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策略探讨

2024-11-14 00:00:00成小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0期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只有打好语文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项能力就是朗读,因此,学生进入小学后,教师的朗读指导十分重要。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在理解课本中的内容时会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不断朗读,可以提升语感,从而能更好地对语文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通过反复进行朗读练习,帮助学生实现语言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 朗读指导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29

任何一篇语文作品当中都寄托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学生在朗读中要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语言的形式抒发出来,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朗读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感,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掌握更多语文当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需要通过朗读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提升,能够为后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朗读指导的作用

1.强化语言技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但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并且具有很强的求知意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对本阶段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掌握。借助朗读训练,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运用正确的词汇与别人进行交流,当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寻求帮助。语文学科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要打好语文的学习基础,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不仅能提升语文表达能力,还能掌握语言技能,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从而对朗读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

2.提升智力水平

语文学科当中所需要记住的内容相对较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内容,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度,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课上将学习的内容全部吸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语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合理解的文章内容,从而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低年级学生只有对文章内容充满了好奇心,才会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更容易进入自我思考的状态,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通过教师的指导也能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加专注,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3.开阔视野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行业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习语文课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对教材文章进行阅读,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新的元素,要不断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学生掌握的知识足够丰富,才能逐渐开阔视野。朗读教学有助于低年级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大量的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并且能涉猎多个领域的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学生逐渐对语文学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就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盲目地通过自身经验来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甚至有的教师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学生书写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有的教师会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相对较少,不利于开展朗读教学活动,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敷衍,以至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逐渐降低。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思维能力方面都比较薄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显得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学生除了反复进行书写练习,很难对语文课文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

2.涉及的内容相对单一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有所提升。但从目前大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分析,很多教师都是针对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热情并不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朗读文章,大部分都是源自课本中的内容,班级中的学生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采用统一的朗读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升。

3.缺乏有效指导

小学阶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盲目地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朗读,不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导致朗读教学工作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是解决疑问的过程,教师要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学生不断思索的过程才是朗读水平和思维水平提升的过程,大部分低年级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朗读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才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停滞不前。

4.学生水平的差异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教师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方式,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都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积极主动,而有的学生却不愿意配合,一般在朗读教学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都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而有部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朗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只是盯着课本中的内容而并没有出声朗读。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种情况,这部分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对朗读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对策

1.扫除朗读障碍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相对较少,在开展朗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因为识字量的原因导致朗读教学受到阻碍,所以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之前要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当学生的识字量逐渐提升,朗读教学工作才会开展得更加顺利。为了确保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教师应该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同一篇课文至少要阅读5遍以上,要将不会的生字词进行圈画,不理解的词汇要借助字典或者询问家长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对课文内容中不理解的地方要进行批注。课上和教师进行交流,解决预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疑问,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文字内容进行反复书写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

2.保持正确的朗读状态

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要具备良好的朗读态度,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帮助学生提升朗读的兴趣。无论学生朗读得好与坏,教师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提升学生的朗读自信心。只有学生对朗读具备一定的自信,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气息更加平稳,也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自身状态融入进去,才能通过朗读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发现语言的魅力,反复进行练习后,错字漏字的情况也会逐渐减少。教师在朗读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完全将学生的情绪带入语文作品当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状态,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要防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唱读或者拖长音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朗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朗读:先看,再想,最后是读,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朗读,有助于朗读效果的提升。

3.选好朗读的文本

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文本内容的选择,文本内容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朗读文本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包含年龄、基础、能力以及兴趣等方面。一般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本内容,大多都是和诗歌相关的或者和科幻文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而且低年级所学习的古诗内容是比较朗朗上口的,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多阅读古诗词,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语感,后期在初中阶段学习语文时也会更加容易。课本中所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不同类别的读物。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朗读效果。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积累很多字词,还会掌握更多好词好句,并且能了解更多描写人物和景物的方式,这对于学生后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4.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朗读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集体朗读的方式,在这种朗读方式下,学生只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在朗读过程中缺乏情感,所以学生很难对这样的朗读方式产生兴趣。在朗读学习当中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至于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为了帮助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会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和生活相关的各类视频素材,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语境,激发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会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教学当中。

例如,在学习《升国旗》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天安门广场庄严又神圣的升旗视频。这篇课文是一篇儿歌,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让学生对升旗形成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了解升旗的基本礼仪。儿歌短小精悍,短短的几句话中有叙述、有抒情,传达了国旗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升旗的庄重,充分表达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这篇课文描写了小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实现朗读教学的多样化

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才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学生才会逐渐对朗读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课件,也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视频等,充分将课堂氛围调动起来,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黄山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山上石头的不同形态,感受黄山的巍峨耸立,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们闭上眼睛去感受自己身临黄山的感觉,如果此时此刻就站在黄山脚下,是否也能看到同样美丽的景色。以这样的方式来欣赏课文内容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低年级的学生适合这种鲜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水平。

6.注重朗读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的关键,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以往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只是轻描淡写地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提升朗读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首先,从教师角度就要意识到朗读评价对于学生朗读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其次,要认真了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朗读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表扬,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而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要委婉地指出,帮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所提出的指导方案,及时对自身的朗读状态进行调整,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能力水平就会有所提升。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使整个课堂氛围更活跃,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比拼,分别进行朗读,再由其他小组进行投票,选出朗读最好的小组,教师对于表现最好的小组要给予奖励,这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其次,教师要善于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再次,所要选择的朗读文本要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最后,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有助于低年级学生提升朗读能力水平。朗读能力水平的提升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能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也能不断丰富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强丽雅《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年第4期。

[2] 张瑞霞《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表演性朗读的实施策略研究》,《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3] 周芳《创奇妙之法,寻悠扬之声——浅谈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朗读的教学措施》,《新课程》2021年第19期。

[4] 朱建华《技巧,兴趣,训练——浅谈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天津教育》2020年第23期。

[5] 吴妙红《以读为本 奏好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技巧》,《考试周刊》2020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