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为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成果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一、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布置具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通过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任务设计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结合教学目标,确保任务的挑战性和可操作性。任务设计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感受作品情感内涵等目标。设计任务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任务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使小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顺利完成。这种平衡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和思考。任务设计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教师需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形式,如角色扮演、情境创设、故事续写等,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和表达个人见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注重任务的层次性,涵盖基础任务、拓展任务与创新任务。基础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如字、词、句的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梳理;拓展任务则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创新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如续写故事或创作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这种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语文综合能力。
(二)任务设计内容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任务设计的内容应遵循层次性原则。教师应通过核心任务、拓展任务和应用任务的设定,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核心任务设定
核心任务直接服务于学生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其包括词汇理解与运用、情节梳理与分析、人物形象探讨等。(1)在词汇理解与运用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火柴”“寒冷”“幻象”“凄冷”等。这些词汇不仅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感受作者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工具。任务包括解释这些词汇的含义、在课文中的运用,以及造句或填空练习,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这些词汇。(2)在情节梳理与分析方面,学生需要通过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任务包括对故事情节的排序活动,让学生从小女孩点燃火柴的不同场景中,分析每个场景的意义和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并认识到每一个情节如何推动小女孩的最终命运。(3)在人物形象探讨方面,学生需要深入分析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探讨小女孩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任务包括让学生讨论小女孩在寒冷中所产生的幻象,以及这些幻象如何反映小女孩对温暖和幸福的渴望。
2.拓展任务延伸
设计拓展任务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深层次的思考和批判性分析。(1)教师需设计背景分析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师的讲解,了解19世纪欧洲的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当时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对儿童的忽视。学生可以讨论为什么像小女孩这样的贫困儿童会面临如此悲惨的命运,并探讨这些背景因素是如何影响小女孩的生活和最终命运的。这项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2)教师需设计解读隐含意义的任务,要求学生分析课文中小女孩所看到的幻象,这些幻象不仅是小女孩内心渴望的反映,还是作者通过这一悲剧故事表达社会批判的手法。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可以探讨安徒生是如何通过小女孩看到的幻象反映出对贫富差距、社会冷漠、儿童权益缺失等问题的关注,从而提升自身在文本之外进行思考的能力,积极思考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3)教师需设计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任务,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与当今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如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等。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写作,思考当今社会是否仍存在类似问题,并提出如何改善这些现象的建议。该任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和责任感。
3.应用任务拓展
此任务旨在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应用到更广泛的语境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布置续写故事任务,让学生想象和创作一个续写故事,假设小女孩在寒夜中没有逝去,而是得到了帮助。学生可以描绘小女孩的未来生活,如在温暖的家庭中成长、克服困难走向新的人生。这个任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感。
二、任务实施:组织学生的任务完成
(一)任务导入与情境创设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框架下,任务导入与情境创设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和参与度。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为后续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在教学案例的实际实施中,教师首先设计一系列具体的情境活动,将学生引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感世界。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关闭教室灯光,在暗淡的光线中播放一段凄凉的背景音乐,同时在白板上投影一幅雪夜街头的图片。这幅图片展示了一条冷清的街道,街道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远处只有微弱的灯光,营造出寒冷、孤独的氛围。此时,教师需轻声描述:“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位小女孩正独自在街头卖火柴,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情境展开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女孩,现在的你在想什么?你希望发生什么?”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小女孩希望有人买她的火柴,有的猜测小女孩可能想找一个温暖的地方避寒。通过讨论,学生初步进入了故事的情境,对小女孩的处境产生了同情与好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的活动,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女孩和路人,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小女孩轻声请求:“买一根火柴吧。”而路人冷漠地走开。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其切身体会到故事的悲剧与温情。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应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反思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背后的社会背景。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小女孩会产生幻象?这些幻象反映了小女孩哪些愿望?”学生讨论后会意识到,小女孩每一次点燃火柴,都体现了她对温暖、幸福和爱的强烈渴望,而这些幻象的破灭加象剧了故事的悲剧性。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小女孩的个人命运之外,你还看到了哪些社会问题?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思考文本,引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二)任务推进与策略实施
