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微习作任务群的设计

2024-11-24 00:00赵美月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0期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同类任务的学习单元组成的课程群组。每个学习单元以学习主题为统领,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方法、资源、评价等要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组织形式为习作教学打开了新视野,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构建大单元背景下的微习作任务群,是基于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方式之一,它的落实能引领学生在一个个微习作子任务中学习、感知、迁移、内化表达技巧,体验习作关键能力的提取、激活和内化,构建单元习作的表达体系,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习作素养。因此,我们可以遵循“统领整合、目标分解、循序渐进”的原则,基于联结、梳理、建构、实践、保障的思路进行任务群设计。

一、联结:提炼微习作任务群总目标

统编本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在编排上有一定的体系,且语文要素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教师应通过前后联结,提炼单元微习作任务群的总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主题是“写人”,围绕这一主题,对中高年级的教材进行上下勾连,发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其他年级一些单元的语文要素具有关联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具体如表1所列。

通过前后联结,发现学生对写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已不是初次接触。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提炼出单元微习作任务群的总目标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恰当选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二、梳理:把握微习作任务要素内核

大单元背景下的微习作任务群,立足于教材单元,但又不等同于教材单元。构建微习作任务的要素有习作话题、习作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等。其中,习作话题是微习作任务群的核心,它解决的是单元微习作的目标、内容。细致梳理单元的教材内容,才能明确本单元的微习作目标,挖掘微习作训练点,把握微习作任务要素内核。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借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小嘎子的机灵,《两茎灯草》运用典型事例、典型动作写出了严监生的吝啬,《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则采用外貌描写写出了祥子的精气神。精读课文《刷子李》通过描写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侧面烘托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交流平台”则对本单元人物描写的方法做了总结,“初试身手”则重在引导学生选取典型事例和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习作例文则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通过梳理发现,整个单元是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安排材料的。基于此,围绕本单元微习作任务群的总目标,挖掘并梳理出微习作训练点(见下页表2)。

三、建构:构建微习作主题进阶序列

微习作任务群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微习作序列的构建。因此,教师需认真研读单元的各个板块,充分挖掘教材中紧扣写作要素的读写结合点,创设学习情境,构建微习作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子任务中体验、迁移、内化表达技巧,提升写作素养。

在认真梳理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之后,紧紧围绕单元微习作任务群的内核,遵循“学习—迁移—内化”的规律,在大情境总任务——“出一期《风云人物》班刊”的统领下,设置微习作子任务,按照主题构建进阶序列,将系列子任务按微习作主题序列渗透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中(见表3)。

如表3所列,以微习作目标为指引,结合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构建了“动作描写让人物‘立’起来”“外貌描写让人物‘俊’起来”“心理描写让人物‘真’起来”“侧面描写让人物‘亮’起来”四个微习作训练主题,将微习作训练融入阅读课的教学中。这四个微习作训练主题从学生最熟悉、最易入手的动作描写开始,然后逐步走向外貌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难度逐级增加。这种进阶式的主题遵循学生的写作心理,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习作训练。

四、实践:布局微习作活动进程体系

写作能力的培养注重通过情境激发思维,借助情境联系生活、思考和写作,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写作活动。教师在开展单元微习作训练时,要在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指引下,注重设计与单元主题和文本内容相关的具体情境,基于对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的分析,教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原型,设置了《风云人物》班刊征稿大情境。

在创设任务情境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之后,基于之前对本单元微习作主题进阶序列的梳理,架构布局微习作活动体系,为完成习作总任务打好基础。第五单元微习作任务群学习活动如下:

学习活动一:动作描写让人物“立”起来

活动安排:对比学习《摔跤》和《两茎灯草》,体会两种不同的动作描写。思考自己笔下的“风云人物”适合运用哪种动作描写来突显他的特点,并试着运用所选择的动作描写一个片段。

学习活动二:外貌描写让人物“俊”起来

活动安排: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感受作者精彩的外貌描写。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一写心中“风云人物”的典型外貌特征。

学习活动三:心理描写让人物“真”起来

活动安排:学习《刷子李》一课中对曹小三的心理描写和《摔跤》一文中“动作+心理”的描写方法,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围绕人物特点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完成一则微习作。

学习活动四:侧面描写让人物“亮”起来

活动安排:学习《刷子李》,关注课文对曹小三的描写,感受旁人的反应对表现主人公人物特点的作用。通过描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烘托“风云人物”的某一个特点。

学习活动五:典型事例让人物“活”起来

活动安排:回顾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特别是《两茎灯草》《刷子李》《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体会典型事例在表现人物特点时的作用。选取能表现“风云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上述五项学习活动构成了本单元微习作活动体系。五项学习活动各自独立,但又彼此联系,它们都是紧紧围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两个语文要素展开的,且都是为了完成大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服务的,即完成《风云人物》班刊投稿活动。

再看这些学习活动,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学习活动,学生都经历由读到写的过程。在读中体会感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在写中运用习得的方法。这种自主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挑战中不断激发习作兴趣,获得美好体验。

五、保障:激发微习作持续学习动力

强大的内驱力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保障,是学生对微习作保持兴趣的保障,而让学生全程参与微习作评价则激活了其对微习作挑战学习的内驱力。

微习作评价量表可以有效地促进习作表达方法与技巧向习作能力与素养的转化。借助精准量表互评互鉴,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微习作的不足之处和感受他人优秀习作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法,从而提升习作能力。评价量表贯穿微习作的全过程。习作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单元习作任务群总目标和当次微习作分目标讨论设置评价量表;习作中,评价量表是微习作的风向标,学生在评价量表的指引下习作;习作后,学生借助评价量表互评互鉴,共同成长。

微习作评价量表主要由学生自主讨论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以微习作目标为指引,围绕习作主题,讨论制订评价标准。如表4是学习活动一“动作描写让人物‘立’起来”微习作评价量表,此表紧紧围绕本次微习作的目标“运用所学的动作描写突显人物特点”来设置评价标准,评价主体有微习作作者、伙伴、老师,呈多元化。

微习作评价除了有评价量表的加持之外,还可以借助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专栏展示等多种线上线下媒介开展可视化评价,从而最大可能地激活学生微习作挑战的动力。

总之,大单元背景下微习作任务群的设计,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研读教材,确立单元总目标,把握单元微习作内核,整合单元教材,建构微习作序列。同时,要以生活为基础,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架构富有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体系,嵌入贯穿学习活动始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整个单元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升习作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县大墅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