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居家养老已成为新时期养老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探索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时,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还要深入把握并理解养老用户的心理状态与真实需求。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养老模式愈发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养老需求,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以其个性化、便捷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成为新时代养老服务的新宠。本文以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为研究内容,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心理疏导、社区文化建设、社区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养老;智慧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
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截至2022年底,国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攀升至2.8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9.8%,该数据反映出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的迅猛增长态势。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国家老龄办早在2012年即前瞻性地提出了 “智能养老”的概念。此概念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智能养老与护理技术的融合应用,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智慧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进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社会工作在推动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施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方案,以供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与借鉴。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理论同智慧居家养老理念相契合
在深入探讨老年群体面临的挑战时不难发现,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往往难以独立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倾向于依赖他人。然而,社会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助人自助”。助人自助强调的是增强个体的自我管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加剧依赖。[1]因此,在解决老年群体的困境时,社会工作更侧重于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问题的处理,以培养老年人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老年人在未来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智慧居家养老的概念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新型的 “自助”养老方式。这种理念与社会工作的 “助人自助”宗旨不谋而合,共同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在社会工作学科中,社会支持理论、认知行为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均为关键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依据上述理论,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为老年人构建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利用认知行为理论,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调适和认知引导;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既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也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上述社会工作理论与智慧居家养老的理念相互补充,为社会工作者从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符合养老工作目标
社会工作秉持的核心在于 “以人为本”及 “助人自助”,其中,老年社会工作尤其重视 “以老年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鉴于数字化时代愈发凸显的 “数字鸿沟”现象,《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年)》中明确强调了老年群体面临的挑战。
在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实践中,经常能够看到老年人在操作智能设备时遭遇的困难。因此,社会工作者需深化其责任感,站在老年人的视角,坚持 “案主自决”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援助与支持,解决老年人所面临的难题。[2]
同时,在大数据的浪潮中,老年人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相对有限,并且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强调的保密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严密保护老年人的隐私,以有效克服智慧居家养老的局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3]
(三)社会工作者实务技巧能力强
虽然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专业框架和实际操作体系。特别是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社会工作的实践技巧发挥着核心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智慧养老服务的初期阶段,可以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知识,开展详尽的数据采集工作,建立服务对象档案。同时,凭借专业的洞察力,精确识别并聚焦需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特定群体。
其次,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进行初步分析后,运用社会工作技巧进行深度评估,全面挖掘并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切的养老服务。
再次,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执行中,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实施个案和小组工作。在此过程中,结合智能化工具与社会工作者的丰富经验,提升服务效果,以更高效、更全面的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难题。
最后,通过社区组织各种服务活动,增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当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智能化平台,采用 “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为他们提供更具人文关怀和针对性的服务,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增强自我认知,提升生活满意度。
在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并未改变。社会工作者依旧扮演着服务提供者、资源整合者、关系协调者、支持者等多重角色,[4]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协调服务对象与周围人或群体的关系,并鼓励老年人自立自强,自主决策。
(四)智慧居家养老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严峻挑战,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及智慧养老发展的政策。从 “八五”规划到 “十四五”规划,养老行业始终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养老服务的建设目标,致力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5]
“十四五”期间,我国进一步推动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通过 “互联网+”养老服务措施,力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消除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缩小 “数字鸿沟”,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发布了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紧接着,在2021年12月又发布了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老龄事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要求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
以上政策的实施,不仅体现了我国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我国对养老事业的高度重视。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龄事业与养老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6]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安全的养老服务。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尝试
(一)及时提供心理疏导
为了充分发挥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作用,必须加快社会工作介入的步伐,展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社会关系构建以及心理辅导等专业优势,让老年人感受到全方位的支持与关爱。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部分老年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对智能技术的不熟悉,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此时,社会工作者要第一时间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老年人改善心理问题。
为确保社会工作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深度介入和有效实施,必须建立紧密而有效的合作机制,并加强与其他服务提供者的联动。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综合、连续性的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在享受智慧居家养老便利的同时,得到专业、贴心的关怀。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社会工作者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智慧养老技术和服务理念。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社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及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通过倡导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老年人营造友好、温馨的社会环境,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也要注重老年人的参与和反馈。应主动收集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并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确保服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社会工作者需要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交能力和归属感。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工作者、服务提供者、老年人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实现全社会的资源整合,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有效的沟通,才能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二)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与传承
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需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亲切和舒适。为此,社会工作者必须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传承。每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人际关系网络和文化背景。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应将社区文化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以增强居家养老服务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更要关注其内涵和意义。例如,可以定期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如春节包饺子、中秋节做月饼等,让老年人在忙碌的晚年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VR技术,让老年人 “重返”年轻时的场景,重温旧日的欢乐与回忆。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开设健康讲座和养生课程,邀请专业的医生或营养师为老年人讲解健康饮食、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生活质量。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仅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区的关心,还能促进老年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随时留意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可以通过定期家访、电话问候等方式,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可以在社区内建立心理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之,社会工作者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结合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进而实现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温馨的晚年生活。
(三)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资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价值,社会工作者在创新服务的同时,需要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社区养老资源。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同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人性化、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改善服务质量和效率。另外,还要重视资源整合与政策倡导,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到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元的服务。通过鼓励良性竞争的方式,提高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在深入探索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道路上,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注重科技的创新应用,还要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为了真正让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首先,应增强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和关爱。老年人在面对身体机能下降、社交圈子缩小等变化时,往往会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社会工作者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老年人调整心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要加强老年人与社区和家庭的连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如太极拳班、书法班、舞蹈班等,让老年人在参与中感受社区的温暖和活力。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多陪伴老人,共同参与养老活动,增强家庭凝聚力。
再次,社会工作者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智能化设备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定期的健康讲座、健康检查等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最后,政府部门应牵头不断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政府应加大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这项事业。同时,政府应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加强行业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在当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实现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工作者、科技公司、政府等多方主体的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充满关爱与幸福感的晚年生活环境。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心理需求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还应注重提供丰富的线上社交平台和互动活动,让老年人在家中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参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和普及,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生活方式。
三、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深远意义,为社会工作有效介入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在实际操作中,社会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围绕养老用户的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服务模式。这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且优质的养老服务,进而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幸福与美好。
参考文献:
[1] 杜鹏,马琦峰.中国社区嵌入式养老:现状与问题浅析[J].人口与发展,2024,30(03):113-124.
[2] 朱亚.精明增长语境下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服务供需适配研究[J].学海,2024(03):180-189+216.
[3] 龙玉其.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协同治理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3(07):50-58.
[4] 梁笑笑,韦慧燕,万乐平,等.社区居家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医学与社会,2023,36(02):24-30.
[5] 任杨,朱宇,关博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作用[J].学习与探索,2022(09):16-26.
[6] 侯汉坡,位鹤,王颍超,等.我国老年智慧康养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02):17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