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2024-11-24 00:00田天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9期

积极心理学是全新的心理学学科,运用积极心理学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幸福指数进行有效的研究,让人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使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实现良好的提升。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中心,是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三个基本点:一是积极的情绪;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人类的力量和美的六大类24项;三是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奠定幸福人生的教育就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是要从积极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手段,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小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与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者塞利格曼所发起的一项心理学相关运动,它是在运动中衍生出的一个指导概念。这一概念认为,心理学的研究不要局限在人本身的缺陷和问题上,而是应该强化对人积极品质及力量的培养及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包含三个主题,分别为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系统,它能够让人在接受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内在潜能,提高爱的能力、审美体验和智慧灵性等,从而让人在生活中充满希望,更加乐观,更具有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能够实现人类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人类的潜力不断地提升。积极心理学主张从实践和认知的方向发展,着重针对人的自我评价及自身潜能有效挖掘,让人类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的心态积极向上,并保持良好的人生态度,始终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对幸福事件的回忆,可以让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始终抱有健康的心态,也就是说主观的幸福感。这种情况其实是通过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心理体验而产生的。

以此为基础,着重关注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可以让人类在生产生活当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健康、诚信、友好、信任等多种良好健康的情绪。学生始终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拥有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广大中小学生实现智力、品德、身体的良好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应用,还可以让广大中小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健康的情绪,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各种压力,从而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塞利格曼提出了六大美德24项品质,即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一是智慧与知识;二是勇气;三是仁慈与爱;四是正义;五是修养与节制;六是心灵的超越。

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需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幼儿园阶段需要培养好奇心、创造力、自制、坚持、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与乐观(8项);小学低年级需要培养求知力、真诚、宽容、思维与洞察力、领导力(5项);小学中高年级需要培养创造力、求知力、思维URq0zcauaaFATUYG53kJTt1+guNE1WQgJbn25GxdnFM=与洞察力、真诚、领导力、宽容、谦虚、持重、心灵触动(9项);初中阶段需培养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领导力(9项);高中阶段需要培养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着、真诚、创造力、领导力(8项);大学需要培养创造力、思维力、领导能力、希望信念、团队精神、真诚、自制力、幽默、谦虚、审慎(10项)。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拥有积极精神的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健康心灵。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优秀积极的故事、优秀人物的积极人生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依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在各个阶段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做好基础的积极心理品质建设,为学生注入更多的心理营养,夯实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根基。让每一棵小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以及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

小学阶段是个体学习与培养良好情绪管理能力关键期。8~12岁的学生前额叶皮层迅速增长,这一时期,学生越是积极地使用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其大脑就会受到越多刺激,其相应脑区域就能快速发育,促进个体适当调节情绪,并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良好行为。

儿童情绪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具有一定关系。情绪管理能力较高的儿童具有较高的自尊,其心理及行为问题较少。而情绪调节有困难的儿童则会经常遭到同伴的拒绝,还存在过于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弱、有攻击行为及焦虑情绪等问题。

