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的重复行为

2024-11-20 00:00:00王任梅邱月张京
教育家 2024年43期

案 例

幼儿园的美工区投放了各种材质的线绳和不同形状的木棒。婷婷是个曼达拉编织“小能手”,她的几根小手指正灵巧地在毛线间穿梭。时间过去十多分钟了,尽管玩具筐里摆放着不同粗细和材质的毛线,足够让她尝试制作出不同风格和纹理的曼达拉,但婷婷总是选择一种柔软的毛线,并以很快的速度缠绕出她最擅长的花纹。我走近她,轻声说道:“婷婷,你看这些毛线多漂亮啊,要不要试试用这些新的毛线制作看看?也许你会创造出更多美丽的花纹哦。”我的声音中充满了鼓励与期待。

婷婷听到我的话,手中的动作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她抬起头,抿了抿嘴说:“老师,这个(熟悉的编法)我做得特别快,我不想换。”我又说:“我明白你已经很擅长这种编法了,不过尝试新事物也是一种乐趣。我们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我不愿意给她太大的压力,依然保持着温和的语调,试图说服她。她停了一会儿说“行吧”,接着挑选了一种更粗些的毛线,开始尝试着编织,但依旧采用她最擅长的编织方法。过了一会儿,婷婷的编织又完成了,接着她又从材料筐里取出了她最常用的材料,并开始制作她最为擅长的曼达拉。

我注意到,新投放的游戏材料在初期确实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显示出了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但这种热情往往并不持久。以编织为例,孩子们大多热衷于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完成一个编织作品,如小蝴蝶、小鱼。成功过一次后,许多幼儿便失去了再次探索其他方法的兴趣,转去玩其他材料;又或是像婷婷一样,玩法单一。

在面对熟练掌握的活动时,孩子们会感到更加自信和安心。新的编织方法可能让孩子们感到富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这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抵触。我担心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孩子们错过了探索新事物和发展新技能的机会,希望既能鼓励孩子们发挥他们的长处,也能激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当幼儿能够利用某种材料进行初步的游戏、但缺少深入探索其他玩法的兴趣时,作为教师,我应该更加尊重幼儿的意愿,还是多多带动幼儿探索其他方法呢?(北京市第二幼儿园 张京)

曼达拉编织“小能手”婷婷总是选择同一种柔软的毛线,并以很快的速度缠绕出她最擅长的花纹。在教师的说服下,她挑选了粗一点的毛线,开始尝试编织,但依旧采用她最擅长的方法。编织完成后,她又回到原来的材料和方法的轨道上……这样的画面,在幼儿园教育的现场,可以说是时常可见的。针对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要深入开展探讨,首先就要将问题的核心明确出来,也就是区域活动的本质与幼儿重复行为的价值。

把握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发生在区域活动中。区域活动是一种尊重儿童差异的个别化教育,包括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学习风格与学习节奏。美工区是幼儿园各班级常设的活动区域之一,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欣赏与创作的场所,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重要的补充形式。美工区可以满足对美术有兴趣的幼儿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美工区材料的投放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配合美术教育活动内容,做到分层多样且定期更新,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教师不妨调动家长与幼儿的积极性,共同收集材料,分门别类地放置,以便于幼儿取放。

从幼儿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的、自由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等自主选择,自己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等。婷婷手指灵巧地在毛线中穿梭,可见婷婷确实对于这种编法非常娴熟。基于区域活动特别强调儿童的自主选择、自由表现,所以即便她已经熟练掌握这种编法,但对于选择何种粗细和材质的毛线、如何编织曼达拉,也依然应该由婷婷自己来决定。在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下,婷婷虽然尝试了新的毛线,但似乎还是有点不太情愿。因此,在这个曼达拉编完后,她依旧选择了原来的材料,采用了原来的编法。

从环境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中环境是开放的、变化的。在区域活动中,各个区域之间应该是开放的、联通的,便于幼儿自由出入,也便于各区域之间的交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尤其重要,随着幼儿需要、兴趣、发展水平的变化,区域活动的材料须不断更新,以支持幼儿在原有水平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案例中,为了让幼儿能够创作出不同风格和纹理的曼达拉,教师投放了各种材质的线绳和不同形状的木棒,多元材料的投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探索和创意,这是值得肯定的。

从教师角度来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更多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体现在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上,隐性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此外,教师的支持还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上,如激发幼儿的兴趣、观察幼儿的表现、提供适宜的支架等。案例中的教师为孩子们创设了有准备的环境,在孩子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但对于尊重幼儿意愿还是鼓励幼儿探索尚存在些许困惑。

理解幼儿重复行为的价值

案例中,教师的困惑主要来自一方面希望鼓励幼儿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另一方面期待激励幼儿尝试新事物,充分释放潜能。作为教师,有这种期待是人之常情,说明教师对幼儿是充满爱意的,是关怀幼儿成长的,因此期望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过,在面对困惑时,我们不能被感性的爱扰乱思路,而应看到幼儿重复行为所体现的重要价值。

