资源在讲述中国故事方面的作用,改善本土学生与留学生之间的关系,将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强化育人合力。利用好国家政府支持资源、社会团体协作资源、外界他者叙事资源等优质资源,共同为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支持,进而讲好中国故事。

四、结束语

重视来华留学生并引导他们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期背景下促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措施。高校需要高度重视面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工作,既要确保留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等,又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留学生面向海外对中国故事进行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莫栋,郝钰,邢北辰.来华外国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J].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22(02):50-61.

[2] 张飞祥.对外汉语教学中 “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J].文山学院学报,2023,36(01):104-108.

[3] 马春燕.创新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平台路径研究[J].神州学人,2023(01):36-39.

[4] 薛堯云,吴澎宵.新闻传播学类来华留学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J].神州学人,2022(1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