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大脑的思维。”(爱因斯坦)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共识,2022年版课标将思维能力确定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并明确进行解读,“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为落实这一核心素养,还在课程内容板块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借助教材文本,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握文本的创作思路和编者的编写思路,站在教育教学的角度重新梳理,利用问题支架或情境设置,营造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融入联想,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能够入选教材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各部分内容也都有自己的逻辑体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厘清作者的创作思路,因文而异,根据年段特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学生初步接触“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故事里的老屋因为已经活了一百多岁,年久失修快要倒下了。就在这时,小猫、老母鸡、小蜘蛛都来请求老屋收留,老屋的存在又有了价值,它一直没有倒。研究过文本的教师不难发现,对应着这三种小动物的故事内容是有着逻辑关联的,作者安排它们的出场顺序也是有着自己的思考的。学生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不太容易发现这一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文本材料、文旁批注和课后习题结合起来学习,初步了解“预测”这种阅读策略后,结合童话的特点想象,教学片段如下:
师:除了这三个小动物,还会有谁来请求老屋帮助呢?
生:小狐狸、小鸭子、小松鼠等。
师:它们为什么而来呢?
(学生纷纷结合各动物自身特点展开想象)
师:如果让我们来编这一段故事,故事的开头一定会写什么?
生:第一句一定是老屋说的“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第二句一定是这只小动物说的“等等,老屋!”,然后说出自己请求它不要倒下的原因。
师:你这么肯定,一定有自己的依据吧。
生: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故事开头都是这样写的。
师:你真是会发现、善思考的孩子,看出这个故事的情节是反复的,还找到了反复出现的两句话。其实,这也是课后习题中学习小伙伴说的隐藏在文章里的一些线索,这些线索既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下面的故事情节,现在也能帮助我们创编情节。
师:刚刚有同学想象可能有小鸭子脚受了点小伤,请求老屋暂时收留它。你觉得这个情节可以放在文章中哪个部分呢?
生:肯定不能放在故事的最后,因为最后是小蜘蛛一直给老屋讲故事,老屋一直没倒,如果把小鸭子养伤放最后,小鸭子养好伤就走了,老屋觉得自己没有了继续站下去的理由,就不会一直不倒了。
生:我同意他的想法,但还想为他补充,小猫、老母鸡、小蜘蛛请求老屋帮忙的时间分别为一天、二十几天和永远,时间越来越长。小鸭子脚受了点小伤,养伤的时间大约在几天左右,所以他的故事放在小猫和老母鸡之间比较合适。
生:我也同意放在小猫和老母鸡之间,因为它们的需求越来越重要,小猫是需要安心睡觉,老母鸡是要哺育下一代,小蜘蛛需要安心知网抓虫,否则就会被饿死,这是基本的生存需求。所以小鸭子养好伤能活动的需求应该是介于这个之间的。
师:为你们的善于思考点赞。下面每位同学选择一个小动物去创编相关的故事吧,之后我们在小组里推荐一个小小作家在全班交流。
在创编故事的情境和排序的交流中,学生弄清了这篇文章几个小故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时间和需求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思维的逻辑性自然而然得到了培养。
二、条分缕析,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缜密是指在思考的过程中,严谨、细致、深入,以细节和逻辑性为基础,展开思考的能力。它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技巧,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和提升效率的重要技能。思维缜密的学生必然能够拥有更强的学习力,更细致的观察力,阅读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也会随之增加。
《蜜蜂》是一篇讲述法布尔做实验的小故事,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在文中表现得一览无遗,他的每一个实验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往往也是学生容易忽略的。教师带领学生针对性质疑、讨论解疑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为缜密。教学片段如下:
师:法布尔的实验步骤非常清晰,谁结合板书给我们讲讲?
生:他先是“放蜜蜂飞”:捉蜜蜂放纸袋;叫小女儿等;带蜜蜂走了四公里;做记号放蜜蜂。然后“等蜜蜂回”:查蜂窝数蜜蜂。
师:法布尔的这些实验步骤使我产生了一些疑惑,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有没有可以省去不要的步骤呢?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纷纷表示: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省。
生:把蜜蜂放进纸袋是为了不让它们知道即将会走哪些路。
师:那为什么不选择塑料袋呢?
生:有的塑料袋是透明的,起不到让蜜蜂不明方向的效果,而且,纸袋应该比塑料袋透气,不会把蜜蜂给闷死。
生:我猜法布尔带它们走四公里是为了尽量走远一点的路程,这样实验结果会更加可信。
生:做白色记号是为了避免和其他蜜蜂混淆,叫小女儿等是因为可能有蜜蜂比他自己先回来,这样统计回来的蜜蜂数量就不会出错。
生:法布尔考虑得多么细致周到啊!实验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他精心策划的。
师:是的,他这种严谨认真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做实验的步骤中,在用语言文字描述这个过程时,也是非常精准的。比如,开篇就有“听说”二字,让我们知道他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面的叙述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词语,你能选择一两个来说一说吗?
