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优秀的园所文化能够指明园所正确的发展方向,凝聚园所内外的力量,推动园所持续健康发展。幼儿园课程与园所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结,可以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湖城幼儿园创建了“涟漪”美育课程,形成了以“涟漪”为核心的园所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课程建设成为串联起文化建设的主线,令文化建设生动且具体、统一且整合、科学且高效。
将精神文化融入课程建设
在进行精神文化构建时,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园所课程建设的重点与特点,规划好实践路径,使园所的精神文化真正落地。我园的“涟漪”课程以“美好”为关键词,以“大美育”视角推进,无论是资源的选择还是实施的途径,都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教育。在课程内容与关键目标的建构上,“涟漪”课程根据每个月份的特点,设置了八大板块,如四月“语墨之美”、五月“艺术之美”、十月“饮食之美”。在今年的二至三月,我园携手中心河湿地公园开展了“童探春天、生态湿地”主题月活动。在活动中,师幼不仅能欣赏自然的美景,还能培养幼儿乐于探索、保护自然的良好品质。例如,通过调查、学习和思考,幼儿了解到湿地公园是根据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生态公园,是“城市的肾”,具有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汛的重要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组成宣传队进行环保宣传,还通过绘画、讨论、写信等方式,向湿地公园管理部门提出建议,让湿地公园变得更加美好且美丽。
将物质文化融入课程内涵
物质文化指的是园所中的设备、环境、材料等,体现在园所的建筑设计、空间布局、用品陈设等方面。课程的内涵与文化内核是一致的,并且通过物质来外显和展现。例如,“涟漪”课程的“语墨之美”板块以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为目标,旨在让幼儿爱上阅读、在阅读中发现奇妙世界。今年四月,我园借助区中心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开展了“书香旅图、阅看世界”主题月活动。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探秘身边既美观又现代的大型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之后,幼儿化身小小设计师,从构思设计、图书分类、布局环创等方面共同打造了班级的图书角和园所的“小小图书馆”,并创作多块绘本展板放置于大厅、图书室外走廊等处推荐好书,令园所的书香氛围愈发浓郁。
用规则意识规范课程研训
各项制度不仅可以让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形成规则意识,还是园所组织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更是园所能够顺畅运行的基本保障。与课程相关的关键制度包括各级教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幼儿一日作息制度等。所制定的制度要契合园所的文化内核与课程理念。完善课程的相关制度,也是在完善园所发展的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园所发展方向逐步聚焦并形成框架,令园所发展更加高效持续。
用行为文化延展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不仅体现着幼儿园的专业程度,还可以由点及面带动全园养成行为文化。我园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实践延展,一是课程实践形态上的延展,二是课程实践主体上的延展,三是课程实践时空上的延展。我园不局限于集体或分组教学,而是将教学延展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握幼儿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契机。通过小组讨论、区域活动、项目活动等形式,将我园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渗透到幼儿的学习与生活之中。例如,小班幼儿的橘子没有全部吃完,一名幼儿提议把橘子做成棒棒糖,不仅不会浪费还可以长期储存。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赞同。教师敏感地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结合“涟漪”课程的“饮食之美”板块,开展了项目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深入了解棒棒糖的口味、种类,体验制作过程,最终做出了香甜可口的水果棒棒糖,并与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幼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