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邂逅”德育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2024-11-14 00:00:00王虹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0期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小学学段整体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板块,同样也是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让学生可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教师要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组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文首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积极意义和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从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借助文化传承社团,打破人际关系坚冰;结合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个案咨询活动;组织传统文化实践,融入多元心育知识;营造多彩校园环境,给予学生心灵温暖五个方面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的具体策略加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59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小学作为基础学段的教学场所,应当肩负起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使命。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学习,还应当包括品德素养上的培育。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因此,需要一定的正确德育思想和德育观念的引领。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入手,从中汲取更多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辅导,以期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提供借鉴。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积极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常识和知识,从而在这些知识的指引之下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利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可以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坚守道德底线。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也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促进作用。

2.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德育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弱,容易被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打倒。这也使他们不容易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信心,也不愿意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挑战。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课堂上便可以为学生注入强心剂,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既能够拓宽学科教学路径,同时还能够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积极价值。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自己,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这对于他们的道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将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融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让学生以传统文化故事中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生可以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去吸收有利于自己的部分,汲取历史的教训等等。总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德育内容和心理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的心胸更加开阔,眼界更加开阔,能够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场景对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调整和重新树立。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困境

1.缺乏实践活动渗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虽然存在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能够让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实现有效渗透,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困境。首先表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缺乏实践活动的渗透。由于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客观环境和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使许多学生缺乏参加活动的途径和机会。而教师也很少会组织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实践和体验活动,大多通过口头教育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该种方式不利于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学校应当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手段,为学生营造多姿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2.跨学科意识不足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存在的另一问题是跨学科意识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分属两个不同的板块,而这两个板块的内容缺乏有效融合和连接。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具体策略

1.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有着灿烂的文化瑰宝和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录着古人的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伴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的入侵,许多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文化观和历史观,崇尚西方文化,而对我们的古代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信心。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以传统文化切入,通过给学生讲述传统文化故事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过程就是让学生回顾历史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以史为镜的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个特殊的传统文化故事讲述栏目,一方面,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讲述具有特殊意义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由衷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传统文化故事,既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神话故事,然后面向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和教师讲述故事。在讲述后,教师可以同学生一同探讨故事的深层含义以及所蕴藏的哲理。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当时的先进性,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探索自然和改造世界的勇气。通过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环节,学生能够对距今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更加独到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借助文化传承社团,打破人际关系坚冰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属于一种跨学科教学活动。在当前新《课标》的引领之下,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主要趋势。各学科的教学应当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念形成有效衔接。考虑到当前阶段的学生可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困扰,如学生不知如何与班级中的同学友好相处,无法融入整个班集体等等,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文化传承的契机为学生组建与文化传承相关的社团,并组织学生在社团中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如此,学生既能够借助社团来传承传统文化,习得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德育知识,还能够打破人际关系的坚冰,与班级中的同学友好和谐相处。

例如,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视角出发,在考虑到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之上,在班级中组建一系列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社团,如教师可以组建剪纸社、泥人社、风筝社、陶土社等等。而班级中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特定的社团。社团的加入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他们也可以在一同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打破人际关系的坚冰,拥有更多与周围同学交流和相处的机会。加入同一个社团中的成员既能够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也拥有更加相似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如加入风筝社的学生,可能更活泼好动,更愿意在天气晴朗的田野中或公园中放风筝;而加入剪纸社的成员性格可能更为安静,更愿意坐下来进行剪纸设计。

3.结合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个案咨询活动

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心智上也不甚成熟,同时,他们的经验和阅历较少,因此很容易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引路人,应当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指引,让感到迷茫和困惑的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可能班级中的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差异或者是成长环境上的不同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教师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投入较多的耐心,并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单纯的说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不妨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案例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道理。

例如,班级中的一名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和共情心,导致她和班级中其他同学的相处并不融洽,也造就了他自卑、孤僻的性格。考虑到这名同学的现状,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事例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讲魏徵直言进谏李世民的故事——魏徵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经常直言不讳劝谏李世民。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作为一个皇帝的李世民是如何对待臣子的直言进谏的。正是因为李世民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才打造了大唐的太平盛世。因此,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告诫这名同学,应当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多替他人考虑,如此才能够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真谛。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使学生吸收历史故事中的经验,纠正自己的行为。

4.组织传统文化实践,融入多元心育知识

实践活动是当前小学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同样也是帮助学生进行素养培育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活动。在组织和参与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从中习得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展戏曲进校园、传统建筑的参观和游览活动等等,让学生借此机会培养自身协同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核和理论指引,值得当下阶段的青少年学习和传承7ff07faa002a81480bc169b4abe24e954dae0f84acc460211d912fb15328bb06

例如,学校可以面向学生举办“戏曲进校园”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了解戏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前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知之甚少,同时也缺乏对学习戏曲的热情和积极性。而“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便能够有效将学生带到戏曲的世界中,引导学生学习唱念做打。“戏曲进校园”活动可分为不同的环节。如在环节一中,学校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戏曲服饰,让学生试着穿一穿戏曲中的传统服饰,感受戏曲表演舞台的魅力;环节二是“学唱戏曲”,即教师可以准备一到两段经典的戏曲,带领学生一同学唱,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在体验戏曲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渗透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如让学生结合戏曲舞台感受“人生如戏”,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体验人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营造多彩校园环境,给予学生心灵温暖

外在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要面向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中感受到来自环境的温暖和善意。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可能由于感受不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温暖而出现内心封闭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在集体环境中拥有更强的认同感和融入感。例如,学校可以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中张贴一系列温暖的标语,让学生时刻都能够受到标语的鼓舞和激励;另外,学校也可以创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参与和组织文化节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学校也可以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友善的氛围。

例如,为了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彩,且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温暖和支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传统文化节主要是通过一些小的摊位宣传某一种类型的传统文化,并邀请学生进行体验和参与。如为了向学生宣传漆扇文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准备好漆扇制作的原材料,如五彩缤纷的油漆以及空白的扇面,然后请来摊位前参观的其他学生体验漆扇的制作过程;为了向学生宣传书法文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同在摊位前试着用毛笔书写,而那些优秀作品还可以放到摊位上进行展示。融洽的校园文化节氛围能够进一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温暖。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两者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体验,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如梅、吴瑾纯《小学中段德育活动的跨学科结合——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音乐为例》,《情感读本》2023年第3期。

[2] 李丽娟《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探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华夏教师》2023年第4期。

[3] 唐先武《以德育为基础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贺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z1期。

[4] 邰兴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双向结合路径分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18期。

[5] 冯艳荣《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科学咨询》2022年第12期。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小学心理健康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 BY[2024]G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