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油菜,很多人想到的是那种带有翠绿菜叶、黄色花朵,可以用来榨油的油菜。其实,油菜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它包括芸薹属中的许多种,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即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每个类型又包括若干个种。
白菜型油菜是中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古诗作品《宿新市徐公店》中有一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里边的“菜花”指的就是白菜型油菜。现如今,白菜型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又称油白菜,其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是普通小白菜的一个油用变种。油白菜的株型较小,茎秆较粗,叶片比较宽大,中脉比较肥厚,叶全缘或呈波状,主根不膨大,支根细根较多,耐涝、耐瘠、抗病力较差,所以种植的人较少。
芥菜型油菜是由白菜与黑芥杂交后形成的,原产于我国的西部,植株高大,分支多,叶片有明显的长柄,叶面皱缩,长满刺毛和淡淡的蜡粉,花朵小而稀,主根发达,耐旱性、耐瘠性均较强。芥菜型油菜的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种辣味来源于其丰富的芥酸。因为芥菜型油菜耐瘠性强,所以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多有种植,但又因其角果小、产量低,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甘蓝型油菜由白菜与甘蓝杂交后形成,原产于欧洲,植株中等或高大,枝叶繁茂,叶质似甘蓝,叶片较厚,有蜡粉,叶缘具缺刻。甘蓝型油菜的叶子有两种类型——基叶和薹茎叶,基叶半直立或匍匐,叶柄明显;薹茎叶无叶柄,叶片基部半抱茎。甘蓝型油菜的主根膨大,支根、细根发达,并且角果较大、种子饱满,耐肥、高产,抗病性较强,在我国大力推广并广泛种植。但是,甘蓝型油菜的耐寒和抗旱性较差,不耐瘠薄,宜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目前主要的种植区在长江流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根据油菜开花对温度的需求将其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冬性油菜、春性油菜和半冬性油菜。冬性油菜在开花前必须经过长时间低温春化,春性油菜不需要低温春化便能开花,半冬性油菜则需要短时间的低温春化。冬性与半冬性油菜于秋季或初冬季节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为越年生油菜,分布于冬季较温暖、油菜能安全越冬的地方,目前主要种植于南方以及北方的部分冬暖地区,以长江流域最为集中。春油菜为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一年生油菜,主要分布于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高寒地带,如中国北部的青藏高原等地区。
油菜的不同分类体现了油菜的多样性,也正是其丰富的多样性,才能在我国广泛种植,并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