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水墨画拓展性课程教学策略

2024-11-24 00:00邱振涛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9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水墨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对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游山水浙江,品诗画江南”是一门以浙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题的水墨画拓展性课程,专为小学生设计,课程通过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水墨画技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游山水浙江,品诗画江南”课程为例,探讨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水墨画拓展性课程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融入、多媒体展示、互动教学和实地写生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素养,培养他们对自然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一)课程背景

“游山水浙江,品诗画江南”课程专为小学4~6年级学生设计,旨在拓展他们的美术水墨画知识。课程选取浙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作为主题,将传统与现代的水墨画技法相结合,带领学生探索浙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让学生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深刻感受浙江山水的独特魅力,进而掌握水墨画的创作技巧,更能在艺术中体会浙江的历史与人文精神。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创意与审美上得到双重提升,真正理解和珍视浙江的文化遗产。

(二)课程目标

“游山水浙江,品诗画江南”课程通过美的熏陶和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浙江文化的自信。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并内化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课程的深入学习,学生能欣赏到浙江的自然之美,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和人文精神,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自然与情感结合这一目标是让学生在自然资源与艺术的交融中切身体验浙江的美,学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艺术表达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环境的关注与保护意识。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亲身体验能深刻地影响自身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更愿意保护和珍惜身边的环境。

“游山水浙江,品诗画江南”课程指导学生运用水墨技法表现浙江的山水美景,激发他们的思维与创意,学生在水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绘画技能,还能在艺术创作中体验到无限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掌握不同的技法和创作手段,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基于水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学生还可以探索和理解传统艺术的精髓,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保护童真,激发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表现手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让学生能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的表现手法不但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小练笔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趣味性。教师在课程中设计一些简短而有趣的绘画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巧。练笔小游戏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通过互动和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创设情境体验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韵美感,教师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充满古典美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使其在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表现出古韵美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浙’儿的古树名木”为主题的绘画课,先介绍浙江地区一些著名的古树,如“大树王”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这些古树的壮丽与历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画技法尝试描绘这些古树。教师在绘画过程中设置一些小练笔环节,如让学生快速地画一幅树木草图并进行展示和点评,看看谁的作品最生动;最后讲述这些古树的历史故事。教师为学生创设充满古韵的情境,让他们在绘画中更好地表现出古树的独特美感。

(二)临摹经典,感知传统魅力

临摹经典水墨画作品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传统艺术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临摹能够近距离接触大师作品,观察其笔法、构图和用墨技巧,从中领会传统水墨画的精髓和艺术魅力。这种学习方式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还能让他们在模仿和练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临摹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水墨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每一幅经典作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故事,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临摹不仅是学生对技巧的学习,更是其感悟艺术的过程。学生在临摹时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会大师的艺术手法,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从而在艺术创作中追求更高的境界。

例如,在“‘浙’儿的古树名木——大树王”这一课时中,教师选择一幅描绘古树的经典水墨画作为临摹对象,首先向学生介绍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艺术价值,随后演示作品的临摹方法,强调观察细节和笔法技巧。在学生临摹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掌握临摹技巧。基于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提高绘画技能,还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水墨画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对景写生,提升笔墨意趣

对景写生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直接观察景物并将其转化为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实地写生感受到自然的细微变化和生动景象,从而提高观察力和感知力,直接面对自然的创作过程有助于理解笔墨在表现自然景物时的灵活运用和细腻表达。

实地写生提升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也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在面对真实的景物时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技法,捕捉景物的光影变化、色彩层次及结构关系,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艺术感觉,让他们在绘画中融入更多个人情感和创意,从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写生过程中,学生要关注外在的形态,还要体会景物内在的精神和气韵,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和理解自然的韵味,提升自身在笔墨表现上的意趣,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表达的独特方式,增强对水墨画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浙’儿的青山绿水——秀美山水”这一课时中,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一处山水胜地进行写生,为学生讲解秀美山水的景观特点和艺术表现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写生。在写生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光影、色彩和结构的表现技巧,使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和描绘深入体验水墨画的笔墨意趣和创作乐趣。实地写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热爱。

