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2024-11-14 00:00:00魏燕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0期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广受推崇,它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相契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而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于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以往教学模式下,单一化的写作指导,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得多数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存在抵触情绪。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结合项目式学习组织开展议论文写作教学,带领学生整合学习素材,做好写作准备,探究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开展学习迁移完成议论文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意义入手展开分析,探究有效的教学路径,以提高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项目式学习 议论文写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13

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受到新《课标》的影响,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以往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疏漏,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优化写作课堂设计,针对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写作思路混乱等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弥补和改善,开展多种形式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项目式学习与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融合,能够妥善解决以往教学的遗留问题,语文教师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结合其整体性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在确定议论文写作主题后,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学习任务群驱动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困境。在项目探究中构建议论文写作的大致框架,掌握写作技巧并开展写作实践,能够提高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成效,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优势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重视议论文写作的优化创新,联合项目式学习重新制定教学方案,能够一举改变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和表达空间。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应用能够为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探究当中,深入思考、协同合作,借助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在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以往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优势良多,其能够保障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掌握议论文材料的分析方法,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研究议论文的脉络框架,在教师的点拨下开展片段写作,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能够消除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抵触情绪,帮助学生重拾学习自信,学生在项目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另外,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分析解读收集到的信息,从中学习论证方法、提炼写作素材,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路径

(一)审题立意项目训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引入项目式学习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结合议论文写作教学开展创新实践,分解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项目探究,以审题立意为切入点,组织专项项目探究锻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掌握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弥补学生的短板,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如何论证”为例,单元隶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单元文章分析后组织写作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以从审题着手开展项目,在课件中呈现材料“习闲成懒,习懒成病——《颜氏家训》;‘忙’,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蒋勋”,让学生开展项目探究,抓住关键信息确定审题立意,从第一句陈述对象“闲”着手,抓住关键词“习”,组内交流分析“懒”“病”与“习”的关系,即“懒”和“病”是“习”的“后果”,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接着走进第二句结合陈述对象“忙”、关键词“太”,探究“太”的后果“心灵的死亡”。

在项目探究中,学生能够全神贯注,组内成员发表不同的观念和看法,在讨论后确定议论文写作的论述对象,即“闲”和“忙”,紧扣“习”和“太”这两个程度问题,组内讨论“过度的闲”和“过度的忙”所带来的危害,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此期间,高中语文教师需进行巡回指导避免学生陷入思维困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闲”与“忙”两个概念,提醒学生结合两侧材料紧扣“过闲与过忙都会有严重危害”这一主题深入探究,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确定分论点,如“1.分析概念什么是‘忙’什么是‘闲’;2.分析过闲的危害;3.分析过忙的危害;4.闲不能成懒成病,忙不可失心;5.要既不过闲也不过忙”,紧扣“闲”与“忙”谈论“度”与“量”,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探究后,教师可以邀请小组成员上台展示项目学习成果,分析材料的最佳立意,由于学生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有所出入,使得小组探究成果并不唯一,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间能够互相学习,认识到自身习作立意的不足,在教师的点拨下转变角度,运用不同的审题立意方法开展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掌握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能够避免学生在后续的写作训练中跑题。

(二)论证结构项目探究

议论文写作对学生而言难度较高,从学生笔下的习作来看,多数学生论证结构混乱,使得文章的可读性较低,限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议论文论证结构”为主题的项目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拥有不同论证结构的文章,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供学生组内讨论,分析对比文章的论证差异,从中提炼议论文论证结构类型,弥补学生的短板,为议论文写作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如何论证”为例,在对材料分析进行后,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议论文论证结构”组织项目探究,在课件中为学生提供三篇议论文,如《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不能止于道德批评》《匠心之道“守破离”》《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布置项目探究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务一:通读文章了解议论文的主题;任务二: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并绘制思维导图;任务三:对比三篇文章的论证结构构思习作脉络框架”,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合作探究,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从中提炼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议论结构,借助思维导图呈现项目探究成果,组间交流学习成果开展头脑风暴,真正掌握议论文论证结构。

