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能大循环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一系列循环与体能活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与提升。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盛平幼儿园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体能大循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设计循环路线时,我园将活动安全放在首位,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差异。
我园对每个活动项目的难度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且将这些因素融入循环路线的设计。同时,我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幼儿的活动,确保幼儿不会因过度运动导致损伤。此外,我园精准规划教师站位,确保活动区域无视线死角,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护幼儿的安全。例如,在秋季学期初的大班篮球体能大循环中,鉴于大班的循环场地由悬浮地板和人造草地两部分组成,在规划路线时,为了降低在两种地面交接处绊倒的风险,我园设计了“H”形路线以减少穿越交界区域的次数。同时,我园在交界处安排了教师站点,确保路线的安全。此外,我园将容易摔倒的项目安排在人造草地上,将篮球项目,如运球和投篮练习,安排在悬浮地板上。这一做法不仅确保了幼儿在各项运动中的安全,还让他们有机会在不同类型的地面上获得不同体验,进而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和适应能力。
对于小班幼儿,设计的路线应当尽量简单明了,以直线或简单的环形路线为主,这有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环境,掌握基本的方向感。因此,在小班的篮球体能大循环中,我园将路线设计成细长的椭圆形,不仅能让幼儿更快进入循环,还方便教师观察所有幼儿。对于中班幼儿,路线设计可以适当提升复杂性,如蛇形路线、分支路线等。这样的设计在有效提高幼儿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能提升幼儿的观察力。例如,中班体能循环路线在小班闭环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条内部路线,同时增加更多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项目,如攀爬架、跳马等,满足中班幼儿的运动需求。对于大班幼儿,可以设计更为复杂的路线,如设置多个岔路点、高低路线等。大班幼儿通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设计活动路线时,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互动性和挑战性,比如在开展大循环初期,大班幼儿对冲刺跑和双脚跳等项目的积极性较低,出现了不按要求进行活动或者跳过这些项目的情况。为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我园增设了多条赛道,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让幼儿在循环过程中比赛,体验竞赛带来的乐趣。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参与这两个项目的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体能活动设计方面,我园分别设计基础动作和篮球技能动作。
第一,基础动作项目设计。基础动作对于幼儿的成长和运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包括行走、奔跑、跳跃、投掷等多种形式。基础动作项目可以依据日常活动以及大循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设计。例如,在我园制定2023年下学期的体能大循环计划时,教师发现大班幼儿在进行投篮游戏时上肢力量不足,导致他们只能在离篮板很近的地方投篮。针对这一问题,我园决定在该学期的所有篮球体能大循环内容中增加侧重于锻炼上肢力量的项目,如爬行、攀爬、支撑等动作。学期末,幼儿的投篮距离明显增加。
第二,篮球技能项目设计。我园篮球活动的引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小班阶段,我园的重点是增加幼儿与篮球的接触,引入持球和滚球等基础活动,将篮球作为一种球类器械,让幼儿在跑、跳、滚、爬等活动中抱着球进行,主要目的是提升球感和激发对篮球的兴趣,而不对篮球技能动作做过多要求。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篮球技能,如行进间运球、绕障碍运球、运球后投篮等,并将各个篮球技能串联起来,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在中班下学期,我园将篮球活动集中在篮球场内,帮助幼儿熟悉篮球规则,为参与篮球比赛做准备;在大班阶段,随着幼儿篮球规则意识的基本形成,我园重点转向比赛技能的培养,学习专业的篮球技能,如步伐、投篮等,通过竞赛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