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表演艺术融入旅游开发模式探索

2024-11-13 00:00高峰
发展 2024年8期

地方传统表演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与地方民俗及文化类型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地方文化的旗帜,无论从宣传地方文化还是了解地方文化来说,传统表演艺术都是一个很好的介体。推动地方传统表演艺术积极融入旅游开发,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可以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地方传统表演艺术提供源动力。

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相当丰富,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是甘肃传统表演艺术和旅游经济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由于甘肃各地传统表演艺术具有多种标准和方式,在不同区域可以形成不同传统表演艺术模式,包括与节庆旅游结合模式、传统表演艺术文化主题公园模式、传统表演艺术博物馆模式、参与体验互动模式以及借鉴其他地区和剧种开发模式的“戏曲综艺剧”模式。这些模式扩大了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的开展范围和市场空间,而且这些模式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常用的途径,借助于这些具有强劲市场开拓能力的开发模式可有效提升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的市场知名度,同时带动甘肃传统表演艺术向更健康、更具活力的方向推进。不同的开发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特质的传统表演艺术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这些开发模式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结合,以丰富传统表演艺术旅游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一、与节庆旅游结合模式

近些年来,全国节庆旅游方兴未艾,如哈尔滨冰雪节、洛阳牡丹花节、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这些节庆活动目前还没有把传统表演艺术旅游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方面,但随着节庆活动与旅游业的不断融合,传统表演艺术与节庆旅游活动相结合的开发必将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的开发模式。因此,甘肃要将各地的传统表演艺术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庆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传统表演艺术的品牌化建设,在节庆旅游活动中将传统表演艺术的展示作为重要的文化内容,如已成功举办22届的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以及兰州桃花旅游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青城古镇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水车节、什川梨花节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与个性的传统表演艺术如秦腔、旋鼓舞、陇东道情、藏族歌舞、弹唱、藏戏、兰州太平鼓、青城小调、兰州鼓子、太平歌等,均可在这些文化节期间做重点展示,增加节庆的效能。

二、传统表演艺术文化主题公园模式

浙江杭州的宋城的宣传口号是“给我一天,还你千年”,室内立体全景式的大型歌舞反映了杭州地域文化的精华,平均每年演出800场,至今连续演出12年,累计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繁荣景象,大大提高了景区游览的附加值。

目前国内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的传统表演艺术文化主题公园有河北霸州中华戏曲影视城、陕西戏曲文化大观园、广州“药洲春晓”粤剧主题公园、桂林戏剧文化主题公园等。深圳“天下梨园第一村”,是比较典型的戏曲文化主题公园。桂林市戏剧主题公园,这个项目实现了桂林市文化、休闲与山水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甘肃的旅游市场上目前尚无此类项目,所以应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文化背景的地区建造传统表演艺术文化主题公园。将舞台艺术、群众广场文化艺术、影视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使之成为集甘肃民族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运用逐渐成熟的旅游支柱产业搭建起来的巨大市场平台,高起点开拓特色旅游文化消费市场。

三、传统表演艺术博物馆模式

传统表演艺术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是一种或多种传统表演艺术集中展示其艺术魅力的固定舞台,也是公众浏览休憩的重要文化旅游设施。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可依托博物馆作为其发展模式并取得成功,让游客在博物馆内领略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剧种的文化差异。于2003年建成开放的昆曲博物馆是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以抢救、继承、发展为宗旨,以陈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传承、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昆曲艺术中心。粤剧有佛山粤剧博物馆和东莞粤剧博物馆,它们都把自己定位为文化旅游景观,积极参与戏曲旅游活动,特别是佛山粤剧博物馆借佛山粤剧艺术节的宣传效应,大大提升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已成为粤剧旅游者了解粤剧历史,展望粤剧未来的一个重要平台。

