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与差别化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4-11-14 00:00:00李海妮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0期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利于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活动。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从作业设计方面入手,减少作业的数量,提升作业的质量,充分发挥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变化,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与差别化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思考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有效的实践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减负提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16

“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有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压力,使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业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发挥语文作业的价值,设计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需做好充分的调查与研究,遵循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维认知,设计出多样化以及差别化的作业,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个人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任务。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变化

(一)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语文作业设计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且重视的教学内容。受限于传统教学观念,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多以书面作业为主,而作业的内容也集中于课文知识点。这种传统的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实际需求。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心态。而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语文作业的内容以及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设计出针对性、实践性以及生活性的作业。同时,教师还要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项目学习、跨学科整合的方式设计丰富的作业,将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作业评价与反馈的变化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与反馈往往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一环节能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作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完成的情况,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基于“双减”政策,作业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往的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能力的提升。在评价方式上,将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或互评,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有效评价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与差别化设计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为了全面体现出作业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多样化与差别化,教师首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思维认知、学习风格、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作业,以确保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导向,通过设计创新性以及富有挑战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学习,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外,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比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作业内容,以此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全面性原则

在语文作业的多样化与差别化设计中,除了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之外,教师还应当遵循全面性原则。即作业的内容、形式要保证全面、多样。作业设计应超越语文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设计跨学科的作业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拓宽自身思维认知和知识视野,能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也是情感教育的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还可适当融入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这种全面性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发挥语文作业的育人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双减”政策前,小学语文作业常存在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脱节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作业的实施质量,还会降低学生参与兴趣。比如,教师时常结合课本的知识设计书面作业,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所产生的想法以及实际需求。这种单一、重复且枯燥的作业内容难以使学生深层次理解语文,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作业的评价与反馈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与反馈时,还停留在对答案正确与否的判断上,往往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在反馈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教师无法有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信心。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与差别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双减”政策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趋向于更加多样化和差别化的作业设计,一是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匹配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多样化作业设计

1.优化作业内容,设计跨学科作业

从多样化作业设计的角度而言,教师首先要优化作业内容,由传统的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作业设计转变为跨学科作业设计,以此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维认知,在此基础上围绕课文设计出不同内容的跨学科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培养学生其他学科的能力。

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作为一篇童话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位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以及价值意蕴。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进行思考,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巩固课文、提升理解能力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本篇童话故事所反映出的社会现状设计一个作业,如“讨论整篇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贫穷、孤独等,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帮助他人,以及保护自己”。设计这一作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同时结合社会现状,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童话”为主题,完成“制定阅读计划”的作业,由学生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童话读物,根据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制定阅读计划并按时完成。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完整篇课文后,结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及故事中所出现的情景,绘制一幅画作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一系列插图,展现小女孩悲惨的一生。通过这一作业的设计,既能够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美术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设计跨学科类作业,能够优化语文作业内容,打破传统作业设计的思路,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学到更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丰富作业形式,设计多类型作业

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这些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基于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基于单元教学,不断丰富作业形式,设计多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以此完善作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选择多种作业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挥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势与价值。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做好对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了解单元内多篇课文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所呈现出的探究性、实践性以及生活性特点,设计出与之相关的作业类型。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深入分析,了解到本单元的主题与自然、生物有关,因此,基于这一单元主题,结合单元内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如“书面基础知识作业”,这一类作业的设计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了解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诗句缺失的部分,加深他们对古诗的记忆与理解;设计优美词句摘抄作业,让学生在阅读《燕子》《荷花》时,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探究性作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昆虫备忘录》的课文内容,选择文中所出现的一种昆虫,或结合小组学生的探究需求,选择一种昆虫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性、特征,并制作一份手抄报,进行介绍。这一类作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作业主要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比如,结合本单元的古诗三首,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绘画。结合《荷花》的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如郁金香、向日葵等,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活动,可以实现语文与生物学科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差别化作业设计

1.结合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作业

小学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个人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差异性和实际需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层次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学习完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后,教师便可将学生按照其课堂学习情况、平时作业质量、考试成绩、学习状态等方面进行有效分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基础层、进阶层以及优秀层作业。基础层作业:让学生摘录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用自己的话简述《猴王出世》的故事内容,强化对课文的理解。设计这一类作业的目的是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强化学生对课文的基本理解。进阶层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充分了解故事内容的前提下,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扮演中,每位学生需选择一个对应的角色,结合故事情节,准备一段角色独白,以表达该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想法;让学生在阅读完故事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整个故事的发展情况,充分梳理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设计这一类作业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针对优秀层作业,教师可以结合《猴王出世》所呈现出的主题,如“勇敢”“自由”“成长”等进行深入研究,说出石猴在哪些方面O7wBArK4Hii1+8V3ewMF+Q==能够体现出主题,并找出对应的语句;以《猴王出世》为基础,结合这一故事内容创作一个新故事,展现猴王的另一次冒险和挑战。设计这一类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通过以上三种不同层级作业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三)完善教学评价,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立足“双减”政策,为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一方面,教师应当明确作业评价的标准,包括作业的创造性、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标准应当具体且可操作,并向学生公开,以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如何通过作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因此可通过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的方式,让他们自主反思、相互学习与借鉴,从而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后,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比如,教师设计了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实践作业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份关于“环保”题材的作文,需体现出当前对“环保”的看法,以及生活中的“环保”该如何做起。由教师明确本次作业评价的标准,如作文内容的创意性、语意通顺度、语言准确性,以及海报的创意度、信息传达效果、色彩搭配、内容是否完整等。将评价标准告诉学生。在学生完成作业后,首先进行自评,反思自身在写作时、设计海报时的不足、优势。然后,再将作品呈现到组内,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在集思广益中总结与学习,提出改进的建议或想法。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性评价,先评价作业的质量,再评价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具体表现,并提供针对性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明确的学习方向。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了新的要求。在实践中,教师应遵循主体性以及全面性原则,不断优化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思维认知,设计出多样化以及差别化的作业,以此发挥语文作业的优势与价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与反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方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静《“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与差别化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2] 田小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科普童话·原创》2023年第2期。

[3] 叶超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新课程研究》2023年第7期。

(李海妮,1978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