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高校,肩负着传承发展丝路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梳理丝路文化的相关政策和文献,调查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的现状,总结了高校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纺织服装高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添砖加瓦。
关键词:丝路文化;沿线纺织服装高校;人才培养;传承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并在此后的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建设。[2]高校是贯彻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主体,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1月,中央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3]丝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高校,肩负着传承发展丝路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对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的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丝路文化的内涵
丝路文化是以丝绸之路为物质形成基础,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演变、积累与沉淀而衍生出来的文化。[4]几千年来,丝路文化薪火相传,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新鲜活力,是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友好见证,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理念。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丝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大学和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5]这个战略构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发展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为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作为国家顶层合作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6]
二、丝路文化的特征
(一)传播的广泛性
丝路文化是一条沿丝绸之路飘动的绵延万里的文化带。从中国出发,横跨欧亚非三大地区,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人文交流之路,记录和承载着东西方文明历史与人文精神。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播,为世界文明史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二)作品的典范性
丝路文化谱写了中国与中亚文明交流互鉴的新乐章。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丝路文化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和历史学家以不同形式记录了丝路过程,尽管在不同文化作品里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和意义,但追究其本源,还是丝路文化本身。
(三)历史的延续性
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作为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桥梁,连接了东西方文明,为不少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丝路文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绵亘万里,功在当代。
三、“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培育高质量人才,履行高校传承创新职能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高校,“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大使命,开展丝路文化教育更具重要意义。沿线纺织服装高校把丝路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通过教育让更多大学生熟知丝路文化,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专业教育和价值教育齐驱共进,充分履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职能。
(二)展现世界文明意蕴,彰显纺织服装高校办学特色
“一带一路”非遗文化与传统服饰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丝绸之路辉煌的服饰艺术交互脉络及其所体现的世界文明互荣共生的精神意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7]“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将丝路文化相关内容嵌入专业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创新思路,同时促进了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彰显了纺织服装院校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
(三)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彰显民族伟大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通过开展丝路文化教育,可以将丝路文化精神贯穿学习全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赞同。同时,还有益于开阔学生的眼界,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昂扬的态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彰显民族自信心。
四、“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的调查
笔者采用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调查问卷》对东华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江南大学等五所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了238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一)大学生对丝路文化的认知
通过对五所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进行走访观察发现,一半学生对丝路文化感兴趣,约四分之一学生了解丝路文化的起源、历史和意义。就丝路文化的四种精神,85%以上的学生耳熟能详,脱口而出;三分之二的学生了解丝路文化的历史产物,如丝绸、瓷器、茶叶等。学生们希望通过丝路文化的学习,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文化自信、社会实践、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能力。
(二)“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课堂教学的现状
丝路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可以提升纺织服装高校的办学特色,促进纺织服装高校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特色,提高大学生的思政素质和人文素养。就现状来看,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课程的情况并不乐观,大部分高校尚未将丝路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调查中有72%的院校学生表示,未接受过丝路文化必修课、选修课、章节或案例等教育内容。多数学校教师的丝路文化专业水平不够,对丝路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开设的丝路文化课程与时势信息的结合程度不高,课程资源获取难度较大,学生认同度低;大部分学生更希望将丝路文化教育课程当作通识课程来选修,通过文化、艺术途径来学习了解丝路文化。总之,高校在开设丝路文化教育课程的路径方面有很大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实践教学活动的现状
调查发现,大部分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实践教学活动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校缺乏丝路文化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对丝路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应用不够;学校丝路文化教育和校史教育未充分结合;很少在新生入学、重要纪念日开展丝路文化教育;丝路文化校园知识比赛活动较少;很少开展丝路文化创新创业活动;丝路文化教育缺乏相关实践场地;学生很少去丝路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五、“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国家推动丝路文化教育宣传
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国家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政策落地生根。中央印发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也制定了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8]但这些政策都是宏观指导,没有各教育阶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细则,对于课程建设也仅是鼓励各地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门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没有对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硬性规定,也没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学时、学分等具体方案,更没有对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分类指导,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将国家政策贯彻到位。因此,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后,相关部门也应该制订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第二,推动 “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部分高校把丝路文化纳入课堂教学中。建议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开设丝路文化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一带一路”沿线其他高校开设部分丝路文化教育章节,或在教学中穿插丝路文化教育案例,让学生系统接受丝路文化传统教育。第三,国家引导制作丝路文化影视剧。近年来,有关丝路文化的剧作相对较少,需要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加大对传统文化剧作的拍摄宣传工作,让文化以经典的方式映入大众视野。总之,国家要积极推动丝路文化教育宣传,将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植根在高校学生的心里。
(二)沿线高校开展丝路文化教育
“一带一路”沿线纺织服装高校作为推进丝路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中肩负主体责任,高校可以将丝路文化教育融入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丝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为后续的相关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设立专门展室,将有关丝绸之路的文物作为展品,供学生们欣赏学习,对学生成长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举办有关丝路文化精神的诵读比赛,让学生通过诵读中品味经典,从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高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呈现新样态。
(三)地方政府支持丝路文化教育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为开设丝路文化教育活动的高校投资引才,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保障高校文化活动开展以及跨文化交流合作顺利进行,形成以丝路文化为中心的校园特色文化。在加快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开展丝路文化教育的影响力也可以带动校园周边经济效益的增收。第二,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更好地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性进行创新,从而展现其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积极打响当地知名度,吸引更多留学人士来学习本土丝路相关文化。第三,利用大众传媒、报纸等一系列方式,积极宣传丝路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博览会、研讨会等各种会议的作用,吸引高校学生的参与,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学生自主学习丝路文化知识
高校学生是学习丝路文化的主体,应该主动担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首先,大学生可通过短视频、微博等自媒体软件学习丝路传统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艺术鉴赏能力;其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研学,深刻的学习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最后,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丝路文化相关展览馆、博物馆的志愿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发扬志愿精神,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不断增加社会阅历。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深入了解丝路文化的丰富内涵,认清丝路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感受独特的中华文明精神,为推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丝路文化融入沿线纺织服装高校人才培养,能够彰显纺织服装高校办学特色,履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增添一份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在行动,我们在行动,让我们深挖中华文明基因,坚定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外合作交流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2].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2/c64093-28517655.html.
[2] 张飞.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嬗变与意识形态教育互动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4(04):23-29.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4] 侯翀.文化理论视域下丝路文化对河西走廊民族团结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5] 倪响.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创新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6] 付学铜,南丽军.论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蒙俄边疆城市共同体建设[J].北方经贸,2020(09):31-34.
[7] 林航.高校通识课 “丝绸之路文明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22(04):21-25.
[8]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3-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