第一,教师需要通过“分层推进”策略,逐步开展核心任务的教学。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完成词汇学习任务,通过展示“火柴”“寒冷”“幻象”等词汇的拼音、词性和基础释义,并鼓励学生使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或用词汇编一个小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词汇。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节排序、情境再现等活动,厘清故事的起承转合,理解小女孩从点燃火柴到最终逝去的逻辑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负责表现小女孩在寒冷冬夜里试图卖火柴但无人问津的情景,安排另一组学生负责小女孩点燃火柴后看到温暖火炉的幻象。各小组首先进行组内讨论,厘清情节的先后顺序和其在故事中的作用,然后以情境再现的形式,通过简单的道具和肢体语言将情节表演出来。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全班讨论这些情节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小女孩内心的渴望与绝望,以及故事的悲剧性。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如“小女孩在每次点燃火柴时的心情如何变化?”或“为什么她的幻象总是与温暖和幸福相关?”推进人物形象分析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挖掘小女孩在面对寒冷、饥饿和孤独时的心理变化,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成简短的发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进行引导,通过进一步提问,如“你认为小女孩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幻象?”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第二,教师运用“任务延伸”策略,引导学生完成拓展任务。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提出问题:“19世纪的欧洲,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然后布置一个课后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查阅有关19世纪欧洲社会状况的资料,特别关注当时的贫富差距和儿童生活情况。学生需要在课后搜集不同方面的信息,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儿童权利等。完成资料搜集后,教师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并讨论这些背景如何影响了小女孩的命运。同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安徒生通过小女孩的故事想要揭示什么社会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析这篇故事对欧洲社会冷漠、贫富不均的批判意义。
第三,教师采用“情境应用”策略,开展应用任务的教学。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设定一个任务背景:“假如小女孩没有在寒夜中逝去,而是被一个善良的人救助,她的人生将会如何?”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基于任务背景进行续写,详细描绘小女孩被救助后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自行创设情境,如小女孩是否找到新的家庭、小女孩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成长,以及小女孩如何面对过去的经历。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创作,教师可以播放温馨的背景音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描写技巧。在学生完成续写后,教师需鼓励学生分享、展示自己的续写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评价这些续写故事的合理性和创造性,同时反思小女孩原本的命运及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与内化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发挥其潜力。
一方面,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深度问题引导”和“层层递进的探究任务”策略,鼓励学生围绕文本提出深刻的问题并自主探索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提问,如“为什么小女孩在每次点燃火柴时产生的幻象都是温暖的场景?这些幻象与她的现实处境有怎样的联系?”让学生从细微的文本线索中发现背后的深层含义。接下来,教师需布置一个层层递进的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引导性问题进一步思考。例如,学生可能会问:“如果小女孩在最后一刻没有点燃最后一根火柴,她会有什么样的选择?这反映了作者对命运的什么看法?”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自主利用文本证据,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任务分工与角色扮演结合”的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任务模块,同时在小组内设定角色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特定的角色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促进深入的讨论与合作。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负责分析小女孩的心理状态、解读火柴幻象的象征意义、探讨故事的社会背景以及续写故事的结局等。在每个小组内部,教师可以进一步设定角色,如“讨论引导者”“资料搜集者”“记录员”和“汇报人”等。这些角色明确了每个组员的责任,如“讨论引导者”负责引导小组讨论,确保所有成员参与讨论并贡献想法;“资料搜集者”负责在课文中找出与任务相关的关键段落或外部参考资料;“记录员”负责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汇报人”负责在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负责分析火柴幻象的象征意义。在这个小组中,“资料搜集者”会找出小女孩点燃每根火柴时看到的不同幻象的描述;“讨论引导者”引导组员讨论这些幻象的共同特征,如温暖、幸福等,探讨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小女孩的内心渴望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记录员”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条理清晰的要点;“汇报人”在全班展示小组的分析成果,解释这些幻象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三、任务评价:多维度的学习效果评估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框架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采取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以全面、深刻地反映学生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的表现和收获。其中,过程性评价是整个任务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在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时,持续关注其参与度、任务投入度以及合作表现。这一评价维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频率、在合作任务中的积极性以及在自主探究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时走访各小组,观察哪些学生主动发言,提出独特见解,哪些学生可能只是附和或沉默。而在要求学生重现小女孩看到火炉、圣诞树和奶奶的情景等合作任务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能否有效地分工合作,是否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通过课堂观察、任务日志记录等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进行引导与调整。
反思与改进是任务评价的深度延伸。学生通过共同讨论,总结任务完成的经验与不足,以推动自己未来学习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整个任务执行的过程,如“在任务进行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对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尤其是面对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评价表,内容包括“我在讨论中参与的积极性”“我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我在独立思考中的表现”等方面。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评价表,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审视,并思考如何在下一次任务中进一步改进。此外,教师也需要进行教学反思,从教学设计、任务设置、课堂管理等多个角度对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反馈、分析课堂观察日志等方式,评估任务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能发现某些任务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或者某些学生在特定任务中缺乏足够的引导。根据这些发现,教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任务难度、优化时间分配,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最后,教师应在全班总结中将师生的反思和改进建议进行汇总,并明确指出学生未来学习的提升方向。这种总结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在任务中获得的经验,还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本次研究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并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框架,促进了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如何进一步优化任务设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有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康盛小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