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文化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两项基本职能。两者既相互独立、各有其重,又密切关联、互为表里,全民艺术普及是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与路径,而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而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推进实现非遗保护与全民艺术普及的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无疑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
结合全民艺术普及中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活动普及、创造普及等的生动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全民艺术普及的一项重要内容。表1为部分绍兴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从中可以看出,十大类别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五大类别的全部项目,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大部分项目,都属于全民艺术普及的应有内容。而民间文学kJlEQZBtznSW7BEjgbGpUQ==、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四个类别,虽不是全民艺术普及的直接内容,但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智慧、技艺等,也是全民艺术普及涵盖的范畴。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且已经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内容。
二、以“非遗融入生活”为抓手,深化全民艺术普及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绍兴市始终贯彻“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以“非遗融入生活”为抓手,通过推出绍兴非遗研学游服务项目、推进非遗形象门店建设、举办非遗兴乡大巡游等举措,积极探索特色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创新路径,从而有效延展了全民艺术普及之面、汇聚了全民艺术普及之力、创新了全民艺术普及之制。
(一)推出“绍兴非遗研学游”服务项目
为突破文化馆服务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的困境,绍兴市在全民艺术普及中,专门针对青少年设立特色服务项目。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互动性、参与性强的项目作为研学游服务内容,建立认定研学游基地,从而扩大全民艺术普及的青少年受众面。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至今,该项目服务青少年已逾100万人次。
1.认定非遗研学游基地。绍兴市于2019年正式启动“走近非遗 品读绍兴——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工作,认定公布了16家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编印了《绍兴市非遗研学游服务手册》,通过建立试点的方式探索研学游服务工作。2021年,在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正式推出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的认定工作,最终公布了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20家。
2.编印绍兴市 《走进非遗 品读绍兴——首批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基地导览手册》。将每个研学游基地的基本情况、具体位置、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及可能的收费等情况进行说明,从而方便群众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研学游的内容和方式。
3.出台《非遗研学游基地认定要求》地方标准。2020年,在专题调研基础上起草了《非遗研学游基地认定要求》,积极推进非遗研学游标准化建设。2021年6月2日,正式发布了《非遗研学游基地认定要求》 地方标准,于2021年6月10日起实施。
4.组织非遗研学游基地能力建设交流。组织全市20家非遗研学游基地的负责人、课程策划人参加全市非遗研学游基地能力建设交流活动,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基地间研讨交流等方式,确保非遗研学游基地能够持续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
(二)推进绍兴“非遗形象门店”建设
在文化馆和非遗中心举办图文展览进行全民艺术知识普及,这种传统的形式已经很难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以开辟非遗形象门店为抓手,将全民艺术普及阵地前置,深入到街道巷陌中,从而实现全民艺术普及阵地服务的延伸。两年来,非遗形象门店服务群众达80多万人次。
1.强化标准引领。2021年6月,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台并正式实施《非遗形象门店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共有12项内容,包括非遗形象门店基本类型、基本要求、基本原则、经营准入要求、门店环境要求、产品及服务要求、管理要求、评定与复核等,为非遗形象门店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导。
2.推动试点先行。将非遗形象门店建设的“试验田”定在古城内,走访考察了绍兴黄酒酿制技艺、茶叶制作技艺、越医文化以及戏剧曲艺等5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于2022年和2023年相继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各10家绍兴市非遗形象门店。
3.注重氛围营造。设计发布了绍兴非遗Logo和绍兴“非遗小师爷”IP形象,拍摄制作了非遗门店形象宣传片,设计制作了宣传图册,并将其多元且充分地融入门店建设中,让“非遗形象门店”成为“活”在生活里的具有标识度和符号性的全民艺术普及新空间。
