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是一个模拟自然环境的学习场所,通常包括动植物等元素,它提供了一个真实且安全的环境,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自主地探索和学习。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上海市嘉定区树屏幼儿园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结合实际,增加自然区角的探究素材
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龄前幼儿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解有限。因此,在教室里建立“自然角”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充分运用园所内外的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深度的学习机遇,以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如“动物如何看待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哪些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动物是如何交流沟通的”等,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在认真听取幼儿的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动手创建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自然角,使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可能,并锻炼其动手能力。
有机渗透,构建全新的自然探究活动
探讨植物成长的环境因素。当幼儿在观察自然区域内的植物时,不同的植物生长状况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幼儿对绿萝和水仙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提出了“为什么一些植物能在水中生存,另一些必须在土壤中才能存活”的问题。为了解答这个疑惑,幼儿迅速开始讨论和研究,教师对幼儿的自主调查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的基础上确定实验计划和研究目的。当调整两种植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实验后,借助教师的指导和解释,幼儿理解了“水培养殖”和“土培养殖”的科学原理。这一过程增强了大班幼儿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感受力、理解力,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更多关于自然植物生长条件的知识。
揭示植物生长的秘密。当大班幼儿参与户外自然角活动时,他们发现场地内不仅有教师和幼儿共同种下的植物,还有其他野生的小草和花朵。对于这些新植物的生长,幼儿提出了各种问题,如“新植物是如何产生的”。当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把《植物妈妈有方法》的故事书放在了图书馆里供他们自由翻阅和研究。在自然角里,教师结合实际操作回答幼儿的疑惑,随后引导他们去室外观察蒲公英,深入理解“陌生植物”的成长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基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当中,使幼儿能够迅速掌握植物繁殖的奥秘,实现了阅读和探索的结合。
游戏教学,丰富大班幼儿的探究经验
幼儿通过游戏能够获得重要的日常体验和生活技巧。这是自然区域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提升大班幼儿的探索能力,使其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增加他们在大班阶段对于科学这一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加深幼儿的感官认识,使其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的美丽。例如,教师首先在自然角内引入一些常见且易于照顾的植物或者动物,如绿萝、草莓、乌龟、金鱼等。这些动植物为幼儿所熟悉,便于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其次,教师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所见所得,并把绘画作品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归纳,便于幼儿从中获得更多有关自然界的信息。
教师可以在自然角的活动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幼儿分享看到的现象及遇到的问题。例如在种植活动结束时,教师通过创建绘画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观察各类植物的变化状况,鼓励幼儿按照画面的先后次序进行排序。这种方式能够使幼儿回顾种植经历,依据自己在自然区域里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类。这种回顾使幼儿理解了自然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有助于形成更深刻的研究体验,使幼儿更有动力深入到自然区内,更有热情地投入自然角的游戏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