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润品格,家园协发展

2024-11-20 00:00:00董欣冯芃
教育家 2024年43期

3-6岁幼儿处于从无律到他律的发展阶段,能够通过榜样示范和社会实践等方法获得品格发展,也可以借助成人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内化品格。北京市第二幼儿园致力于以绘本为载体,丰富和完善教师与家长的品格教育策略,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绘本是开展幼儿品格教育的有效载体。绘本故事虽简短,但内容丰富,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绘本故事,向幼儿展现具体化和生活化的故事情节,并通过与幼儿讨论等方式,加深幼儿对品格内涵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并内化绘本中所蕴含的品格教育价值,使幼儿产生深层次的感悟。

以绘本为载体,家园共促幼儿品格发展。第一,巧妙利用绘本,设计开展多样活动。在幼儿园品格教育实践中,我们遵循“小中大链条式”的育人模式,将品格教育内容“润物无声”地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遵循真实社会生活Cjog7srHBgC7STu+H6EpRMmRnYgWy1sIm3kG2sKx83M=、真实教育情境、真实实践体验的原则,在幼儿品格认知、情感、行为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中实施养成教育,支持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获取连续性经验并提升能力,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绘本教育活动,感受内涵与意义。根据品格的发展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教师可以筛选具有教育价值的绘本,开展互动式绘本阅读活动。此阶段主要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表达,从而感知与理解品格的内涵与意义。同时,教师可以将绘本中的角色、情节渗透到绘本延伸活动中,通过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和节日节气体验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从感知入手,初步建立品格认知。例如,借助绘本《妈妈,买绿豆!》,教师引导孩子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需要耐心。

二是区域游戏活动,加强情感体验。教师可将相关绘本延伸至区域游戏活动中,以绘画、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感受品格行为背后的良好情感,从而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培养大班幼儿的感恩意识。

三是一日生活活动,深入理解践行。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应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激发幼儿在情感、思维和态度上的认同,从而转化为品格行为。

第二,发挥指导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和配合,以延续品格教育的效果。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教师可以开展家长课堂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品格培养的途径。同时,可以创办“聊聊娃的那些事”专栏,定期向家长推送育儿文章,帮助家长辨识幼儿的典型性行为。

二是录制亲子共读视频,带动家长参与。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录制亲子绘本共读视频,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品格教育情况。家长在陪伴幼儿阅读绘本时,应在重要情节上引导幼儿思考、发现,以加深幼儿对绘本主旨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是注重沟通倾听,搭建携手联动的桥梁。教师不仅是家园联系的纽带,还是家长在育儿道路上的成长导师。教师在家园沟通中应注重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方法,还可以采用“家长沙龙”等形式,鼓励家长分享“育儿小妙招”。教师可以鼓励自己和家长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根据幼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实施品格教育。

四是实现互访体验,双向奔赴助力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走进家庭,例如向家长推荐优秀绘本,倡导亲子共享共读时光;带动家长参与亲子游戏、任务打卡等活动,以“家庭任务表”的形式鼓励亲子共同完成,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进行潜移默化的品格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例如,为家长搭建平台,邀请他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积极发挥家长的特长,以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总之,以绘本为载体的家园共育环境,不仅为幼儿的品格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还为幼儿的品格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场域。在亲子共读和互动体验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品格在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上的统一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具备良好品格的社会成员。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家园共促幼儿品格发展的研究——以绘本为载体”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IDB2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