小学中高年级是情绪自我觉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脑的体积迅速增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感知情绪的大脑分区发展迅速,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情绪的感知力变强,在现实生活中又体现为对他人的意见或看法比较敏感,情感更加丰富,情绪体验愈加深刻。2018年我校在四年级某班开设了情绪管理心理课。起初,我们发现学生对情绪的理解非常肤浅,对情绪的认知比较片面,这种片面的认识加上正处在青春期的萌芽阶段,很多学生在出现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时,否认情绪,自我封闭,这不利于情绪的疏通和调节,长时间造成的情绪积累,很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集中爆发。经过一个学期的授课,我们发现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已有所提升,对情绪的认知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升,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心理情绪课教师的分享:慢慢地,我发现了变化,一个单元学习下来,学生们开始有了察觉情绪的意识,既学会了如何通过看别人的表情察觉别人的情绪,又学会了根据自己的生理变化察觉自己的情绪。认识六种基本情绪使他们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情绪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恰当不恰当;学会了判断情绪是否恰当的“三不伤”原则和情绪太高时的应对方法。我的办公室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学生课上与同桌说话,被提醒后表现出了委屈和愤怒的情绪。我找到他说:“你课上说话影响了老师讲课和周围同学听讲,我有些生气,批评你,你能接受吗?”他微微地点点头,有一点内疚,但眼神中的愤怒还没有消散,眼眶依然泛红。我接着问他:“我看到你有些委屈和生气,你能给我说说吗?”“他课下送给了我一个改正带,课上又向我要回去……”越说越委屈,“要不是他跟我说话,我也不会被老师批评”。“老师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个改正带,他向你要回去难怪你会这么生气,但是你俩课上讨论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自己听课,还影响到了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合理?”“是的。”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你们是不是可以下了课再解决。”这个学生的情绪得到了我的理解,同时他也认识到了他自己的问题。就这样我开始关注该生的情绪,他也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也愿意向我倾诉他们真实的需求,开始正视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教育更易于被他们接受。

心理课之外的语文课上学生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李珊曾经在心理课上明确地表示过对父亲的抱怨,流露出委屈和愤怒。最近的一次语文课上,教师讲完《父爱之舟》这一课,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次”令你有所触动的情节。教师以“第一次感到父亲老了”为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父亲之前的样貌、此时的样貌以及感受。李珊说:“我第一次感受到父亲是爱我的,以前我总认为父亲爱钱,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我,学习上也感受不到他的关心和帮助。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时遇到了困难,妈妈正巧不在,我请教爸爸,他居然十分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会做了。这一刻我真的感受到父亲是爱我的,现在,我明白了他努力工作,是想在物质上满足我,而我需要的是他的陪伴……”说到这儿,李珊眼里泛起了泪光,班里的不少学生,包括我在内,听了他的话也很是为之动容。学生自我情绪察觉能力的提升,不仅丰富了其情感,也激发了其学习和表达能力,这是个意外之喜。事后教师鼓励他写下来,并告诉父亲。

家长反馈分享:这种体验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有的家长说:“跟孩子在平常生活中的交流,让我知道‘感觉’分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心理感觉就是情绪。每周孩子都会拿出课本和我分享课上学习的内容。我在给孩子检查作业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就告诉我启用情绪红绿灯,并且告诉我怎样调节情绪。和孩子共同了解和感受情绪世界,感觉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孩子能这样表达情绪也是我们家长最欣慰的!”还有的家长说:“我觉得孩子变化很大,遇到事情知道先识别自己的情绪,运用正确的方法疏导自己的情绪,也能够正确看待情绪。作为家长,我也从中学到知识,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要正视每一种情绪……在生活中也会及时表达我的情绪了,如,‘我现在很生气,请你遵守我们的约定。’也希望以后可以有一些亲子课程”“……偶尔遇到我生气时,孩子还会教我深呼吸调节法。孩子觉得这样的课程很棒,时常建议我买本成人的有关方面的书看看。”情绪真的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流动了起来……

对情绪的正确认知是情绪管理的基础,而情绪管理更体现在问题情境中。情绪管理是一个主动调节和改变情绪的过程。情绪管理,不仅要求学生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还要求学生对现实的情景,也要有合理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在授课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把课堂所学合理运用到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当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经过我们近7年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中高年级通过有效地干预,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逐步提升,并且达到较高的水平。

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唤醒生命。在心理课上我们与学生进行的是一场心灵之旅。学生从最初的不知道什么是情绪,到辨别情绪、管理情绪,再到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去面对、接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合理地应对不良情绪。我们看到了每个学生的成长变化,甚至学生们将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分享给小伙伴及家长。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在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条件下得到了质的变化与发展。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这让我们一线教师对育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连自己情绪都不能掌控和管理的人,未来如何去管理一支队伍、一个单位,如何去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愈发感觉到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学生成长的每一天,就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在课间、在活动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去思考、去学习、去生活,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及其他能力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小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