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一般将重复行为与无所事事关联,认为其与机械学习一样盲目、缺乏想象,不少教师都期待孩子们可以尝试新事物、探索新技能。然而,皮亚杰、蒙台梭利与罗恩菲德等,却将重复行为视为儿童精神能力的特征。譬如,罗恩菲德认为重复行为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寻找秩序、自我肯定以发展控制力的需要。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出幼儿教育的两条原则之一就是重复练习,在敏感期的幼儿如得到能满足其内心需要的任务,他们就能聚精会神地独自反复进行练习。在伊莱恩·科汉和鲁斯·盖纳合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中,也提到“用程式化的方式反复画一种熟悉物体的六七岁儿童并未丧失创造力、观察力或智力,相反,他们正在组织周围的世界,并竭力赋予这种组织一些逻辑性。他们在思考,他们形成的程式或图式并不意味着镜子般的反映特殊的物体”。可见,幼儿的重复行为能够体现一些儿童发展的重要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当然可以鼓励幼儿探索材料的性质与使用方法、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但如果儿童愿意,也可以只进行重复表现。因为重复能满足幼儿充分理解的需要、熟练操作的需要等,从而使幼儿巩固经验、获得自信,收获成就感、掌控感等。在上述案例中,婷婷在熟练操作的过程中,她的各种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探讨教师进一步支持的策略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结构化程度较低的一种活动。一般而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是间接的,要在给予幼儿自主权的同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陪伴幼儿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具体而言,教师在支持幼儿在美工区中的艺术学习与探索时可以注意下述方面。

首先,尊重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允许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学习与发展。幼儿自由选择并自主发起美术活动,可能是个别活动,也可能是小组活动;可能选择这种美术材料,也可能选择那种美术材料等。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艺术兴趣,不要强求幼儿非得按照统一的方式与步调进行艺术学习,或者按照教师自身的想法开展艺术活动。在案例中,教师不妨先尊重婷婷的需要与兴趣,毕竟婷婷玩的时间并不长,教师可以认真分析其重复行为的类型与价值。

其次,鼓励幼儿大胆感受与表现。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加凸显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很少直接干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案例中,婷婷在教师鼓励自己选择新材料、探索新编法后,还是愿意坚持原来的材料和玩法,这是无可厚非的。教师不妨鼓励幼儿大胆地感受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美,通过美术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等。

最后,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尽量不要限制幼儿和干预幼儿,更多地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等角色。只有这样,幼儿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践行自己的想法,自由自在地探索与交往。当然,当幼儿在创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管是认知冲突还是情感困惑,教师都可以用适宜的方式给予幼儿帮助与支持。在案例中,教师提出建议后,婷婷并不是特别情愿,可能是因为时机还未成熟。如果婷婷对原有的材料和玩法逐渐失去兴趣,教师就要适时提供各种支架,如创设曼达拉作品展示区,给予幼儿更多仔细观察、用心欣赏曼达拉的机会,在旁边采用其他玩法编织曼达拉等。通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影响,婷婷应该能欣然接受挑战,也许还会主动探索新材料和新玩法。

此外,案例中还提到,幼儿大多热衷于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完成一个编织作品,之后便失去了探索其他方法的兴趣。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反思,自己提供的支持是否足够充分。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判断幼儿失去兴趣的原因,再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宜的支持。譬如,幼儿可能不清楚其他形象如何编织,继而产生畏难情绪,那么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形象的编织作品供幼儿观察、欣赏,也可以在旁边编织相应形象的作品。或者,恰巧其他幼儿在编织某个幼儿可能感兴趣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同伴交流等。这些社会性的相互作用,都是幼儿美术创作的良好支架,能够帮助幼儿获得心灵的滋养,轻轻唤醒幼儿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与创作的热情,让幼儿不仅学会了用眼睛观察世界,更学会了用心感受生活。

读编往来

读完《教育家》2024年9月第3期《沉浸式自然角诱导区,展现环境教育新样态》一文,如何更好地把大自然请进幼儿园,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引发了我的思考。

请什么,让幼儿更有探索欲?将幼儿感兴趣的植物引入幼儿园,可以是绽放花朵的植物,也可以是等待播种的种子。种植方式既有传统的土培,也有创新的水培或沙培。幼儿会惊叹不已:“原来并非所有植物都必须依赖泥土才能生长!”“土豆长出的小苗竟然也能开花结果,只是果子不能食用!”

怎么请,让幼儿更有参与感?教师应积极成为幼儿探索旅程中的支持者,与幼儿携手设计并布置自然角。鼓励幼儿自主参与,让他们添加代表季节变化的元素,如小蝌蚪、蚕宝宝等,与同伴、老师分享这份新奇与喜悦。通过提供保护与支持,营造温馨、接纳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如何支持,让幼儿更能保持活动的持续性?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他们所需的种植工具,提供纸、笔、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的工具,支持他们种植和观察记录。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进入自然角进行各种活动。这不仅包括专门的探索时间,还可以利用入园后、过渡环节等碎片化时间。

(北京市大兴区第十幼儿园 张馨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