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三幼儿院开展了“以体育人”的实践研究,培育健康、自信、开放、创新、乐观的幼儿。
明确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价值内涵模糊。多年来,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影响,家庭和幼儿园对体育价值认识单一,认为体育只能强身,对心智发展无益,因此从幼儿阶段起体育活动常被忽视并被“压缩”,这种观点将体育活动“育身”和“育心”的价值割裂,而不理解幼儿的身心是合一的。身心一体的体育哲学观强调基于身体的锻炼,达成身心和谐发展。这也是“以体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其次,“四重四轻”问题。幼儿体育活动中明显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即重“拿来主义”,轻园本探索;重单一动作练习,轻综合体能锻炼;重成人视角,轻儿童立场;重室内活动,轻户外活动。这些现象导致幼儿园体育锻炼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质量受到限制,因此肥胖儿增多,部分幼儿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差,缺乏意志力和忍耐力。
最后,主体性缺失。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特点是游戏化,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幼儿体育活动的任务常常局限于模仿学习基本动作技能,过分重视教师主导,忽视幼儿主体性发挥。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让教师的外部要求转变成幼儿的内在需求,让幼儿乐于运动,自主运动?基于此问题,我园以幼儿为本,探索出“快乐学习—操作学习—自主学习”三阶递进的幼儿园体育活动模式,实现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到以幼儿的学为核心的转变。
促进体育活动采取的措施。
第一,树立“强身、健行、立品”三维融合的体育活动目标。“以体育人”即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全面培养“乐运动、享健康、尚品德”的幼儿,不仅要让幼儿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掌握技能、增强体质,还要培养习惯、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为幼儿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这是体育教育的价值和使命所在。对此,我园确定了“强身、健行、立品”的三维融合的体育目标,并从3-4岁、4-5岁、5-6岁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修订各年龄段发展目标,切实提升课程实效。
“强身”即发展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健康体魄。幼儿处于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开展以大肌肉、小肌肉动作为主线的体育活动,幼儿可以习得走、跑、跳、钻、爬、投掷、攀登、翻滚等基本动作技能,并增强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由此提高对外界的适应性,形成良好的坐立行体态,增强体质。
“健行”即养成保健身体的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注重运动安全。当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养成身体保健的意识、习得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形成安全的锻炼行为时,幼儿可以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有助于其表达和管理情绪。同时,幼儿还要学会安全使用运动器材,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立品”即形成规则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幼儿经常锻炼身体,能逐渐萌发良好的规则意识,建立敢于挑战、乐于冒险、不怕困难的生活态度,具备坚强意志,塑造团结协作的体育品德。
第二,开发“基础体育、综合体育、拓展体育”三位一体的体育活动内容。我园开发了由基础体育活动、综合体育活动和拓展体育活动组成的“三位一体”内容体系,全方位呵护幼儿健康成长。基础体育活动包括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等,大多以集体体育教学活动方式开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动作要领,起到强基固本作用。综合体育活动以操控各种体育材料为主,以运动区域活动、活力课间操等形式开展,综合走、跑、跳、钻、爬等动作练习,彰显运动的个性化和游戏化。拓展体育活动即通过运动主体、运动内容、运动场地、运动形式的拓展来丰富体育活动,以园内外亲子体育活动、萌娃运动俱乐部、野趣拓展活动等方式开展,让幼儿乐在挑战中。
第三,创新“快乐学习—操作学习—自主学习”三阶递进的体育活动模式。我园以幼儿为本,构建了“快乐学习—操作学习—自主学习”三阶递进的体育活动模式,循序渐进地渗透在各类体育活动中。教师在活动进程中以学定教,分阶段搭建支架,帮助幼儿从“我来学”过渡到“我要学”,最终演变为“我会学”,让幼儿成长为主动的学习者。
在快乐学习活动模式中,幼儿在运动环境、游戏情境的驱动下产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带着愉悦的情绪开始学习,在快乐中活动身体。教师则通过环境驱动、情境驱动、信号驱动的方式使幼儿产生运动兴趣。环境驱动指教师创设发展基本动作的运动场景,投放好玩的材料驱动幼儿学习。比如在钻爬区投放拱门、彩虹隧道驱动幼儿利用钻爬动作通过障碍。情境驱动指教师将运动内容设计成游戏化情境,让幼儿按游戏规则快乐运动。例如在民间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中让幼儿扮演小白兔,教师扮演老狼,幼儿听到“天黑”信号就开始四散躲闪跑。信号驱动指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音乐、哨声等信号驱动幼儿,比如哨声一响幼儿就开始跑步,或者在不同的音乐中幼儿进行不同的肢体活动。
操作学习活动模式是以内、外部动作来建构经验的学习,学习动作是操作学习的载体。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操作学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通过一定的肢体练习,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活动,比如跑步、韵律操、斗鸡游戏等;另一类是幼儿通过器械操控展现某些肢体动作,获得动作技能的学习活动,比如跳绳、投沙包、足球等。在操作学习阶段中,幼儿的运动技能尚处于分化和泛化阶段,教师可通过三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运动技能。一是通过示范指导,帮助幼儿学习。二是通过个体探究,促进幼儿独立思考,激发其学习动力,优化学习效果。三是通过幼儿间的同伴协作,引导幼儿灵活运用、自主创造和迁移运动技能,达到“巩固与自动化”程度。
在自主学习活动模式中,当幼儿掌握了操作学习的新经验后,幼儿的角色就从被动的模仿练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地开展身体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可通过“三关注”指导幼儿自主学习。一是关注安全防护,教师要确保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杜绝安全隐患。二是关注个别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教师给予不同的关注与指导,提高每个幼儿锻炼的有效性。三是关注评价反思,基于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每次运动后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想,鼓励其自我评价反思。
第四,打造“三方联动”的体育生态环境。一是建立专业的幼儿园师资队伍。一方面,依托多元的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我园立足教师需求,建立适应教师发展的多元培训体系,如通过自主阅读及理论考核加强教师理论储备,通过体育课例教研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赛事、培训等,拓宽思路,提升格局。另一方面,依托向上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教师发展“鹰计划”的框架下,我园通过名师工作室、项目认领、青蓝工程、金点子奖、梯度晋升制等机制促进教师乐教善教,用心育人。
第五,建立多元开放的家园社协同伙伴关系。首先,积极推动家长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我园调动家长亲自参与制作体育器械,引导家庭开展亲子体育游戏。此外,我园定期开展亲子户外体育拓展,每年开展亲子运动会,促进亲子互动。其次,针对运动习惯培养提供育儿指导。我园针对体弱儿、肥胖儿等特殊个体为家长提供了育儿支持,如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如何从饮食和运动方面对肥胖儿进行干预,通过微信平台分享家庭亲子体育小游戏,对运动兴趣较低的幼儿进行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促进家园交流。最后,与友好单位共建社区教育基地。建立以社区广场、公园、公安厅、消防队等活动基地,丰富幼儿运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