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教学路径多维探寻

2024-11-19 00:00:00仲伟媛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深度学习

摘" "要:在教材文本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展开优化升级,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是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清晰鲜明的指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立足整体性教学视角,从微观角度突破,对导学路径展开多重规划设计,开启学生的多重思维,增强课堂活力,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9-0046-02

深度学习是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锤炼了学生的多重能力,帮助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完成知识内化,实现思维品质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历史教学中,高品质教学是在联想与结构、迁移与应用中获取知识本质,由表及里,实现认知进阶,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一、信息搜寻,明晰学习线索

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浅度学习。历史学科涉及维度广,学习内容呈现丰富性、多元性。教师要抓住历史学科独特属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出发,对基础知识展开搜寻。新课改下的历史教材是以大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各类知识有序嵌入教材文本框架中的。为此,学生在搜集文本信息时,要找到学习线索,明确切点选择,通过标题的解读,进入文本核心,获取核心人物或事件,完成知识串联以及认知体系构建。

教材文本中呈现的知识存在若隐若现的关联性。要想在知识之间找到关联对接点,教师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深度感知、精准探寻知识的钥匙。对标题展开系统完整解读,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教学统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短,但开通大运河、创科举取士制度,这两项功绩不可磨灭。教师引导学生速读文本,让他们以关键词圈点勾画的方式,搜集隋朝建立、大运河、科举制等关键信息,让学生在深度阅读文本中,精准梳理学习线索,整合相关信息资源。

二、文本重构,实现深度感知

高品质课堂构建的重要标准是对文本的解读分析,文本解析系统全面深刻,使教师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容易陷入一种固化思维与分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过程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科教学步骤,也要进行创新优化,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文本重构并不是替换文本知识点,而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将各个模块进行重新组合,规划出契合度更高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在学习活动初期,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教师可以先将学习重点、难点展示,以成功激活教学活动。教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节课内容时,为了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教师结合诸多风俗习惯的相同点,给学生带来很大触动。“大家知道中国、朝鲜、韩国之间在饮食、语言、习俗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对比式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的材料,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探知视野。

在打造高品质课堂的同时,精准对接学生认知起点和兴趣点,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让内容模块以崭新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文本重组呈现鲜活性、实效性。

三、活动开发,延展认知维度

多元活动融入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活动设计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知和体验,还能很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为达成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活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从活动内容、形式的选择,活动呈现过程以及活动展示等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活动设计更加灵动,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思维灵动鲜活,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将他们引入文本中,实现生本文本思维认知碰撞,彰显教学动态化呈现。教学“宋代经济的发展”时,教材从农业、手工业等视角进行切入。为了更好地展现宋代经济的繁盛,教师展示《清明上河图》部分内容,让学生从中寻找宋代经济发展的依据。教师还设计了“街头采访”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说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原因。在深度阅读中,学生吸收知识,内化为自己独特的认知,形成语言进行表达。

设计历史活动时,教师要从普适性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可供选择的多重活动,让他们沉浸在主动参与中。无论活动形式如何革新优化,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文本展开,如此才能有效彰显教学价值。

四、以评促教,激发主体活力

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机会和优化契机。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展开评价,历史教学需要多重因子展开交互融通,在此过程中,评价作为连通教学要素的桥梁,其定向引导功效的发挥是无可替代的。为提升教学适配性,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将评价引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和步骤中,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在系统分析与梳理中,使学生对自身能力、品性有清晰的认知,激发学生的主体活力。

深度学习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教师、学生都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将认知和观点展现出来,形成认知对接。教学“明朝的对外关系”时,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内容的阐释,激发学生的感知热情,帮助学生精准把握相关知识。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自我评价,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任务,并发动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点,在展示中进行自评,以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及时反思,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要深度理解新课改理念,挖掘文本内容主题以及内涵,找准教学切入点和突破点,激活学生思维认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教师可以进行信息搜寻,明晰学习线索;借助文本重构,实现深度感知;以活动开发,延展认知维度;发挥评价功用,以评促教,激发主体活力。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把握历史课程的内在结构,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0期)2016-12-15 11:50:53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1:10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9:50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