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域下高中小说教学微主题化的路径探究

2024-11-14 00:00:00郭湘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0期

摘 要: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任务的设置和情境的构建,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将学习任务群与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相结合,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推动高中文学教育的深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的要求和相应策略的探讨,为语文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高中小说 微主题化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35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创新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育领域,如何有效地传授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而高中小说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既需要传承文学精髓,又要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境,因此,教师迫切需要探索适合当前时代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任务为导向、情境为依托,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其综合素养,将学习任务群与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相结合,有望为教育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和方法。

一、学习任务群对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提出的要求

1.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

任务群强调了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的重要性,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生动有趣的任务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交流。为此,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通过引入精彩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会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任务群要求教师针对高中小说的特点,充分利用微主题化教学的优势。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将小说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方面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启发。通过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情感投入。

2.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学习任务群对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的要求还包括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在任务群中,教师应通过合理设计任务情境和指导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对于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而言,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展开独立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节奏进行学习安排和时间管理。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并通过合作探讨来达成共识。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教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种引导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3.为个性化的小说文学读写学习留存空间

学习任务群对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的要求还包括为个性化的小说文学读写学习留存空间,在任务群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空间和方式。针对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式。这包括提供多样性的文学作品选择、灵活的学习进度安排以及个性化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微主题化教学过程中展示个性化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和发挥空间,通过为学生留存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将小说教学内容进行微主题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任务群中,教师应该根据微主题化教学的理念,精心设计和选择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相关的微主题,并将其有机融入高中小说的教学中,通过微主题的引导和展开,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理解和分析文本,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主题。针对高中小说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选择多样性的微主题,涵盖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如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意义表达等,以丰富学生的视野。通过微主题化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本,还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这种针对性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任务群背景下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策略

1.研读新《课标》,聚焦任务群,把握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策略的设计应立足于学习任务群需求,并紧密结合新《课标》进行研读。此举有助于聚焦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能够培养必备的素养和关键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科要求和学生发展目标,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微主题化教学内容,使之既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能够理解小说的表面意义,更能够深入挖掘其中的主题、情感以及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因此,研读新《课标》、聚焦任务群,并把握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是构建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关键一环。

例如,研读《故都的秋》所蕴含的教学价值,我们可以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课文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描绘北平的秋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深沉。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情景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诗意和意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文学鉴赏与表达任务群”,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五个秋景,学生将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思维。通过这样的微主题化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美学意义和情感内涵,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任务群情境的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小说选文的教学价值,设计微主题化教学

通过深入分析选文,教师能够发掘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微主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层面,更包括了对当下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启发和反思。因此,在设计微主题化教学时,教师需要全面考量选文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将小说选文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微主题化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针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小说选文,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深厚的教学价值,并设计微主题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这一选文,学生可以深刻领悟到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故事中展现了贾府内部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贾母对黛玉的疼爱、王熙凤的虚伪与张扬、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等,通过分析这些角色关系,学生可以从中感悟到人性的善良与复杂,以及家庭关系中的矛盾与挣扎,进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该选文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黛玉作为一个女性角色,面对家庭的安排和社会的压力,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立和坚强。然而,她又受到了传统礼教的束缚和家族利益的影响,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通过对黛玉的塑造和对其处境的描写,可以引发学生对性别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关注。针对以上教学价值,我们可以设计微主题化教学,以“家庭关系与人性多样性”和“古代女性的命运与社会地位”为主题,展开教学。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对话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例如,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任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小说,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女性命运并对现代社会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价值观形成。

3.巧妙设计任务群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任务群情境的设计应当紧密结合选定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创造出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的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性和紧迫性。通过巧妙设计任务群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此外,任务群情境的设计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其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林教头分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生存挑战任务群”情境。学生将自己想象为林冲,被迫流落草料场,并遭遇大雪封山。教师将课堂布置成类似荒凉神庙的环境,学生们需要通过一系列与故事情节相符的任务,如寻找食物、搭建简易住所等,来模拟林冲在神庙中的生存环境,这样的情境设计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紧张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勇气与正义”微主题化教学。学生在扮演林冲的角色时,会经历种种困难和抉择,如何面对挑战、如何保持正义和勇气,都是需要思考和行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探讨正义与背叛、勇气与妥协等价值观念,从而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这样的微主题化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故事情节,还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通过巧妙设计任务群情境和微主题化教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4.运用微主题分析框架,深化高中小说教学内容

微主题分析框架,能够帮助教师深入剖析选定小说的微观主题,挖掘其中的深层次意义,从而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微主题分析,教师可以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语言运用等要素有机结合,深入探讨其所蕴含的丰富主题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逐步把握作品的核心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运用微主题分析框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还能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结合《阿Q正传》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运用“人性探索”微主题分析框架,深化对小说的理解和教学内容的挖掘。通过分析阿Q这一典型人物的形象和命运,学生可以深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阿Q身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压迫,他采取了一种自我陶醉的“精神胜利法”,但最终却陷入了可悲的自贱境地。通过对阿Q人性的分析,学生可以思考人的自尊与自卑、自尊与自贱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行为选择和心理变化。围绕《阿Q正传》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人性探索与社会现实任务群”,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微主题和人性。通过讨论阿Q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和行为表现,学生可以分析其所代表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进而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塑造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社会意识,通过运用微主题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深化对高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学习任务群对高中小说微主题化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还能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空间,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我们有信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广大教育者在实践中更好地开展高中小说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学习之路铺就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舒斌《开启文学教育的任务群模式——“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解读与教学建议》,《湖南教育》2020年第7期。

[2] 杨九俊《“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6期。

[3] 郑桂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语文建设》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