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唱响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

2024-11-13 00:00安三强
发展 2024年8期

广播电视是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安全播出事关广播电视主流媒体舆论宣传引导作用的发挥,关乎党和国家的声音安全稳定地传入千家万户,关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正能量。近年来,甘肃省广电局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安全播出责任重于泰山和“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的理念,围绕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和重大节日,精心谋划,高效落实,安全播出保障有力有效。甘肃与江苏作为全国连续四年未发生重大安全播出事故和典型事件事故的省份,受到国家广电行政主管部门通报表扬,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给予批示性肯定。本文梳理四年来甘肃省广电局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凝练出健全制度预案是基础、隐患排查整改是手段、软硬件技术设备是支撑、应急实训演练是法宝、提升人员素质是保证的安全播出保障经验;立足新的形势、坚持问题导向,从思想认识、保障机制、技术支撑、日常管理、人员素质切入,思考探索了保障安全播出的路径措施。

广播电视是宣传思想的重要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事关意识形态安全,事关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事关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近年来,甘肃省广播电视系统坚守宣传思想文化主渠道主阵地的责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一盘棋”意识,省市县联动、局台网协同,优质高效保障安全播出,将党和国家的声音安全稳定地传人千家万户,取得了连续四年安全播出无重大事故的良好成绩。在新的时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呈现新挑战,唯有总结已有经验、正视存在问题、探索新的路径,推动保障工作向体系化、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迈进,方能守好安全播出这一广播电视的生命线。

一、基本定义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2号令):安全播出,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过程中的内容完整、信号安全、网络安全和技术安全;内容完整,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完整并准确地播出、集成、传输、分发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安全,指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光信号不间断、高质量;网络安全,指广播电视相关业务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状态,所承载的广播电视业务数据完整、保密、可用;技术安全,指广播电视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覆盖及相关活动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广播电视设施安全。

二、保障体系

就甘肃省广播电视系统来说,安全播出保障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资源。截至2023年底,共有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家,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5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县区广播电视台)75家,有线网络传输机构85家,中、短波转播发射台30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600座,微波台站120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总长度16704.54公里;广播制作播出节目98套,电视制作播出节目1 15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48%、99.54%。另外,全省共建成应急广播县级平台81个(其余5个县区正在建设),乡镇级平台1296个,村级分平台16469个,覆盖人口约2000万。

2.安全播出组织架构和技术保障体系。组织管理架构方面,构建起由广播电视系统内省市县三级单位和系统外协调或联动单位组成的指挥调度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方面,建设了甘肃省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监测监管系统基本覆盖全省地级市区域。

三、经验启示

影响安全播出的因素复杂而多变,主要有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技术故障、软硬件设备运行环境、人为过失等方面。加强管理、消除隐患、防范事故离不开5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1.健全制度预案是保障安全播出的基础条件。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全领域所涉单位纵向链条长、横向机构多,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必须要有统一的制度机制、规范的技术标准和顺畅的操作流程。2022年,甘肃省广电局再次汇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12部有关法律规章,梳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播出管理10个实施细则,并据此修订甘肃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制度22部、突发事件事故应急预案2套,区分播出责任单位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列出23份安全播出检查项目内容清单,编纂成《甘肃省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制度汇编》分发全系统各单位。目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覆盖各环节各活动有法规可依、有标准可遵循、有流程可运转、有预案可应急,构建起了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全员聚力的保障机制,压实省局监督管理责任、市县局属地管理责任和播出单位的主体责任,为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夯实了制度基础。

2.隐患排查整改是保障安全播出的有效手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揭示,任何事故的发生必有潜在安全隐患。坚持防患于未然、开展风险排查整改,将事故消除于萌芽是安全播出的最理想状态。甘肃省广电局始终以保障党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为契机,组织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和节目制作、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覆盖等责任单位,对照预设检查清单,不漏一个环节程序、不留任何死角盲区,开展大排查大整治。2023年,对全省136个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信号源和电源“双备份”情况摸底核实,对备份不到位的单位督导检查、督促整改,因信号源和电源问题导致的停播大幅下降。

3.软硬件技术设备是保障安全播出的重要支撑。广电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得益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设备的赋能。近年来,随着中央无线地面数字覆盖、数字微波网升级改造、中波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广播电视机构制播能力提升、“三区三州”市级广电融合、700兆赫频率迁移等工程项目实施,广电机构加快设备迭代更新,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集成、传输、分发、覆盖全链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保障系统。特别是甘肃省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自2022年建成运行,使全省安全播出监测监管有了“千里眼、顺风耳”,预警防范和事故处置能力得到双提升。

4.应急实训演练是保障安全播出的不二法宝。实践证明,播出事故虽不能杜绝,但可防范。组织开展实训演练既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的硬性要求,更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甘肃省广电局每年组织应急演练。2022年1月,采取事前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突发广播节目源故障中断的实战方式,检测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检验全省各无线转播台站及时切换主、备节目信号源、应急信号源恢复节目播出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2023年6月,设网络安全、节目信号源切换、供电中断三个科目,全省共有118个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和446个DTMB台站同步参演,既发现整改了问题不足,又提升了一线人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5.提升人员素质是保障安全播出的根本保证。安全播出离不开技术,但最终在人。甘肃省广电局取得连续四年安全播出无重大事故的成绩,得益于在全省广电系统锤炼了一支具有高度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的管理和技术队伍。近年来,持续加强政治教育,每逢重保期进行全面动员,提高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精心组织每一届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和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讲授监测监管、有线网络、网络安全等理论和实操,以训促学、以赛代训,拓宽视野、提升技能;举办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技术骨干培训班,线上线下约500多人参训,在政治赋能、专业赋能、实践赋能中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每逢重保期,省广电系统约2000人次坚守在值班值守、技术维护、运行管理、应急处置、监测监管一线,保障播出信号清晰流畅、传输覆盖优质稳定。

