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衣服”的教师成长记

2024-11-20 00:00:00吴金桃
教育家 2024年43期

幼儿园教师的成长有秘诀吗?

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薇薇安·佩利有一个坚持数年的习惯,她每天都会把和孩子们的对话录下来,第二天一早一边听录音,一边记录孩子们的语言,从而理解孩子并寻找教育的契机。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的成长路径非常多,而锲而不舍的观察、倾听、对话与支持,是务实而又长效的秘诀。以我所在的幼儿园为例,有一位教师给孩子们讲了《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以后,孩子们便对“衣服”充满了探索兴趣,这显然是一个好的主题活动的前身,但该教师比较犹豫,原因是她不会做针线活。我给她的建议是:“教师拥有的特长和技能有时候反而会成为自己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的阻碍,正因为你不擅长针线活,所以正好和孩子们一起以学习者的心态共创这个主题课程。你不妨听听孩子们是怎么想的。”

基于“一对一倾听”,教师有了诸多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当教师急于给孩子们一个答案的时候,能够等一等,去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一个孩子提问:“这个故事里为什么只有爷爷,奶奶到哪里去了?”于是教师鼓励孩子们针对问题畅所欲言,有的孩子说奶奶去跳广场舞,有的孩子说奶奶去找掉落的扣子,还有的孩子说奶奶去超市买菜。教师发现,原来孩子们对家庭结构非常感兴趣,于是带领全班孩子共同创作了一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之奶奶去哪儿了》。

第二个变化是教师不再纠结于自身技能是否足够。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以后,班级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多变化,一个新的区角诞生了,里面放了几个空柜子,供孩子们搜集陈列“衣服”主题活动相关材料。有的孩子搜集了衣服的标签,有的搜集了针线,有的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纽扣,教师还找来了服装店里使用的模特架子。教师因为没有相关技能,所以没有先入之见,她会蹲下身向孩子们学习,共同拓展课程的宽度。

第三个变化是教师进一步理解了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在“衣服”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个孩子对设计裙子充满了兴趣,但是班级布料的品种较少,不能满足孩子们真实的需求。教师在耐心倾听了孩子的想法后,便向我求助,我联系了一位服装设计师朋友并获得了很多美丽的零碎布料。这些布料给了孩子们创作的灵感,他们通过服装绘本、时装杂志,学习设计裙子。其中有一个女孩,一直想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一件婚纱,后来我们才了解到,她的妈妈再婚了,即将举行婚礼。于是我邀请服装设计师来到班级,带孩子们学习测量、剪裁等技能。后来女孩的梦想成真了,她为妈妈设计了一件迷你版婚纱。那一刻,教师为走进了女孩的内心世界而感到欢喜。

第四个变化是教师实现了对个体的充分关注,以及一对一的支持。班级里有一位特殊的孩子,她患有家族性疾病,生长比较迟缓。教师通过不断地倾听,寻找契机,发现这个孩子擅长使用针线,于是教师就支持她组建了缝补社。我和教师们经常寻求缝补社的帮忙,尽管孩子的针脚歪歪扭扭,但是他们专注的样子让我们为之动容。幼儿园举办毕业典礼时,这个班级举行了一场时装秀,这个孩子也自信地走上舞台,穿着自己设计和缝制的衣服,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动到流泪。“一对一倾听”让教师发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和长项,从而提供舞台,让孩子熠熠生辉,这正是教育工作者幸福的源泉。

第五个变化是教师更加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在上文讲述的案例中,教师为了支持孩子们学习,阅读了更多的绘本以及绘本理论,还学习如何使用针线、如何染布、如何染出花纹等技能,同时再度学习儿童心理学,深度理解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学习热情又反过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