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文强调了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文章提出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如增加课前热身、自觉树立师德、开展活跃游戏、强化师生互动、优化鼓励评价、设计开放作业等措施,打造一个轻松愉悦且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课堂氛围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17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一旦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积极的情绪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知识,而且大大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活力,优化了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平等、轻松、和睦、参与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
一、课前热身引发课堂氛围
上课开始,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课间的松散状态中,这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听歌、背古诗或者课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切换状态,将注意力逐渐转向课堂,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还可以搜集一些与新课相关的有趣故事或者科普知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在课前,用课外知识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那些注意力较差的学生帮助很大,他们能够获得很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当今时代,新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的课前热身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有趣动画,在课前播放,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又或是利用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在课前播放一些幽默风趣的语文知识短视频,或是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创意短视频,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由于电脑的广泛使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语言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例如,在学习《金字塔》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用金字塔影像视频进行引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自发地从内心感叹“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社交媒体互动热身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班级群里提前发布一些有趣的话题或任务,让学生们在课前参与讨论和完成,课堂上再进行分享和交流,营造出轻松的互动氛围。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小学语文课前热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魅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充满趣味的课堂环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二、树立师德提升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对于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通过树立良好的师德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带微笑,是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一个真诚的笑容会让学生感觉到温暖,这样直接的心灵沟通,要比一本正经的讲课更有效果。教师的严厉不是建立在表情上,而是体现在身心修养中,如果表情过于严肃,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进而会给课堂带来一片“雾霾”,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理想。教师不应误解“严师出高徒”中的“严”字,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于苛刻,而应俯下身子看学生,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与学生建立好朋友关系,真诚友好地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带给他们轻松的学习体验。
师德还体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上。教师应精心备课,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将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诚信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言出必行,对学生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的信任,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总之,教师通过树立高尚的师德,以关爱、敬业、宽容、耐心、诚信、公正等品质感染学生,能有效营造出小学语文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游戏制作活跃课堂氛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孩子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学生的思维是动作的延续,实践是智慧的来源。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直接的学习方式,它能将课本上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能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游戏教学成为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一把“钥匙”。比如,学期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行进行摘抄,把积累到的知识、语句或美图收集起来,这既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好词好句的记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之处,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积累知识,而不是一味重复地摘抄。
由于小学生独特的年龄阶段特点,游戏能够瞬间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此一来,在课堂起始,能够促使学生的兴奋点从课间活动快速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例如,在词语学习中,可以开展“词语接龙”游戏。学生们依次说出词语,必须以前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还营造了欢快的氛围,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氛围轻松且热烈。
角色扮演游戏也是营造氛围的妙招。学习故事类课文时,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演绎,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却紧张与拘束,尽情展现自己,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也可以引入猜谜游戏,教师给出谜面,学生们开动脑筋去猜谜底。这种充满悬念和挑战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享受乐趣,使课堂氛围轻松又充满思维的火花。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积极向上的气息。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语文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的好坏影响着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当的师生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完成作业,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只顾自己讲解,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将学生的理解置之度外,这样的课堂让很多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他们在课后很可能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互动模式,引入“翻转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前快速转换思维,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课堂,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专注度,使课堂更具活力和深度。例如,课前在班级群里发布一些有趣的语文小问题或话题,让学生提前思考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课堂上就会带着满满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创意联想互动或即兴创作也是增加师生互动的一个好方法。在学习某些词语或句子时,要鼓励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联想,师生一起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它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展现自己的才华。共同创作的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而且创作出的成果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在教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们积极互动交流,一问一答,多次让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热烈,让学习语文变得不那么枯燥无味,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它是一种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愿意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信任,他们便会尽力配合教师完成课堂学习,这样的师生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五、鼓励评价优化课堂氛围
优化教学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就像是课堂的指向标,指引着教学的方向。通过优化评价,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情况,这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制定更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它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积极、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看到、被认可,从而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都渴望能够被教师表扬和夸赞。评价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我评估能力。如果教师的评估不够恰当,就会让学生感到害怕或者是抗拒,这对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是不利的。
教师要注重及时性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有出色表现时,要立刻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真让教师惊喜!”这种及时的认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课堂氛围也轻松起来。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教师不仅要依据考试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合作能力等。例如:“你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表现让整个小组都充满活力,真棒!”这样全面的评价让学生更有自信,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向上。
多一些激励性评价。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减少批评指责。比如:“虽然这次有点小失误,但教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加油!”让学生在温暖的评价中放松心态,享受学习。
给予个性化评价。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根据他们的个性和特点进行评价。如“你的作文总是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这是你的闪光点!”这种针对个人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使课堂氛围轻松而融洽。
增加过程性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结果。如:“看到你这一路走来的努力和进步,教师真为你高兴!”让学生明白努力的过程同样重要,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
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他们在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过程中,增强了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意识,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民主、轻松。
通过优化教学评价,小学语文课堂将充满鼓励、支持和尊重,轻松愉快的氛围将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让他们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孩子做出评价,而不是批评。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参考使用以下评价用语:1.教师欣赏你的勇气;2.你的想法很独特;3.你是个自信而有思想的好孩子;4.别让自己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发现,或许伟大的知识就在那儿;5.其实你的声音很好听,如果你能够勇敢起来,你的朗读一定会让我们大家都感到惊喜;6.回答错了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已经举起了手;7.会提问的孩子,就是最聪明的孩子;8.你的朗读太精彩了,就像个小播音员;9.看你的作业,像是在欣赏一副有意思的书法作品;10.你已经很尽力啦,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已经离成功更近了。
诸如此类带有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优化了整个课堂氛围。
六、开放性作业延续课堂氛围
过多的作业或者是抄写,只会让学生感到负担过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变得厌学,最后破坏了课堂的生态,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糟糕。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说,他们会认为作业简单而感到厌烦,而对于学习不好的人来说,他们害怕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很难,而教师们也不高兴,这样就失去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字词的字形和含义的记忆上。教师可以减少传统的纸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使作业的完成方式更加丰富,比如,在学习了诗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拓展诗歌的内容,把它变成一个小故事。
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的特征,把强制的作业改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下,给学生分配几个不同分量和难度的问题。它既能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同时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习好的同学,教师完全可以让他们减少课外作业,建议他们多做一些教科书之外的习题;针对中、低水平的同学,在提出作业前,教师需要选择几个例题加以说明,并给予必要的辅导。例如,学完《燕子》,就可以请学生们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使得他们必须去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这样他们既学到了课外关于其他动物的知识,又培养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理念,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要学会在课堂上保护学生的自尊,调动他们的热情,要用一种民主、公正的方式,去真正地理解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和学生融为一体,避免消极、沉闷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敬教师,喜爱教师,让他们真正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 陈井礼《如何创造轻松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年第5期。
[2] 田雨臣《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吉林教育》2014年第24期。
[3] 刘林《让即时评价出彩》,《江西教育》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