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4-11-14 00:00:00赵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0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入手,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然后阐述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流程,最后提出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21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将一单元或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并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本文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究,旨在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特点

(一)实践性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获得的知识,它的本质是一种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参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类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切身体验中持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质。另外,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全面性

新《课标》明确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具备的各项核心素养,既包括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基础素养,也包括文化理解、审美情趣等更高层次的素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一些文字和语句,而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需要全面考虑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而对各课时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能够在每一课时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应用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表达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在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有一种认同感,使他们有一种持续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教师们就可以通过读一本小书《我变成了一棵树》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要保护自然中的每一株植物,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做些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已经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要尽到自己的义务。概括来说,核心素养要求以生活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知识。

(四)针对性

“核心素养”是一种与普通教育目标相区别的、有明确指向的概念。首先,“核心素养”在语言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其次,“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语文应用能力的自主构建;“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课文内容分开,教师只对某一点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影响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使用单元整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在重复的阅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另外,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教学,也有助于学生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由于他们必须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从中归纳出某些规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本中的故事、寓言内容丰富,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汇量,也可以锻炼其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整理自己所掌握的词汇,在词汇的积累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质。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教师可以用“地方+时间”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归纳,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使他们体会到一种不一样的写作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新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要想让核心素养落实到单元整体教学中,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新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核心素养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缺乏一定的核心素养,所以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让教师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工作。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依据来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这样的评价方法也有可能导致片面和单一的问题,这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为此,只有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评价制度,但是大部分都是以某一科目或某一知识点为基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一个课程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之后,要对它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是很困难的。目前,我国学校的评价制度还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一等诸多问题,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单一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应当以听、说、读、写四种教学方法为主,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但往往由于教师对大单元整体教学不够了解,因此,经常出现用单一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情况。例如,在朗读课文时,有的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认为只要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而有的教师则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进行评价,通过考核学生的理解程度来判定其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四)教学目标过于宽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转化,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过于含糊笼统,只是简单地提出“对教材内容深入分析”“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等类似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五)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的教育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应地,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学生上课的时候,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了解,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与激励。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课文,但是不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识。这将会影响到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因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成绩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进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使得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不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效调节,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应该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评价标准。

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前应明确教学目标

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前,教师需要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例如,在教学《端午粽》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学习内容等方面入手,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前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能按要求说出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能结合插图体会作者写节日习俗时的心情变化”等。

(二)实施K1WsLxbPG2vcQ9gn7QSmXQ==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评价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整体教学评价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上,注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其次,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注意激励。评价就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并使他们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最后,评价的主体应当多样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一师一课”模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如语文教师、学生家长、同学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们应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上,而不是考出了多少分。

1.关注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直接关系着单元整体教学的成效,但很多时候由于教师自身经验不足或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等原因,致使学习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确保学习目标得到切实有效的达成。

2.关注学生差异性

不同学生的基础与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他们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位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所以要让教师真正参与到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教学设计环节,要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分析,将重点内容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保证评价标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在评价反馈环节,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使其获得全面成长。

(五)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

1.以单元教学为基础,构建小学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各单元进行整合,打破传统的分科、分块式的课程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将相关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并进行适当地重组和拓展,从而构建出具有层次性的语文知识体系,使之成为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

2.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使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

教师通过制订适当的评估指标,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增强自学意识。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语言科目之外的其他知识,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己的责任心。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以整体、系统的理念为指导,依据单元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等,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重组和整合,构建以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学体系。要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体系,需要立足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课程标准等,通过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确定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新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等途径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嘉翊《统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江苏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2] 张欣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个案研究》,北华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3] 冯东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行动研究》,伊犁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