(三)段落写作项目探究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联合项目式学习组织议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一举改变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语文教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开展项目式学习,能够重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针对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段落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构思议论文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聚焦于学生易出错的部分开展段落写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以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4-1《喜看稻菽千重浪》、4-3《“探界者”钟扬》为例,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两篇文章组织开展段落写作项目探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回顾单元主题,围绕“劳动”这一话题开展互动沟通,结合《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两篇文章开展项目探究,以学习任务群为引领,“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罗列人物身上具备的良好精神品质,以及佐证观点的典型事件”预留出充足的空间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学习成果,由此引出“任务二:绘制劳动主题的报纸,确定报纸的不同板块,围绕文章内容组织语言讲述‘人物’故事”,鼓励小组深入探究,在分析后开展议论文段落写作,语文教师需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段落写作后,提供范文供学生学习借鉴,从中梳理归纳议论文段落写作的注意事项,积累写作经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论证方法项目探究

论证方法的使用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中占据一席之地,语文教师需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组织开展以“论证方法使用”为主题的项目探究活动,呈现诸多材料供学生分析解读,从中提炼论证方法,了解不同论证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表达效果,从中积累经验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为议论文写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例,在课堂学习中结合单元内容组织“论证方法的使用”项目探究,结合单元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1.《子路篇》中孔子针对的问题是什么?2.《齐桓》中孟子面对什么问题而提出行王道?3.《庖丁解牛》中庄子讲了什么?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分析文章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以“孟子的论证”为例,从孟子的语言中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深入探究孟子提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的观点后一步步地说服齐宣王放弃行霸道转而实施“仁术”的论证全过程,聚焦于语段中涉及的论证手法,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的表达效果,即孟子分析齐宣王虽有“不忍”之心但却不能推及于民的主观原因,结合称霸天下的“大欲”指出求霸的危害性和保民的优越性,通过类比论证的方式引导齐宣王比较权衡,在项目探究中梳理论证方法,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在此基础上走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烛之武的论证,在课件中呈现文章片段“夜缒而出,……杨孙戍之,乃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烛之武的观点,思考“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梳理归纳,能够认识到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观点有三层含义,一是亡郑于秦无利有害、二是存郑于晋有利、三是晋不讲诚信,其中运用了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结合具体语句展开分析,学生能够从中掌握不同的论证方法,以举例论证为例,指出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方法,提醒学生一一罗列烛之武所举的事例,从中感知举例论证的表达效果,结合单元写作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开展片段写作,在学习迁移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此期间,高中语文教师需走进学生当中开展巡回指导,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比文章内容梳理举例论证的注意事项,即所举事例应实事求是、应选择广泛熟知且客观的事例。在项目探究后,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在交流中深化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创设直观的情境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围绕议论文写作主题开展小练笔,将脑海中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素材积累项目探究

项目式学习与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融合,能够一举改变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语文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议论文写作指导拆分为不同的项目探究,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审题立意后探究论证方法,接着组织开展素材积累与运用的项目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学习迁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论证方法组织论证素材佐证观点,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以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材料的积累与运用”为例,在课堂学习中,语文教师以议论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为主题组织开展项目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学生在组内交流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从教材第二单元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梳理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以及寓言小故事,并将素材进行归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的案例可以用于“民族自豪”主题议论文的写作,刘邦成就大业这一案例可以用于“知人善任”主题议论文的写作,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多种多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借鉴,能够积累更多素材,为议论文写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此基础上,请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呈现所积累的议论文写作素材,并深入探究素材的运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议论文写作占据一席之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议论文写作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多数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存在抵触情绪,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撇弃陈旧的教学模式,联合项目式学习开展创新实践,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实践,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两个角度展开,结合议论文写作主题驱动学生开展项目探究,从中学习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期间,高中语文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划分项目学习小组后,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并预留出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完成项目探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并开展写作训练,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重拾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 方晓明《基于审辩式思维培养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中外交流》2021年第12期。

[2] 陈淑贤《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六步法探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3] 吴颂青《浅谈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电脑校园》2021年第10期。

[4] 颜笑阳《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5] 颜笑阳《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年第8期。

(魏燕武,1994年生,女,甘肃西和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