4.丰富内容设计。目前,绍兴非遗形象门店共囊括了传统技艺、美术、传统戏剧、曲艺、医药等各类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0余项,浓郁的非遗氛围受到了更多群众的青睐,有效拓展了全民艺术普及的阵地,丰富了全民艺术普及的载体和形式。
(三)非遗兴乡大巡游
全民艺术普及要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米”。通过激活本土非遗资源,组织全市联动的非遗兴乡大巡游,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民艺术活动和欣赏普及。近5年来,共服务群众10余万人次。
1.坚持市县联动。2019年,由绍兴市文旅局牵头,联合各区、县(市)文旅局,推出了非遗兴乡大巡游,助力乡村振兴。由绍兴市非遗中心统筹安排,制定年度区、县(市)巡游计划及主题,各地根据当地非遗项目及特色文化,制定具体巡游方案,以非遗项目为抓手,组织一场全民艺术活动盛典,为乡村注入生机和活力。
2.打造品牌IP。将绍兴非遗兴乡大巡游作为非遗工作的品牌IP进行打造,通过集成化内容设计、特色化项目标识、品牌化形象包装、矩阵化宣传手段等一系列做法,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该活动打造成为绍兴市知名度高、参与度广的非遗活动之一。
3.组织巡游表演。立足地方非遗资源,选择可看性强的项目和队伍组织巡游表演,如舞龙、舞狮、新昌十番、二十四节气队、百鸟灯舞队等,沉浸式再现传统文化,生动诠释其魅力,使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彰显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4.推出互动体验。注重互动性项目设计,安排参与性强、体验度高的非遗项目,实现非遗知识的活态传承。活动现场还有多样的美食小吃、特产类非遗产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高度的互动参与感,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三、“非遗融入生活”深化全民艺术普及的基本经验
高质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性实施“非遗融入生活”举措,对于开展特色全民艺术普及意义深远。
第一,增强了全民艺术普及的社会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以人为载体实现活态传承。随着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全民艺术普及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保护单位、传承基地以及相关企业公司等自然成为全民艺术普及的社会力量,这也将有力促进形成全民艺术普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二,丰富了全民艺术普及的服务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知识、欣赏普及,抑或是技能、活动普及,都能够在非遗的十大项目中挖掘到相应的素材;而很多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的过程性与生活性,更能够为全民艺术普及提供多元化、沉浸式、参与性强的精准服务。
第三,打造了全民艺术普及的新型空间。非遗研学游基地、非遗形象门店、非遗客厅等场所,都已成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馆外空间和前沿阵地。在这种新型的文化空间,群众不仅能够学习非遗知识、享受非遗服务,更能亲身参与体验非遗传承,感受非遗魅力。
第四,拓展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实施路径。绍兴市各级文化馆(站)是实施全民艺术普及的主导力量,目前已形成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内循环系统;而各级各类非遗项目及相关社会力量的引入,交织形成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外循环系统。相互促进的内外双循环系统,不但从数量上实现了路径的增多延长,更从质量上实现了路径的优化畅通。
四、结语
以文化人、以艺育美,是各级文化馆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也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指向。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息“活的灵魂”与“流动的血脉”,不仅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形式多样、价值多元、参与性强等显著特征,是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资源宝库。因此,各级文化馆必须要自觉担负起全民艺术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两项核心职能,在推进做好新时代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要以加强全民艺术普及与非遗保护融合发展为引领,既要将全民艺术普及的理念自觉融入到非遗保护的具体实践中,也要将非遗保护的实践主动纳入全民艺术普及的工作范畴内,实现双向奔赴、携手共进,通过挖掘、激活丰富多样的非遗资源,深化非遗融入当下生活,持续增强全民艺术普及力量,充实全民艺术普及内容,拓展全民艺术普及路径,丰富全民艺术普及供给,用优质、高效、多元的文艺服务和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李斯.全民艺术普及十年进展、特点与展望[J].中国文化馆(第三辑),2023:19-26.
[2] 闫毅,白栓锁,段小虎.高质量发展阶段全民艺术普及的再认识[J].中国文化馆(第二辑),2022:26-29.
[3]李国新.论文化馆及其主要职能[J].中国文化馆(第一辑),2021:4-11.
[4] 白雪华.主旨发言|白雪华: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发展[EB/OL].https://mp.weixin.qq.com/s/mTmK3UhvnhGDptpOBdg5Ig,2023-05-24.
[5] 戴珩.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J].百花,2021(08):81-82.
[6] 秦娟.重庆市彭水县文化馆:三十年持续创新,苗族“踩山花”焕发异彩[A] .白雪华,李国新.文化馆蓝皮书:文化馆改革与服务创新发展报告2019-2020 [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2:166-170.
(作者单位: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传承保护部)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