(四)童心童趣,绘制创意画卷

结合学生的童心童趣,艺术教育既要传授技法,更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儿童的思维方式独特而富有创造性,他们常常能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美术教育应尊重并鼓励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绘画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和创新,设置富有趣味性的主题和任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创作,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艺术灵感,提升他们的绘画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浙’儿的青山绿水——飞流直下”这一课时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个自己心中的瀑布场景,让他们在纸上大胆地创作自己的瀑布故事,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瀑布图片,并讲述有关瀑布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水墨技法表现他们心中的瀑布景象,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运笔,表达自己的创意和童趣;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灵感和故事,让学生在绘画中体验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实施

(一)信息技术,提升学习体验

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数字绘画软件和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互动平台,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这些工具,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和创作技法,从而拓宽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信息技术的引入使美术教学更加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水墨画的创作过程,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技法和技巧,动态的演示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绘画的每一个细节和步骤,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水墨画的技法。学生还可以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模拟练习,尝试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促进他们对水墨技法的掌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更自主地进行艺术探索,还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在线互动,分享创作心得和获取即时反馈。即时互动和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和改进他们的作品,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还可以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家中也能继续创作和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更加连贯、全面的艺术教育体系。

在“‘浙’儿的青山绿水——奇石”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应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首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各种奇石的图片和水墨画作品,详细讲解石头的结构、光影效果以及水墨画中的表现技法;接着,教师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上的数字绘画软件,进行奇石的模拟练习,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笔刷和墨色,尝试描绘石头的质感和形态;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将数字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水墨画技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让他们在互动和实践中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多媒体展示,激发艺术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抽象的艺术概念和技法具体、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视频、动画和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展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背景故事和不同风格,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多重刺激下更加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这种多感官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创造力。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师能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如展示名家名作的高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细致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和技法;播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纪录片或动画,讲解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比较和理解各种艺术流派和技法。多媒体展示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鉴赏力。

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在线资源和多媒体材料进一步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和技法。教师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课后辅导和答疑,使教学过程更加连续和完善。

例如,在“‘浙’儿的青山绿水——飞流直下”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瀑布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丽和动态美,并展示几幅名家描绘瀑布的水墨画作品,讲解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技法特点。教师使用幻灯片展示瀑布的各种表现方式和技法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法。学生在观看和听讲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自然美景,产生对水墨画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感受,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互动教学,激发创作灵感

互动教学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交流中激发创作灵感。互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互动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作品展示和互评等互动环节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浙’儿的古树名木——大树王”这一课时中,教师展示浙江古树“大树王”的图片并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然后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讨论这些古树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共同讨论和设计一幅以“大树王”为主题的水墨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各组,提供指导并与学生互动,帮助他们完善创作思路。课程最后,各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分享创作灵感和心得。互动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水墨画创作的兴趣,还通过合作和交流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使课堂更加活跃和富有成效。

(四)观察自然,表达山水诗画

实地写生在艺术教育中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观察和描绘景物,感受自然的美。但山水画作品并不是绘画者简单地进行实地写生就可以完成的,它是绘画者根据生活中的实景,加上心中所畅想的一种意境之美,通过思想提炼而表现出来的。宋代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其理论主旨都表明诗意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

实地写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捕捉到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生动景象。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提高绘画技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从而增强自身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达力。

在实地写生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关注景物的外在形态,还要感受其内在的精神和气韵。真实的自然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学生通过亲眼观察和亲身体验,深刻理解笔墨在表现自然景物时的灵活运用和细腻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的技巧,还要关注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在绘画中融入更多个人情感和创意。

在“‘浙’儿的青山绿水——秀美山水”这一课时,教师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山水景点,为学生讲解秀美山水的景观特点和艺术表现方法,以及古人在这样的景色中是用什么样的诗句来借景抒发诗画意境及思想情怀的。随后,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和景物进行写生。在表现山水画的过程中,教师随时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水墨韵味和构图布局,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和描绘深入体验水墨画的笔墨意趣和创作乐趣。学生将写生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创作体验和心得,既提升了绘画能力,又增强了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热爱之情。

四、结语

“游山水浙江,品诗画江南”这门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信息技术、多媒体展示、互动教学和实地写生等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并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这些教学策略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还增强了他们对浙江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作者单位:杭州天成教育集团)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