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创新性理论探究

2024-11-26 00:00:00张慧芝
群文天地 2024年5期

编者按:75载初心如磐,携手共筑强国路;75载砥砺奋进,神州大地焕新颜。翻阅厚重的历史长卷,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灿若星辰,熠熠生辉。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到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再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本刊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作品,精选理论文章、诗歌、散文、话剧小品剧本等不同体裁的文章组成专栏,以笔绘心、以文铸魂,献礼伟大的祖国。

75载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从最初的“站起来”,历经“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将自身建设作为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同志对执政党建设的奠基性贡献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同志曾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执政后科学推进党建工作,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面临了诸多挫折和困难,这些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执政党必须坚持“两个务必”,严惩贪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秉承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党员的革命意志松懈、居功自傲、贪图享乐,逐渐脱离了广大群众。面对挑战,党中央始终坚持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提出的“两个务必”论断,首先,领导全党制定了惩治腐败的相关法规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并且建立了党内外监督机制,在党内全面展开整风运动,对于贪腐、浪费、堕落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刘青山、张子善事件。刘青山曾担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曾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天津专区专员,二人身负要职,却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盗窃国家资财,大搞投机倒把以谋取私利,这一案件的影响是空前的。鉴于刘青山、张子善曾经受过革命战火的洗礼,有干部为他们说情,但毛泽东同志坚决表示:正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最终,党坚持原则,对刘青山、张子善判处死刑。这表明了我们党严惩腐败的坚决态度,对广大人民、党员、干部等都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对树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新风气,提升党的战斗力和纯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 明确提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强调执政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困难重重,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无法在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找到具体答案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走符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历经曲折探索,毛泽东同志仍立足实践,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于1960年6月作出了深刻的总结,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存在诸多未知领域,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盲目性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党不断地探索、研究、调查,直至找出其中的规律,实事求是地尊重和驾驭这一规律,利用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继而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

二、改革开放以来推进执政党建设的开创性贡献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改革开放无疑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和壮举,是全党一次深刻的觉醒,更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实践创举。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握中国实践与现实挑战,持续聚焦党的建设,这对于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极其重要。

(一)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整顿党的作风,整顿党内出现的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有通过严明党的纪律,才能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他强调: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那么,如何把党员领导干部管理好?邓小平同志提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因此,共产党员一定要牢记使命,树立纪律底线,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他就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表现、原因和形式作了深刻剖析,找出症结。“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必须把制度建设同党的其他建设一并建设好,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坚决贯彻落实党风建设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刻也不能懈怠,全体党员尤其是高级干部,不但要重视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且要以身作则。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国内外形势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曲折和严峻考验,江泽民同志团结全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坚决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进一步厘清与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体目标和实施框架,继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了全新的21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始终秉承和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抓实抓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认识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探索。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所以对“时代化”作出更为明确的强调,这是因为“时代化”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将“中国化”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及时、通俗易懂地普及给广大人民,促使其成为中国人民认识中国和改变中国的思想利器。正因如此,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全党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现实问题,最终构建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为方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同志对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反思。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以鲜明、尖锐、透彻的语言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观点,这些观点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例如: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告诫我们,无论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都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绝不能一蹴而就。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对改革作出了系统性的回答和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应中国发展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基础,深刻且全面地总结了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此后,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将其写入党章,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以及时代特征相互结合的思想结晶,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但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里程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以及应当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以及运用什么方法来建设我们的政党等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性贡献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审视国内外新的发展形势,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科学的发展战略,尤其在党建工作方面更是重点发力,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期间,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并将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助推器,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二)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紧密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我们深入研究探索,汲取全党智慧,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首先,zdHcMD0Ap7q1/Ab1w3CY7Q==全面从严治党既要依靠党内教育,同时也要依托制度建设,两者协同并进,刚柔并济。党内制度不需要繁多,但一定要精准,直击要害,切实解决党内问题以彰显其指导性和针对性。其次,坚持“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密切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宏观层面的继承,又是新时代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需求。“依规治党”是“以德治党”的纪律基础和支撑,之所以提出“以德治党”,其宗旨在于促使“思想建党”的要求能够得以贯彻落实。

(三)强化巡视监督,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探索和完善党内监督,进一步强化巡视监督,充分发挥巡视这把利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巡视监督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

1.空前地提升了巡视监督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进而维护党纪权威,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的重要手段。

2.明确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巡视工作方针,围绕巡视工作的“四个着力”,剑指党风廉政问题,即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迈进,这在历史的长河中,无疑会留下华彩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它不仅是引领中国朝着新征程不断迈进的政党,更是能够续写中华宏伟历史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时刻不松懈地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其纯洁性、先进性、高尚性,势必将带领全体中华儿女阔步迈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3.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3-314+371-373.

[3]邓小平文集 (1949—1974年)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9+161+183—185.

[4]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8.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92.

(作者简介:张慧芝,女,就职于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和执政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