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和设备,具有动态性、智能性、现代性等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教师需要明确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革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基于此,本文就以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为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一、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信息技术具有时效化、动态化以及现代化等各种优势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具有的资源挖掘优势特征,提炼图片、视频等各种不同教育资源,并利用相关资源,创设符合学生需求、认知的趣味情境,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智能设备、信息技术等,为学生播放与展示《自相矛盾》相关的动画视频,鼓励学生观看视频,让其对《自相矛盾》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故事大概以及故事核心情节。接着,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使用语言与图文等各种形式导入文本,讲解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矛”“盾”汉字从古到今的演变与转型过程。
师:同学们,观看视频之后,你们是否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1:这个故事内容为市场当中有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认为自己卖的盾没有武器可以击破,也认为自己卖的矛可以击破所有的盾。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关于矛盾的小古文(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关于“矛、盾”两个古汉字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屏幕当中矛、盾两个汉字,你是否能够猜出哪一个是矛,哪一个是盾?
生2:四四方方,如同护甲的字是盾。
生3:尖尖的如同兵器和长柄的字则是矛。
师:矛在古代是一种用来进攻的武器,不同时期对其的认识不同,这一字伴随着时代发展,形状也随之出现改变,从最初如同剑,改变为当下的矛;盾是一种用来抵挡刀剑的武器,从商甲字逐步演变为当下的“盾”,如同一个人手持盾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将两个字结合,就组成“矛盾”这一词语。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写矛、盾两个字,并齐声阅读《自相矛盾》这一篇文言文。
由于小学生文言文学习经验欠缺,难以深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且缺乏学习兴趣,而通过导入视频、图片等,创设真实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降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的难度。
二、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最核心的板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元化、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课堂教学时间,逐步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与了解文本,不断提升语文学习成效。
(一)组织自主阅读活动,理解文本
在创设情境导入文本之后,为了改善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文本字音、字词等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设计自主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对文本有深刻的了解。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语言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言文,将文言文中不认识或者重难点字词标红,并说一说文言文当中“吾、鬻”的字音,读通上下文。
生1:吾字读wú。
生2:鬻字读yù。
师:这一篇故事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对大致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你们是否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合理阅读文本,并在恰当的位置停顿?
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阅读文本,并在这一基础上利用智能教学设备,播放文本阅读音频,布置任务:仔细倾听,找出音频中的停顿位置。
生:应该在人物后面或者事物后面适当停顿。
师:是的,要想高质量地阅读文言文,就需要在人或者事物后及时停顿,你们认为这篇文言文哪段话比较难读?为什么?
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物莫能陷也;其人弗能应也。”三句话难读,因为当中有许多生字。
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比较难读,因为有许多重复的字词。
在学生回答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平台和PPT将学生认为难读的语句标红,并采取教师示范阅读、学生跟读的模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精准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同时,教师继续提出思考任务:“古人为什么喜欢这样写作?这样写作有什么特点?”
生:文言文并没有标点符号,主要采取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方式排列文字。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以及重点语句,可以让学生精准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明确文言文的节奏、字音等。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自相矛盾》文言文竖版文本,鼓励学生与语文教材原文对比,自主总结和分析古人文本书写的特点和技巧,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让学生对古典文本产生探索热情和兴趣。
(二)组织合作阅读活动,加深对文本认识
合作阅读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也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在自主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深度阅读文本,掌握内涵。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智能设备,为学生呈现自主学习任务1:深度阅读文言文,并通过查阅字典、研究注释的模式,分析研究不同字词的意思,并标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不懂、不了解的字词进行交流讨论,并详细说一说每一句话的含义。接着,在出示任务后,教师可以采取语言引导的模式,合理引导学生。
师:通过教材注释,你学习的新字词有什么?
生1:鬻这个字的意思为卖。
生2:陷这个字的意思并不是常见的陷阱,而是刺破。
师:文本当中陷这个字出现了多少次?
生:出现了4次,分别为“无不陷”“莫能陷”“不可陷之盾”以及“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等。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答案,在多媒体课件中标注字词,将其标红,并及时引导:“部分字词的含义虽然教材注释中并没有明确展示,但是可以与上下文联系,猜测意思”,在这一基础上,为学生出示“弗、誉、立”等字词,要求学生结合文言文内容,思考字词的含义,在学生明确掌握与了解关键字词意思后,鼓励学生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此外,在学生明确掌握文言文意思之后,教师可以设计高难度的任务3:将提示和标注去掉,你是否可以清楚、明确地说出文言文的意思?要求学生小组交流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与促进,讲一讲文言文的意思,对于文本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解决。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求各个小组随机选派代表,汇报小组交流互动成果。
三、课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后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明确掌握信息技术具备的个性化、交互化以及立体化等优势特征,考虑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化的课后实践活动,包括故事竞赛活动、拓展阅读活动等,借助活动让学生拓展学习文本。
(一)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故事竞赛活动
为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以及文本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与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后创设“故事擂台”比赛情境,鼓励与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讲故事。例如,在《自相矛盾》教学结束后,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故事擂台动画”以及故事竞赛开场语:同学们,通过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我们不但体会与感受到故事的内涵、故事的特点,而且进一步掌握了故事隐藏的寓意,现在教师准备举办故事擂台竞赛活动,评选一个“故事大王”,你是否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优异的表达技巧讲解《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成为新一代故事大王?接着,教师让学生采取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深入分析与研究《自相矛盾》,在这一基础上,前往讲台讲故事,由教师与没有参赛的同学打分,评选出“故事大王”。
本教学环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故事擂台”竞赛情境,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故事讲解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拓展阅读活动
为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文本学习视野,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具备的信息开发、挖掘作用,设计课下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课下自主阅读多篇文本。例如,《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韩非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写下了许多寓言故事,讲了许多道理。对此,在《自相矛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出示《韩非子·难一》中几个典型的寓言故事,如《三人成虎》《郑人买履》《守株待兔》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自主阅读三篇文言文,并写一写、说一说自己阅读中获取的启示以及得到的感悟。借此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评价成效
信息技术对于语文课程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评价的及时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综合考量文本教学需求和任务,规划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评价表格和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展示评价表格,结合表格组织教师评价、小组交互评价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明确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状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并结合教学评价结果,及时改革与调整语文课堂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对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教师需要明确掌握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功能,有效应用现代智能信息技术,规范、合理开展课前教学、课中教学以及课后讲解,优化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创设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让语文教学可以全方位开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春荣镇赤堡小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