生:“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句中“几乎”就很精准,表示还没有碰到地面,“大概”表示是作者的猜测,未经证实。
在以上片段的教学中,学生既深入品读了文字,又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在条分缕析的探讨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思考问题也随之变得更为细致周到。
三、破译定式,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独特、新异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独创性是思维能力中非常可贵的一点,有创造性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生活中我们需要创造性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批判性,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之所以为人们津津乐道几千年,原因就在于孙膑洞若观火的觉察力,打破常规思维,用与众不同的策略助田忌取胜,他高超的思维能力令人惊叹。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结局出发,让他们发现孙膑仅凭一场比赛就从门客一跃成为齐国的军师,就因为他的计策赢得了齐威王的赏识。那他为什么能想到这样的计策呢?用这个问题自然引出文章的开头部分,学生在解惑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教学片段如下:
生:孙膑在前期比赛中仔细观察。
师:他观察到了什么?
生:他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也就是说,大家的马水平可以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且田忌的上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差不多,两位的中等马也差不多,下等马还是差不多。
师:这样一来,你们猜猜,前期的比赛结果可能是什么样的?
生:不确定谁会赢。
师:你和孙膑一样善于观察分析。正因为谁输谁赢不确定,所以——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正因为谁输谁赢不确定,所以——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胜败难定,可这一切在孙膑眼里却成为了定局。他在观察分析之后制订了全面的计划。
生:他观察到田忌和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脚力相差不多且分为三等,如果第一场用田将军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就能消耗掉齐威王最强实力的马。二三两场分别用田将军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用田将军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就能以三局两胜取得胜利。
师:孙膑怎么能确保齐威王第一局会出上等马?
生:他观察了很多次,发现大家每次都不会变换马的出场顺序。
师:是的,这就是常规思维,为了取胜,大家想的都是如何提升马的脚力或者换马来比。孙膑却另辟蹊径,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打破了常规思维,在马的出场顺序上做文章,用一场的失败换取另外两场的胜利,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师:说得好!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也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去解决问题。
(出示《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最佳路径》),学生快速默读。
生:我发现面对困难的时候,打破常规思维,想出独特的方法,往往能破解僵局,消除困境。
生:我发现不要只想着一个解决途径,换一个方向思考问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由《田忌赛马》为引,带领学生深入走进故事、解读故事的同时,让他们知道孙膑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打破了常规思维,接下来补充阅读的两个小故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自己发现破除常规思维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的巨大作用。这里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语文能力,也是可贵的思维方法。
四、紧扣核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洞察它的本质特征,并且了解勾连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语文学科有着综合性、实践性和独特的人文性内涵,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六年级上册《穷人》这篇小说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作品,文中桑娜、渔夫的形象是当时众多许多穷人的缩影,他们极度贫困,饱受生活的煎熬;他们卑微,是沙皇统治下的最底层的人民代表。但是,就是这样悲惨的人物,身上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还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这样的善良令人震撼。文章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穷人不穷”这样的文本核心作用显著。
课前,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后来经历的“思想巨变”,教学伊始,教师简要介绍创作背景,关于“沙俄专制统治”“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和“底层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等客观信息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为深入学习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围绕课题开始探究性学习。教学片段如下:
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全文没有写一个“穷”字,但是“穷”又无处不在。默读全文,找一找,画一画。
生:开篇即写穷,桑娜补的是“破网”,“寒风呼啸”,可是丈夫一早出海,到晚上十一点还没回来,如果不是迫于生计,这样可怕的天气早就回来了。
师:你从环境描写中看出了穷。大家接着交流。
生:桑娜的心理活动也能表现贫穷。丈夫和她都拼尽全力地勤劳干活,可是一家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的食物永远只有黑面包和鱼,他们即使冬天也没鞋穿。这样缺衣少食的生活可见贫穷。
生:对邻居生活的担忧既表现了桑娜的善良又可见对方的生活更加困难。
生:邻居西蒙的屋子里潮湿阴冷,连炉子也生不起,床上铺着稻草,屋里除了床大概也没有其他家具了。孩子连被子也没有,睡觉时只能盖上母亲的旧衣服取暖。
师:是的,环境描写、内心独白,桑娜的所见所听所想,无一不能看出底层人物的生活苦不堪言。
但是这样贫穷的人却有着金子般的心,接下来学生从字里行间揣摩到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知足、善良淳朴、勇于承担,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留孤儿,这份心底的善良令人肃然起敬。桑娜想都没想就抱回孩子时还并未征得渔夫的同意,所以她在等待渔夫的过程中,因为自家的处境而忐忑,渔夫回来后她紧张不安,两人的对话中有一段沉默。沉默后桑娜和丈夫说到了女邻居的死亡。这一段虽然表面上没有说话,但实际上桑娜的心理活动异常丰富。让学生尝试用手中的笔还原她的内心时,有孩子这样写道:
“我还是告诉他吧,迟早他会发现的……可是,直接告诉他我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吗?家里状况已经这样,再添两个真的会揭不开锅的,他会揍我的……可是,不告诉他也不行啊,孩子总要靠他打渔养活……算了,还是先告诉他西蒙的死讯吧,看看他怎么说……哦,对了还要说说两个孩子的孤苦无依……对,就这样!”
从内容上来说,学生真的做到了勾连前后内容,把桑娜想鼓起勇气告诉渔夫,又担心他不同意,思前想后准备从邻居西蒙的悲惨死亡说起的念头表达得特别清楚。而从表达形式看,他们又学习了本课省略号的运用。可见,学生的思维已经深入人物内心,把真实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真的读懂了小说的内涵——“穷人物质生活很穷,但精神世界十分富有”。
当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引领他们逐层进阶,使他们在阅读的丛林中享受思维成长之乐。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竹山小学)
责任编辑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