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目标、途径和措施,强调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家精神不仅仅是教育家独有的精神特质,也应该融入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和职业之中,是对新时代教师专业特征与内涵的诠释。这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言之,教师必须做好几项“修炼”。
修炼师德,用爱心铸造师魂。“爱心是根,育人为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某种意义上,教师就是在塑造国家的未来,塑造国家的气质和内涵。当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联系起来后,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这份使命,这样的责任和担当,构成了师德的“压舱之石”。师德和师爱是教师发展的力量之源。教师的爱应该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修炼素养,用学习磨炼师艺。一个优秀的教师空有一腔热情、一颗爱心远远不够,还要德才兼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磨炼。教师应追求专业成长的自觉,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育风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名师学、向同伴学,多读书、多交流、多反思;要养成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得与失;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育人水平。这既需要虚怀若谷的心态,也需要永不懈怠的姿态,更需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
修炼课堂,用创新引领改革。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推动者等多重角色。实现减负增效,关键在教师。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新型课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课堂是变化的,学生更是千差万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作为终身课题。教师的人生价值实现在课堂,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通过课堂来实现。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对教师而言,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修炼:修炼师德,修炼素养,修炼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教育家精神在教师中落地生根。lt;E:\初中生\教科研\教科研 10月\尾标.tifgt;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现为宿迁学院附属学校校长)