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育在时代浪潮中持续前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科课程标准为教育指引方向,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关键。以语文教学为例,不再局限于字词、语法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及审美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探究与合作学习活动,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党的二十大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凸显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教育与民族兴衰、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业成绩,而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唯分数论”现象仍在教育领域存在,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使学习功利化,忽视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真正的教育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摒弃“唯分数论”,挖掘学生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与潜力。
课堂教学中,和谐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应尊重学生想法,鼓励质疑与创新。跨学科融合是趋势,如探究环境保护问题需融合地理、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与家长的协作也不可忽视,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双方携手才能够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新时代对一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持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以新课标为指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全面发展理念,关注身心健康,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课程设计要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综合思维。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激发学习兴趣。课程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要引入社会热点、前沿知识等丰富资源,拓宽学生视野。评价体系不能单纯以成绩论英雄,要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衡量学习成果和综合素养。
构建优良的教育环境是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容忽视,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总之,新时代教育赋予教师新使命和新方向。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构建优良环境,让教育引领学生在新时代展翅高飞,肩负起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作者简介:丁华云(1971—),女,本科,高级教师,就职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