如在兰州可依托金城关文化风情区筹建甘肃“鼓舞文化博物馆”,以兰州太平鼓为主,兼有凉州攻鼓子、武山旋鼓舞、藏族巴郎鼓舞以及苦水高高跷、永登硬狮子等,在陇南可筹建陇南地方戏曲博物馆,将高山剧、玉垒花灯戏、陇南影子腔等具有陇南文化特色的地方小剧种,利用展馆模式进行充分展示。发挥其保存甘肃地方传统表演艺术特色、展现艺术魅力、减缓艺术退化的重要作用,还可以作为展示甘肃传统表演艺术的固定舞台,不仅能让中外游客通过这些固定的舞台了解甘肃传统表演艺术的历史与传承,体味甘肃地方与民族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能让当地人民利用这些场馆理解自己的文化,通过具体的实物和表演来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文化历史。同时借助“秦腔艺术节”等各类传统表演艺术节的宣传效应,扩大这些传统表演艺术博物馆的知名度,让它们成为甘肃的文化旅游景观,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延长国内外游客在甘肃的旅游消费时间、提高消费指数。

四、参与体验互动模式

“将前16排改为明清时期的八仙桌,备有茶水、点心等,让人们充分体验老北京人看戏的习俗”。北京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的出品方,不惜重金,打造纯正明式昆曲景观,让观众近在咫尺地欣赏把玩,正所谓“裙裾暗香迫近眼眉”;开场前的开放式扮戏房,又让观众有机会亲眼看见勾脸绝活,真切感受昆曲无所不在的艺术美感。恭王府的戏台和观众席也保持了清代演剧和观剧的原貌,这种文化的异质性深深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昆曲《1699桃花扇》、厅堂版《牡丹亭》以及北京湖广会馆的戏曲演出,都充分考虑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和观剧节奏,对传统的剧目进行适当压缩和改编,还在演出的过程中或之后设置与剧情相联系的餐饮环节,增强游客观剧的娱乐性。

这种参与体验模式具体到甘肃的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开发上,可以进行戏曲、歌舞互动体验和餐饮娱乐相结合等多种开发方式,可以拓展到特色旅游、传统表演艺术演出、历史展示、文化交流、艺术普及、餐饮娱乐、商业开发等方面。如秦腔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最大地方剧种,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皮影艺术,可以在观看、鉴赏其表演、唱腔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一些学习皮影雕刻技术的机会,雕刻出的皮影艺术作品可作为纪念品赠送给游客,增强艺术和娱乐氛围。在敦煌、甘南、肃南等景区,传统表演艺术可与餐饮文化的开发相结合,如游客可在欣赏杂技剧《敦煌神女》、敦煌音乐舞蹈《西出阳关》《敦煌韵》《敦煌组舞》等舞台艺术精品之后,随即品尝“梦幻敦煌”宴、“大唐边塞诗”宴等;在参与藏族、回族、蒙古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哈萨克族等歌舞表演的同时,品尝这些少数民族风情宴。

五、“戏曲综艺剧”模式

2008年8月25日的第四届秦腔艺术节开幕式晚会《盛世梨园》的演出中,笔者有幸现场观赏了上海著名越剧演员单仰萍和赵志刚与舞剧演员山冲跨剧种合作表演的《红楼梦》选段,将越剧的温婉柔美与舞剧的婀娜秀丽有机融合,美不胜收,可以说与戏曲综艺剧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文化演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秦腔剧院共同打造的大型秦腔交响诗画《梦回长安》,于2008年春节期间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常驻曲江大唐芙蓉园文化主题公园,在凤鸣九天剧院长期为游客演出。首场演出时,国内十多位顶级专家和150多家国内外重点旅行社的近400名负责人现场观摩,对该剧在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十分看好,认为《梦回长安》将成为西安的另一张文化名片。

总而言之,把传统表演艺术纳入旅游项目,让其借旅游得以弘扬,旅游也会借传统表演艺术而发展。传统表演艺术产业化之路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层面,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在开展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现状、客源市场和社会力量,为保护传统文化提供一个平台,尽量按区域文化的差异和民族文化的特质合理组织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使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表现为内容是地方的、风格是民族的、形式则是国际的,把甘肃传统表演艺术旅游打造成游客游得尽兴、玩得开心、学得丰富、传得广阔的扩张型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