四、存在问题

当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基础牢靠、整体良好,但梳理分析近年来的监测数据和指挥调度案例,900-/0以上的播出异常为责任意识淡化、设备故障、技术维护等因素所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责任意识树得还不牢固。对“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认识还不够深刻,压力传导或有衰减,个别机构岗位人员思想麻痹、侥幸心理、管理松懈、责任淡化的现象有所抬头,不重视安全播出,风险意识低,存有安全保障隐患。

2.设备迭代更新步伐不快。受舆论生态、传播形态、媒体格局变化影响,传统广播电视受众群体不断转移,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公司普遍经营困难,经营压力逐年增大,广播电视行业总体下行,在设备更新上的投入难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所需,软硬件改造升级有待加快。

3.监测监管手段略显滞后。近年来,相对于传统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用户规模、使用时长、从业机构数量、内容供给量等逐年上升,为安全播出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总体看,现有的监测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有效回应这一行业发展趋势,优化建设国家和省市县上下贯通的监测监管技术体系势在必行。

4.传输覆盖设施趋于老化。全省绝大多数广播电视铁塔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分布在海拔较高或高山地带,服役年限长,隐患比较突出,随着各类极端天气的增多,广播电视设施特别是铁塔面临着安全生产和安全播出的双重压力。

5.技术人才力量比较单薄。人员老化问题突出,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人才短缺,个别机构还有设备技术出现故障时难以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单一依赖第三方机构维护的问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弱、设备故障恢复周期长。

五、思考探索

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媒体融合、广电5G、智慧广电等新应用的不断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制播传输覆盖体系发生较大变化,给安全播出带来新的挑战。进入新时期,保障安全播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打好人防、物防、技防的组合拳,方能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内容完整、信号安全、网络安全和技术安全。

1.纲举目张,注重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是纲、行动是目,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落实力度。广播电视是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各播出责任单位要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高度审视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只有思想认识站位高了,才能推动各级人员严格管理、严实督导,才能在资金投入、设备更新、人员配备、技能培训上给予充分保障,才能向一线人员传导责任压力,才能形成安全播出安排部署、推进落实、督促检查、整改完善、消除问题、提质增效的闭环工作格局和层层抓落实、人人管安全的良好氛围。

2.因势而新,注重构建保障机制。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广播电台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各就各位,坚守岗位,正常工作,安全播音”。从广电事业发展来看,自广电事业诞生就有了安全播出。安全播出永远在路上,要适应新形势新业务,依据广播电视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规章制度,统筹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各环节,在省市县和局台网之间构建起高度协同、全面联动的保障体系,不断优化播出链路上下游单位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的运行机制,实现安全播出有组织管理保障、协调联络保障、运行维护保障、场地设施保障、人才技术保障、资金设备保障、应急处置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广播电视供给。

3.科技赋能,注重创新技术应用。对于广电行业来说,技术是基本功和护城河。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强化安全播出新技术应用,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抓住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历史机遇,加快制播传输发射设备设施更新换代和系统升级改造,提升优质视听内容供给和传输覆盖能力。按照“全国一盘棋”思路,优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体系,按照统一标准构建和完善基于“云、边(端)”协同构架的,具有多种数据能力以及人工智能引擎的监测监管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以新技术应用推进智慧监管、智慧运维,弥补人工监测监管的局限、迟滞和高成本,以全面数据支撑,提升播出异常定位、协同调度、技术处置、指挥管理质量效率。

4.坚守底线,注重日常管理防范。安全播出的关键是减少播出异常,预防和避免重大事故。若要少出问题,就得重在平时、防在日常、贵在坚持。不折不扣地落实值班制度,强化值班值守;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排查整治软硬件设备运行维护中的技术安全隐患。演练就是预防、演练就是强化,分层级分业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播出应急演练,检验测试各单位应急预案、应急措施的实效性,提升安全播出的应急处突能力,将问题消解于未然、隐患化解于无形,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处置应对,为安全播出规范有序、稳定优质奠定基础。

5.人才为本,注重提升综合素质。广电行业因科技创新而生,也随科技创新发展前进。人员综合素质特别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播出的成效,要全系统重视安全播出保障队伍建设。加强政治教育,把广播电视“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深植于心,在工作实践和细微处见精神,保证日常监管到位。目前,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一方面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人员的技术要求,软硬件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需在最短时限内予以有效处理。基于此,既要把好人员质量的入口关,也要不断线地加强新技术的再培训再提升,使每个岗位人员熟悉系统软件、通晓设备工作原理、掌握应急处理办法,进而在出现系统或设备故障时,能及时排查、高效运维,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安全播出事故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稳定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点多、面广、链条长,影响安全播出的因素复杂而多变,要筑牢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以做好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保障期为契机,从提高思想认识、构建保障机制、强化技术支撑、注重日常管理、提升人员素质人手,抓在平时、防在日常,将党和国家的声音安全稳定地传人千家万户,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